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宫廷内

贱宗首席弟子

首页 >> 大魏宫廷内 >> 大魏宫廷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的公公叫康熙锦衣黑明小生真不是书呆子最后的三国2兴魏【完结】王爷,没空跟你搞绯闻:此妃不寻常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三国之谋伐唐人的餐桌唐朝好驸马我要谋国
大魏宫廷内 贱宗首席弟子 - 大魏宫廷内全文阅读 - 大魏宫廷内txt下载 - 大魏宫廷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298章 卫公子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岂不是有坐实「谣言」的嫌疑?”

在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斟酌着说道。

平心而论,卫公子瑜虽然论亲份是他的表兄,但表兄弟俩以往并未有过什么接触,只是听沈淑妃曾经提起过,赵弘润的生母卫姬曾经与其姐姐关系不错,姐妹俩颇为亲近,因此,看在这层关系上,赵弘润也不希望卫公子瑜因为几句牢骚而陷入不利的处境——比如失去继承卫王的资格。

魏国与卫国的关系,虽然对外宣称是盟国,但事实上,两国却是仿佛宗主国与附庸国的关系。

当年促成这事的格局背景有些复杂,总得来说,卫国当初是被韩国打趴下了,丢掉了沫邑、淇县等诸多大河以北的国土,希望凭借大河天险阻挡韩国的军队。

可除了北方的韩国外,当时的卫国还有宋国这个强敌,当时卫宋两国的关系极其恶劣。

说到「宋卫交恶」,就得提提某位宋王的一个喜好。

大概是在百余年前,当时的魏国还未吞并郑国、梁国,齐国还未在东边崛起,北方的韩国也还未吞并北燕等小国,在当时的中原,宋国的实力颇为可观,据说能与当时的楚国争雄。

但当时的宋国君王,他有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说,干涉他国的外事、内政。

打个比方,当年梁国与郑国发生矛盾,两国的军队在边境对峙,此时若宋王听到消息,就会迅速派出使者调停,摆出一副仿佛中原霸主的架子,刷一波存在感。

再比如哪个国家的国君失德,若是其国家内部出现了战乱,当时的宋王也会召集盟国,出兵征讨,或者平乱。

倒不是为了趁火打劫抢夺什么,毕竟宋国在外界的信誉一向都是很不错的,哪怕是在如今的宋郡,宋人的信誉也绝不会逊于卫人。

只能说,那一任的宋王可能是有这方面的喜好。

可问题是,干涉他国外事、内争这种事情,一次两次别国可以容忍,可你三番两次的,他国又岂会一直买账?毕竟当时的宋国也并未强大到可以通过武力使周边的邻国全部臣服。

于是乎,不满于宋国国君几次三番调停,以及在各国的内政之事上指手画脚,于是郑国很快就跟楚国眉来眼去起来,卫国亦逐渐与宋国变得不和睦。

随后,因为「霸主地位」,宋国与楚国的矛盾愈发激烈,两国的军队在边境时常发生战争。

但遗憾的是,宋**队在当时来说虽然也算精锐,但终究是抵不过楚国那人数庞大的正军,胜少败多。

于是,当时的宋王不得已向楚国求和停战,宋楚战争遂结束。

可战败归战败,这股气宋王却咽不下,因此在次年,宋王起兵征讨郑国,毕竟当时郑国已暗中投靠了楚国那边。

郑国远没有宋国强大,抵挡不住宋国的军队,于是就向楚国求援,当时的楚王接到求援的消息后,毅然下令参战,讨伐宋国,于是乎,宋楚两国再次爆发战争。

而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宋王迂腐地拒绝进攻半渡的楚军,认为那是「不道义」的行为,最终被如洪水般从楚军击溃。

因为这场战争,宋国在中原的威慑力也就此一落千丈。

在那之后,曾经早已对宋王多次干涉他国内政而不满的卫国,率先退出联盟,而在卫国的带动下,纷纷解除与宋国的联盟,使得宋王的「中原霸主」美梦,从此破灭。

于是在那时候,宋卫两国就从此结下了仇怨。

或许有人会感到纳闷,按照这么说的,宋国的第一仇恨对象应该是楚国才对,怎么会是卫国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宋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

