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首页 >> 隆万盛世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我要谋国武神主宰豪横大宋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花豹突击队翻云覆雨:从攻略尤物女帝开始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迷踪谍影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55章 商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古代官府收税,税基其实是两点,一是田地,二是人口。

因为后世存在农业税的缘故,针对田地收税被接受的程度很高,虽然因为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税收已经以商税为主,但农业税还是知道,被接受的程度很高。

而针对人口的,主要是“役”,在后世就没什么人习惯甚至接受了。

另外还有丁税,西方罗马帝国与中国自秦代起长期实施丁税制度,

丁税,又称人口税或人头税,是以自然人为课税对象、按固定金额向个人征收的税种,属于定额税范畴,具有征收成本低但累退性显着的特点。

该税种在自然经济中常与土地税并行,构成古代国家主要财源,现代因公平性问题多被废止,但在特定历史阶段曾被用于移民管制或选举资格限制。

中国秦代确立人口税制度,汉代细化口赋、算赋等征收形式,清代康熙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通过“摊丁入亩”将其并入土地税,标志着人口税消亡。

加拿大1885-1923年对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英国、美国也曾利用该税实现社会管控。

所以,在清雍正前,大明也是征收人头税的,以成年男丁每年约摸一两银子征税。

城市里男丁是缴纳银钱,而农村则是以实物缴纳。

毕竟明朝中期开海前,国内银钱一直很紧张,根本无法将丁税实实在在收上来。

现在魏广德提出的盘点各地官府手里掌握的白册,发现大明人口居然比黄册多出三千万人口,这也就意味着此前每十年一修的黄册已经形同虚设,完全和真实情况不沾边。

这里面涉及东西很多,特别是即将全国推开的一条鞭法。

不管是魏广德还是张居正,都希望把赋役全部并入田地中,为失地百姓留一条活路,也是为了天下间的公平。

当然,魏广德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壮劳力,人口被粘附在田地里,城市的经济就很难得到发展。

而留在农村,农业产量也绝对不可能因为人口多就有增产的可能。

“此事.....要不要上报?”

张居正终于还是开口说道。

上报,自然是报给宫里,后果疏为难料。

可不上报,往大了说那就是欺君罔上,也是大罪。

没人说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个态可不好表。

张居正环视三人,见都没有说话的意思,看向申时行,按说这个时候应该从低位最低的人开始。

可张居正想想,也知道张四维和申时行其实对这些应该也说不出什么,事儿是魏广德当初提出来的,既然“发现”了问题,还是看他如何说法。

“善贷,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做?”

张居正直接点名,一开始就问次辅的意见。

魏广德抬头看看张四维和申时行,最后才看向张居正,说道:“这就看大家以为,该继续装聋作哑,还是正视现实。

现实就是,如今国朝黄册已经废了,地方上并没有认真进行人口和田地的清查,朝廷引以为据的东西都是错漏百出的数字。”

“你的意思是,重新登记黄册,重建清查制度?”

张居正敏锐的捕捉到魏广德的态度,那就是他是希望变的,而不是继续抄录以前的黄册凑数。

“呵呵,难道叔大兄要将错就错?”

魏广德盯着张居正问道。

这话有点不客气,让张居正脸色微变。

“自秦订立丁税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对人口数量极为重视,因为这是征税之基础。

自秦时普查天下人口,有2650万人,汉时我华夏人口就已经达到五千万,之后动荡百年人口锐减,但自唐宋开始,我中华人口再次增长,宋时人口已过万万之数。

国朝创立之初,因为天下纷争不断,人口再次减少,但也有6000万人口。

二百年了,足足过去二百年了,难道我大明还不如唐宋,人口居然一直裹足不前。”

说到这里,魏广德不由得轻轻摇头。

后世对明朝人口的多寡有许多分析,最少的认为全盛时人口上亿,多的则高达2亿以上。

明朝全盛是什么时候?

