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孤独麦客

首页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在下潘凤,字无双三国:再现汉之辉煌最后的三国2兴魏豪横大宋重生之铁血战将靖安侯隆万盛世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孤独麦客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全文阅读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txt下载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百二十二章 春社(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1692年3月19日,烟台县,晴。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春社节,烟台全县放假一天——好吧,其实不止烟台,事实上所有通行东岸法律的地方都放假一天——很多百姓扶老携幼到郊外踏青游玩。

这些游玩的人当中,不少是普通工人、基层小公务员、商店服务员等等,他们也穿上了簇新的衣服,带着吃食,和家人、朋友出去游玩。说实话,这种底层人民集体出游的景象,在中国大陆上其实是不多见的。

对比一下一河之隔的清国就知道了,工匠、衙门帮闲、店铺活计之类的角色,基本上是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更别说全家出门玩乐了。边疆战火不断,朝廷催课甚急,大家拼死干活还只能勉强饱肚,更别说花个几百文乃至一两银子置办衣裳、酒食了,这简直不可想象。

南边的顺国也差不多。长沙的李来亨养了小二十万军队,且这些年动作不断,要么在湖北、四川与清国作战,要么在湘西、四川清理土司势力,解放人口,这两年又开启了覆灭明国的战役,国家财政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他们这个国家又只有数省之地,庞大的战争开支全都压到了一千多万百姓身上,负担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试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手里攥着一把毫无购买力的宝钞的顺国百姓,又怎么可能如登莱民众这般悠闲渡日呢?

登莱民众悠闲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一个月好几块钱的工资上的,是建立在发达的工商业上的,是建立内部稳定的秩序上的,是建立在领导人卓越的才能上的。没有以上这一切,那么即便是大罗神仙来了,也很难解决。比如,你觉得靠求神拜佛能解决顺国那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吗?

而登莱相对富裕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清国民众过来。以靠得最近的青州府为例,几乎每年都会有三千多人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东岸控制区。他们避开了防守严密的胶莱新河地区,沿着山东半岛漫长的海岸线,驾船甚至游泳进入东岸,奔向富裕的新生活。登莱地方政府对这些逃来的清国人也比较宽容,基本上都会收容起来,然后将其编入建筑队,每月包吃住并发二元五角薪金,让他们帮着建设公路、码头、水库及房屋。

工作个两三年后,这些人一般都能获得合法身份,成为登莱居民(一般是落户在人丁相对较少的威海、文登、荣成等县),然后踏踏实实找个工作,以登莱经济的发达程度,慢慢就能攒上一笔钱了。这些钱,他们会拿出一部分,托信得过的人带回老家交给亲人,毕竟那边的生活可能有些困难,这些送回去的钱很多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

而他们在登莱的成功,在有心人若有若无的宣传下,很快就能传遍各地,使得几十年来清国政府对东岸妖魔化的谣言不攻自破。大概当初清政府与东岸签署和平协议,两国友好通商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吧?只是如今这个局势,他们也不敢擅自断绝与东岸的关系,关闭两国边境了,因为那样可能引发战争的后果,虽然在满蒙东岸人一直在对他们发动小型的战争。

“我大清”,其实也很难哪!

春社节是东岸法定节假日,不过在北半球的春社节该怎么过、何时过,可曾经也是引起

过一番争论的呢。一派人坚持按照东岸历法过,即便是位于北半球的登莱亦是如此,即现在应该过秋社节;另外一排人认为应该按照中国传统历法,因为这更适合北半球,东岸人的源头又是前宋苗裔,用中国历法天经地义,因此这会该过春社节。

两派人一度争论了很久,最后本土还是给出了指示,北半球的殖民地按照中国历法来,南半球的按照东岸历法来,各过各的。不过在邵耀光邵主席上台后,情况似乎又发生了变化,邵某人对于这种在思想上分裂东岸的做法很不满意,正打算在所有东岸领地内都推行本土的历法,彻底杜绝分裂主义的苗头。因此,登莱的这个春社节,怕是也过不了几回了,搞不好就是最后一回了呢。

春社节在登莱其实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了,商家们在这一天的销售额一般会暴涨,而且他们也有充足的货物来进行销售,其原因便是辽海在这个时候已经解冻,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可以在烟台这个登莱第一大城市靠港贸易。

胡志刚今天也来到了烟台。他是乘坐火车从胶州一路北上的,在桃村站的时候下车逗留了一天,处理了一批货物,然后还趁机闲逛了一下。嗯,还差点逛出了事:新军第六师的师部就设在桃村,当地好大一块被划作了军事禁区,胡志刚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闯入了一条直通军事禁区的道路上,然后被新军士兵用刺刀驱逐了。