在宋楚之战后,楚国仿佛已经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俨然已是中原霸主的局面。

因此在楚国的威胁下,齐王吕僖的祖父,才会拉拢鲁国,结成「齐鲁联盟」,而齐王吕僖的父亲,又拉拢了宋国,组成「齐鲁宋三国联盟」,共同抗击南边的楚国。

后来,魏国强势跻身中原,先是吞并了郑国,随后又吞并了与卫国结盟的梁国,宋国看到卫国失去了梁国这个盟友,又与魏国交恶,虽趁机率军攻打卫国,企图报复当年那段恩怨。

当时卫王没有办法,看准魏国在前后吞并郑国与梁国后,暂时无法消化,短时间内应该不至于再对他卫国动手,遂主动联络魏国,寻求魏国的庇护。

而随后正如那位卫王所猜测的那样,魏国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了卫国的求援,派出强大的初代魏武军,打败了宋国的军队。

这场战争,导致魏宋关系恶劣,更加促了卫国与宋国的敌对关系。

而从那时候,卫国就与魏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在抗击北方的韩国这件事上,魏卫两国同进同退、互守互助,这也是魏卫两国的边境从无军队驻防,且两国国民可以任意出入对方国境的原因。

可如今,因为南梁王赵元佐的一些行为,还有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等魏国贵族「光喊口号支援卫国」的行为,这让卫国有许多人皆对魏国感到十分失望。

比如赵弘润的表兄,卫公子瑜。

在听到赵弘润婉转地表达了心中所想后,礼部尚书杜宥当即解释道,说他也并非主张立刻就要胁迫卫王、叫卫公子瑜前赴大梁作为质子,否则,他也不必加一句「若有必要」。

早在几日前,当朝廷察觉到这个苗头的时候,礼部就已经派人主动拜访卫公子瑜,大抵是希望这位卫公子莫要因为冲动而说出一些影响魏卫两国关系的话,还有魏国也会有所交代之类的。

可问题就在于,礼部其实没办法给予卫公子瑜想要的交代。

怎么交代?难道朝廷要承认「韩将司马安进攻卫国」,果真是南梁王赵元佐的「祸水东引」之策?这种坑盟国的事,怎么好对外传?

还是说,重惩南梁王赵元佐?

然而这件事,礼部也答应不了,毕竟南梁王赵元佐乃是这场战争的「第一等功勋」之臣,虽然有些行为确实让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确为魏国击退了韩国强大的军队。

更要紧的是,南梁王赵元佐乃是庆王党的核心人物,光是庆王弘信那边,就断然不会接受礼部的主张。

于是,礼部只能私底下好言安抚卫公子瑜,许下一些承诺,没想到,卫公子瑜不依不饶,定要魏国给予一个交代,并且在礼部无法给出他想要的交代的情况下,愤然抨击魏国。

对于卫公子瑜这种行为,朝廷当然不会容忍,因此礼部决定派人暗示卫王,对卫王施加压力,让后者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莫要再胡说八道。

而在这件事上,礼部尚书杜宥自忖必须与肃王赵润打声招呼,毕竟卫公子瑜正是这位肃王殿下的表兄。

“卫王那边有何回应?”

赵弘润在沉思了片刻后,询问杜宥道。

杜宥苦笑了一声,说道:“卫王那边倒是好相与,当即表示会约束其子,只是……杜某担心卫王无法约束卫公子瑜。”

赵弘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据他所知,当代的卫王并不能算是什么明君,单从上次那场战争就能瞧出端倪:当韩将司马尚率军进攻卫国的时候,卫王居然默许弃守卫国东部与东北部,又让卫国国内的精锐军队,比如「濮阳军」、「檀渊军」,守护王都,最后还是卫公子瑜征募了几万军民义士,亲自领兵迎击韩将司马尚。