魏广德不觉思索起来,按照历史发展,魏广德感觉明朝全盛时期应该就是万历朝中期,万历后期开始走下坡路,而且因为小冰河特殊天气的全面爆发,助推了大明的灭亡速度。

从鼎盛到灭亡,前后不过五十年。

毫无疑问,灭亡的根源也就是这二三十年时间里萌芽的。

不想子孙后代留辫子,或者再次遭遇屈辱百年,中国必须变。

“另外,我还要提示一点。”

魏广德环视众人,这才继续说道:“虽然白册数字合计9000千万人口,先不说是否准确,这里可不包含吕宋、旧港和缅甸,也没有西藏和辽东女真部族,以及奴儿干都司地区的人口。

说起来,肯定是超过万万的,所谓亿兆黎民,还真沾边了。”

“你的意思是,以我大明扩大的领土为由,进行一次更大范围的全国人口清查?”

如果单独奏报重新清查人口,确实有些突兀,有些事儿就不得不搬上台面来。

可如果扩大范围,把大明新增领土进行清查人口的理由拿出来,到时候清查后直接上报总数,就算人口偏差很大,有些东西也能找话圆过去。

“不然呢?直接报告宫里,过去百余年间朝廷负责黄册的官员都在弄虚作假......”

魏广德叹气道。

这锅太大,他们内阁阁臣不得不面对,但也肯定会想办法把责任降到最低,最起码有个理由。

新冒出来的人口,是从吕宋、旧港和缅甸迁移回去的汉人。

反正理由随便编,只是个借口。

满朝上下都能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但绝对没人会挑明。

那会得罪很多人。

说到底,对这一届内阁影响有但不大,毕竟过错都是之前造成的。

这样做了,最起码朝廷制定政策时,不会因为数据造假而错误判断形势。

“白册之事,就我们几个知道就好了。

善贷刚才的提议,我觉得很好,既然全大明的田地都重新丈量过了,那人口顺带着也重新登记一下。

对了,之前清丈,吕宋、旧港和缅甸还未进行。

此事善贷下来对接户部、工部和都察院,对这些地方也进行土地清丈。

至于奴儿干都司,还是先算了,那边苦寒,本就无甚产出,等以后再说。”

张居正马上表态道,魏广德的提议看似麻烦,但对朝廷肯定是好的,确实不能一直被下面蒙在鼓里。

多出来三千万人口,至少有接近一千万的成年男丁,可这些丁税十有八九是被地方官吏拿走了。

“叔大兄,此事其实还不能如此武断进行。”

魏广德这是摆摆手说道,“这些人丁不可能凭空冒出来,而地方上也不可能对此不闻不问。

只能说,这些丁税其实是收到地方,只不过被用在地方官府开支出去了。”

魏广德又冷笑道。

“这是必然的。”

申时行反应这次很快,马上附和道。

“对,应该是如此。”

张四维在申时行附和后也理解了魏广德话里的意思,不存在贪污。

那这里就引申出另一个事儿,朝廷要收走这批银钱,地方上的反应。

别觉得中央一定压过地方,想想藩镇之乱,地方要都反中央,那就再想想清帝为什么退位。

南方各省,清朝主要的税收来源集体通电。

张居正已经猜到魏广德话里的意思,但还是问道:“你的意思还是把地方府县的吏员也都纳入吏部管理,支取俸禄?”

“正是,过去都是知县、知府自筹费用,这导致了他们肆意摊派杂税,欺上瞒下大肆捞钱。

而一旦核查,他们的理由就是整个班子都得他掏银子养活儿。

设身处地想想,其实未尝没有道理。

把地方上不上名录的职位纳入吏部管理,正好就是这部分新增赋税开支了。”

魏广德说道。

“吏部管的过来吗?一个县原来就几人,现在可就是上百号人,大县更是可能上千。”

张四维开口说道。

“不难,各省布政使司吏科剥离,直属吏部,负责各省吏员调派。

当然,他们也听命于布政使。

吏部管官,吏部各省就管吏,选人以堂官意愿为首选,想来对维持地方安宁不会有太大影响。”

魏广德马上就说道,也就是双重管理。

不让地方首长管着这些垂直部门,很容易闹出地方不和的幺蛾子。

不过,地方插手过多,又难以真正独立行事。

这其实是个两难问题,就算后世也是无解。

魏广德也只能参考后世的部门设立,反正有优有劣,先参杂着搞起来再说。

劝农司已经在各省建立了独立衙门,品级虽然不高,但效果还是很好的,比纳入布政使司效率高了不少。

布政使司里,终究人浮于事,做事还是存在推诿。

有劝农司垂直管理,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没有推诿余地。

不过劝农司也要向布政使司负责,只不过因为权利微小,各省布政使多不看在眼里。

辛苦衙门,谁愿意插手担责。

“像劝农司那样?”