胡志刚对此心有余悸,同时也打定主意不再刺探军事情报了。堂叔派他到登莱是为了收集社情信息,采买管制商品的,而不是为了调查东国大军屯于何处,有兵几何,那不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他最终在春社节前一天抵达了烟台。在经受了重重盘查之后,他获准入住了烟台城郊的一家旅馆。这家旅馆就建在城墙外面,生意还算不错。胡志刚看着那段几十年前由豪格“援建”的城墙,唏嘘不已,然后便去了人流最多的地方,一边体验社情,一边看看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购买。

上次送回去的一批书籍胡庸已经交上去了,海州知州冯瑜看了后大加赞赏。胡志刚在这边得到反馈后也是十分振奋,打算到烟台再采买一些送回去。毕竟,胶州只是一个纯粹的军港和商港,烟台则是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书籍之类的东西肯定要更多一些。

不过在寻找书籍之前,他却被烟台百姓的“豪富”给震惊了。之前他在胶州时已经见识到了许多大把花钱的东岸人,不料在到了烟台后,发现这里的百姓消费能力还要更上一个新台阶。他们穿的衣服似乎都是新的,而且衣服颜色也很鲜艳,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如此,这让平日里往往只有一身或两身衣服的清国普通人不知道多羡慕了。

街上时不时还走过一两个日本人或朝鲜人,这些人操着本国语言,或交谈,或说笑,手里挎着大包小包,里面塞满了各类商品。胡志刚知道,这些多半是靠港的外国船上的水手,听说东国人与朝、日等国贸易频繁,看来并不仅仅是虚言。

街上当然也有不少西洋人。这些人有的穿着本国服饰,有的则入乡随俗地换了一身东岸服装,如同胡志刚一样满大街闲逛着。他们有的人还被邀请参加了东岸人的社日节聚会,那应该是生意伙伴邀请的,一般东岸人估计懒得搭理他们。

“按照东国人的说法,这就是‘国际化大都市’了吧?”胡志刚呢喃着,心里只觉得烟台怕不是比“我大清”九成以上的城市都要繁荣,虽然听说其算上军队也才不过十多万人口,但表现出来的气势却是一般的清国城市难以媲美的。

“就是不知道他们岁入多少,但应该不会太低,百万两银子怕不是有的吧?唉,想想朝廷为了几百万两银子殚精竭虑,可登莱才多少人?竟然如此豪富,这可真是不一般了。”胡志刚隐隐想起自己的族叔胡师爷以及知州冯大人的谈话,愈发觉得发展工商业是必须的了,否则“兵无足食,国无余帑”。只是,发展工商业却也是一件非常复杂之事,这不仅仅是缺乏相关人才和技术的事情了,同时在政治上也十分敏感。

要知道,因为大办新军使得不少汉族将领脱颖而出,执掌大权之后,朝堂上的满人大员们就已经是一肚子气了。再加上康熙迫于形势,突击提拔了一些汉族大员入旗,这更是激起了许多人的不满。而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大力发展工商业的话,试问谁将得利最多呢?胡志刚不用问别人,自己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当然是汉人得利最多了!

满人做生意,那是真的比不过汉人,一百年也赶不上。现在汉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军权,如果再让他们有钱的话,那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胡志刚虽然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但也觉得这事情非常矛盾,也许简直就是无解的,除非朝廷进行彻底的改革。

不改革危险,改革的话可能更危险,这要如何抉择呢?胡志刚没有答案,或许此时的康熙皇帝也不一定有答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号外,号外,清国军队在漠南蒙古与噶尔丹大战,小胜一场。”就在胡志刚遐想间,一位休息日仍在努力工作的卖报人的声音引起了胡志刚的主意。而在听清楚卖报人所说的话后,胡志刚不再犹豫,直接花钱买了一份报纸回来。

https:

.。手机版阅读网址:m.

喜欢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我真的不是假面骑士溺宠俏妻:傲娇总裁狠狠爱美女图宿主请留步家族禁令韩三千苏迎夏团宠大佬是个活祖宗失控掠夺!偏执霸总强制爱万历佑明浅谈前半生你们练武我种田炼气五千年豪门龙婿神级灵魂全职高手浮华掠影:宫闱赘婿神医快穿空间界之男神请矜持原神:没有神之眼,原人证原初共为魔女帝太监最风流
经典收藏唐朝地主爷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曝光汉末毒士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曹操赤壁失利,我来救场统一华夏水浒传精选军神系统:从南北战争开始五代十国之铁马骝冷清王爷精灵妃续命大明朝浮世烟云后汉风云志农女大当家我的岳父是崇祯代号财神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邪妃来袭,帝君的蛮妻
最近更新我本农民,谁把我踢出来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大明伪君子我,贾蓉,不做绿帽王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以捕快之名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从军赋中国古代名人传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皇子无双锦书难托:乱世情殇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天生韩信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 孤独麦客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txt下载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最新章节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