因为这件事,卫人对当代卫王的表现十分失望,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卫公子瑜,由衷希望后者日后成为卫国的君王。

可偏偏正是这位在卫人中声望极高的卫公子瑜,此番对魏国产生了不满,这件事还真是不好处理。

“肃王殿下您看……您是否能够出面,与那位卫公子瑜说说,毕竟你俩……”杜宥看着赵弘润,欲言又止地说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本王姑且尝试一下。”

平心而论,这可不是礼部尚书杜宥让赵弘润帮忙,相反说,赵弘润还得为此念前者的好,毕竟礼部尚书杜宥正是看在赵弘润的面子上,才会私底下知会后者,让后者看看能否从中调和。

否则,以魏国如今的威势,礼部根本不需要过于重视这件事,直接暗示卫王软禁了卫公子瑜即可,反正卫王还有许多儿子,哪个不能日后继承王位?——对于魏国来说,继承卫国王位的新君贤良或者愚昧,这都无所谓。

说得难听点,此时的魏国已隐隐有了成为中原霸主的资格,根本不再需要卫国这个盟国共同对抗韩国。

回到肃王府后,赵弘润从堆积如山的请帖中,翻出准备送到卫公子瑜手中的那份请帖,在凝视了许久后,将其放在一旁,随即,提笔给卫公子瑜这位表兄写了一封书信。

“卫骄,即刻派人将这份书信送往卫国。”

“遵命。”

大概两日后,赵弘润的亲笔书信,派人送到了卫国的「无盐」——在韩将司马尚率领撤退之后,卫公子瑜便率军驻守在此,像赵弘润在阳夏等地那样,鼓励当地的国人屯田,恢复农耕。

在收到了赵弘润的书信后,卫公子瑜逐字逐句看完了书信。

看他表情,仿佛并不惊讶于收到那位表弟的书信。

“这……岂不是有坐实「谣言」的嫌疑?”

在思忖了片刻后,赵弘润斟酌着说道。

平心而论,卫公子瑜虽然论亲份是他的表兄,但表兄弟俩以往并未有过什么接触,只是听沈淑妃曾经提起过,赵弘润的生母卫姬曾经与其姐姐关系不错,姐妹俩颇为亲近,因此,看在这层关系上,赵弘润也不希望卫公子瑜因为几句牢骚而陷入不利的处境——比如失去继承卫王的资格。

魏国与卫国的关系,虽然对外宣称是盟国,但事实上,两国却是仿佛宗主国与附庸国的关系。

当年促成这事的格局背景有些复杂,总得来说,卫国当初是被韩国打趴下了,丢掉了沫邑、淇县等诸多大河以北的国土,希望凭借大河天险阻挡韩国的军队。

可除了北方的韩国外,当时的卫国还有宋国这个强敌,当时卫宋两国的关系极其恶劣。

说到「宋卫交恶」,就得提提某位宋王的一个喜好。

大概是在百余年前,当时的魏国还未吞并郑国、梁国,齐国还未在东边崛起,北方的韩国也还未吞并北燕等小国,在当时的中原,宋国的实力颇为可观,据说能与当时的楚国争雄。

但当时的宋国君王,他有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干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说,干涉他国的外事、内政。