张四维反应快,一下子想到之前魏广德推动的各省建立劝农司衙门,又分走一部分官田进行农业种植。

好吧,现在劝农司已经发挥作用了。

在他们的推动下,御麦、番薯和马铃薯都已经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

自己老家山西那边,现在就有不少农户开始种植这些海外作物。

实际上,山西这次清丈出来不少土地,以前都被以为是杂地,种不出庄稼来的无用土地。

可是这些土地这次依旧被纳入清丈田亩之中,主要原因就是上面可以生长御麦或者番薯等作物。

“对,和劝农司一样。”

魏广德直接答道。

吏科留在布政使司里,魏广德总觉得不得劲,很不习惯,因为命令下发都是到布政使那里,再往下派发。

多一个人,就多一道程序,也就多了一分变数。

垂直管理多好,直接到人头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只不过,剥离吏科只是魏广德今日临时突发奇想出来的,可不是早就设计好的。

不过这样更好,先剥离吏科,成立省级的人事局管理地方上官吏。

下一步自然就是剥离户科,把地方上课税局的权利收入这个新衙门,那就是大明朝的税务局,以后就负责收商税这一块。

布政使司那边,继续负责农税的征收,税务局负责商税。

就当下官员还不大重视商税的环境下,要做到这点似乎不会很难。

会有人意识到其中的关节,但绝大部分只会读四书五经的人却是意识不到。

他们或许对捞钱有心思,但却绝对不会想到后世商业的繁华程度,商税完爆农税,国家财政的基础只有商税而绝对不是现在他们心心念念的农税。

就算张居正,也是绝迹想不到的。

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眼界。

魏广德自我认为这样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是可行的,只要适当的,由朝廷颁发一些鼓励经商的政令,提高一点商人的地位,收点税其实不难。

魏广德已经不止一次收到下面人的反应,希望在良籍里增加“商籍”,以便于他们经商做买卖。

因为商人普遍都要离乡背井做生意,长期和户籍地脱钩,因此会遇到诸多困难。

为什么很大大商人功成名就后会选择回乡买地造房?

因为朱元璋创立明朝,把百姓分两类,良籍和贱籍。

良籍可细分成民籍、军籍、匠籍、灶籍,贱籍可细分成丐籍、乐籍、渔籍、胥籍、堕籍、娼籍等。

在大明的户籍当中,并无所谓的“商籍”,因为朱元璋非常讨厌商人。

大明律当中甚至规定:对于不事生产、专门从事末业的商人,可直接抓起来问罪。

所以,职业商人本身就是违法的。

贱籍虽然贱,但毕竟不违法,所以会有户籍。

而职业商人本身既然就是违法的,那么就不可能给单独开一个户籍属性,这也是许多人以为明朝商户子弟不能科举的主要原因。

商人不是凭空出现,多是良籍通过经商赚钱发迹起来,所以只要家里还有土地、有工场,就还是良籍。

商人买田置地,对外就是土地收入,自然是地主。

不过这对于习惯经商的人来说,始终多有不便,于是才求到魏广德这里。

至于张四维,魏广德不知道他是否也有这种难题,但想来他们应该是一伙儿的才是。

《隆万盛世》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隆万盛世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隆万盛世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史上最强炼气期(方羽唐小柔)萌宝来袭:总裁爹地太难缠徒儿已成年,师娘别乱动!农女医妃富甲天下天域苍穹暴君爹爹的团宠小公主红楼之林家有嫡子灌篮高手之暴君又逢君吞天造化诀半扇孤阙歌龙象小妻吻上瘾重生之春晓第一宠婚:老公,坏坏坏!锦衣长安红楼公子琏豪婿恐怖网文超级兵王叶谦
经典收藏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残卷我有一颗仙人球极品小夫君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先婚厚爱敌谍一生特种兵之特别有种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曹操赤壁失利,我来救场统一华夏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水芸县迷案南宋弃子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抗战之红色警戒梦回大长安凤逆天下北月篇逍遥初唐锦瑟(已签约出版)从我是特种兵开始阅读变强
最近更新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北军悍卒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史上第一祸害巨宋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大明锦官梦大夏第一神捕庆熙风云录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上山为匪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 隆万盛世txt下载 - 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 隆万盛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