打个比方,当年梁国与郑国发生矛盾,两国的军队在边境对峙,此时若宋王听到消息,就会迅速派出使者调停,摆出一副仿佛中原霸主的架子,刷一波存在感。

再比如哪个国家的国君失德,若是其国家内部出现了战乱,当时的宋王也会召集盟国,出兵征讨,或者平乱。

倒不是为了趁火打劫抢夺什么,毕竟宋国在外界的信誉一向都是很不错的,哪怕是在如今的宋郡,宋人的信誉也绝不会逊于卫人。

只能说,那一任的宋王可能是有这方面的喜好。

可问题是,干涉他国外事、内争这种事情,一次两次别国可以容忍,可你三番两次的,他国又岂会一直买账?毕竟当时的宋国也并未强大到可以通过武力使周边的邻国全部臣服。

于是乎,不满于宋国国君几次三番调停,以及在各国的内政之事上指手画脚,于是郑国很快就跟楚国眉来眼去起来,卫国亦逐渐与宋国变得不和睦。

随后,因为「霸主地位」,宋国与楚国的矛盾愈发激烈,两国的军队在边境时常发生战争。

但遗憾的是,宋**队在当时来说虽然也算精锐,但终究是抵不过楚国那人数庞大的正军,胜少败多。

于是,当时的宋王不得已向楚国求和停战,宋楚战争遂结束。

可战败归战败,这股气宋王却咽不下,因此在次年,宋王起兵征讨郑国,毕竟当时郑国已暗中投靠了楚国那边。

郑国远没有宋国强大,抵挡不住宋国的军队,于是就向楚国求援,当时的楚王接到求援的消息后,毅然下令参战,讨伐宋国,于是乎,宋楚两国再次爆发战争。

而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宋王迂腐地拒绝进攻半渡的楚军,认为那是「不道义」的行为,最终被如洪水般从楚军击溃。

因为这场战争,宋国在中原的威慑力也就此一落千丈。

在那之后,曾经早已对宋王多次干涉他国内政而不满的卫国,率先退出联盟,而在卫国的带动下,纷纷解除与宋国的联盟,使得宋王的「中原霸主」美梦,从此破灭。

于是在那时候,宋卫两国就从此结下了仇怨。

或许有人会感到纳闷,按照这么说的,宋国的第一仇恨对象应该是楚国才对,怎么会是卫国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宋国根本不是楚国的对手。

在宋楚之战后,楚国仿佛已经成为中原最强大的国家,俨然已是中原霸主的局面。

因此在楚国的威胁下,齐王吕僖的祖父,才会拉拢鲁国,结成「齐鲁联盟」,而齐王吕僖的父亲,又拉拢了宋国,组成「齐鲁宋三国联盟」,共同抗击南边的楚国。

后来,魏国强势跻身中原,先是吞并了郑国,随后又吞并了与卫国结盟的梁国,宋国看到卫国失去了梁国这个盟友,又与魏国交恶,虽趁机率军攻打卫国,企图报复当年那段恩怨。

当时卫王没有办法,看准魏国在前后吞并郑国与梁国后,暂时无法消化,短时间内应该不至于再对他卫国动手,遂主动联络魏国,寻求魏国的庇护。

而随后正如那位卫王所猜测的那样,魏国在经过深思熟虑后,答应了卫国的求援,派出强大的初代魏武军,打败了宋国的军队。

这场战争,导致魏宋关系恶劣,更加促了卫国与宋国的敌对关系。

而从那时候,卫国就与魏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在抗击北方的韩国这件事上,魏卫两国同进同退、互守互助,这也是魏卫两国的边境从无军队驻防,且两国国民可以任意出入对方国境的原因。

可如今,因为南梁王赵元佐的一些行为,还有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等魏国贵族「光喊口号支援卫国」的行为,这让卫国有许多人皆对魏国感到十分失望。

比如赵弘润的表兄,卫公子瑜。

在听到赵弘润婉转地表达了心中所想后,礼部尚书杜宥当即解释道,说他也并非主张立刻就要胁迫卫王、叫卫公子瑜前赴大梁作为质子,否则,他也不必加一句「若有必要」。

早在几日前,当朝廷察觉到这个苗头的时候,礼部就已经派人主动拜访卫公子瑜,大抵是希望这位卫公子莫要因为冲动而说出一些影响魏卫两国关系的话,还有魏国也会有所交代之类的。

可问题就在于,礼部其实没办法给予卫公子瑜想要的交代。

怎么交代?难道朝廷要承认「韩将司马安进攻卫国」,果真是南梁王赵元佐的「祸水东引」之策?这种坑盟国的事,怎么好对外传?

还是说,重惩南梁王赵元佐?

然而这件事,礼部也答应不了,毕竟南梁王赵元佐乃是这场战争的「第一等功勋」之臣,虽然有些行为确实让人诟病,但不可否认,他的确为魏国击退了韩国强大的军队。

更要紧的是,南梁王赵元佐乃是庆王党的核心人物,光是庆王弘信那边,就断然不会接受礼部的主张。

于是,礼部只能私底下好言安抚卫公子瑜,许下一些承诺,没想到,卫公子瑜不依不饶,定要魏国给予一个交代,并且在礼部无法给出他想要的交代的情况下,愤然抨击魏国。

对于卫公子瑜这种行为,朝廷当然不会容忍,因此礼部决定派人暗示卫王,对卫王施加压力,让后者管教好自己的儿子,莫要再胡说八道。

而在这件事上,礼部尚书杜宥自忖必须与肃王赵润打声招呼,毕竟卫公子瑜正是这位肃王殿下的表兄。

“卫王那边有何回应?”

赵弘润在沉思了片刻后,询问杜宥道。

杜宥苦笑了一声,说道:“卫王那边倒是好相与,当即表示会约束其子,只是……杜某担心卫王无法约束卫公子瑜。”

赵弘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据他所知,当代的卫王并不能算是什么明君,单从上次那场战争就能瞧出端倪:当韩将司马尚率军进攻卫国的时候,卫王居然默许弃守卫国东部与东北部,又让卫国国内的精锐军队,比如「濮阳军」、「檀渊军」,守护王都,最后还是卫公子瑜征募了几万军民义士,亲自领兵迎击韩将司马尚。

因为这件事,卫人对当代卫王的表现十分失望,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卫公子瑜,由衷希望后者日后成为卫国的君王。

可偏偏正是这位在卫人中声望极高的卫公子瑜,此番对魏国产生了不满,这件事还真是不好处理。

“肃王殿下您看……您是否能够出面,与那位卫公子瑜说说,毕竟你俩……”杜宥看着赵弘润,欲言又止地说道。

赵弘润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件事……本王姑且尝试一下。”

平心而论,这可不是礼部尚书杜宥让赵弘润帮忙,相反说,赵弘润还得为此念前者的好,毕竟礼部尚书杜宥正是看在赵弘润的面子上,才会私底下知会后者,让后者看看能否从中调和。

否则,以魏国如今的威势,礼部根本不需要过于重视这件事,直接暗示卫王软禁了卫公子瑜即可,反正卫王还有许多儿子,哪个不能日后继承王位?——对于魏国来说,继承卫国王位的新君贤良或者愚昧,这都无所谓。

说得难听点,此时的魏国已隐隐有了成为中原霸主的资格,根本不再需要卫国这个盟国共同对抗韩国。

回到肃王府后,赵弘润从堆积如山的请帖中,翻出准备送到卫公子瑜手中的那份请帖,在凝视了许久后,将其放在一旁,随即,提笔给卫公子瑜这位表兄写了一封书信。

“卫骄,即刻派人将这份书信送往卫国。”

“遵命。”

大概两日后,赵弘润的亲笔书信,派人送到了卫国的「无盐」——在韩将司马尚率领撤退之后,卫公子瑜便率军驻守在此,像赵弘润在阳夏等地那样,鼓励当地的国人屯田,恢复农耕。

在收到了赵弘润的书信后,卫公子瑜逐字逐句看完了书信。

看他表情,仿佛并不惊讶于收到那位表弟的书信。

喜欢大魏宫廷内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大魏宫廷内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都市奇门医圣赵长河洛七小说阅读免费罗峰顾雪念免费阅读全文最新章节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快穿之女配万事随心你们练武我种田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九天剑主影视快穿:我在影视剧中修功德农门娇妻:拐个将军来种田万历佑明陆隐小说全文完结阅读免费重生为后之皇后在上藏国陆少甜妻宠定了王妃只想致富养家北洋新军阀我在大唐卖烧烤罗章赵天虎美女的超级保镖(问鼎)战神之王
经典收藏极品小夫君唐朝地主爷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水浒传精选影视:开局奖励二十万重骑兵水芸县迷案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军神系统:从南北战争开始冷清王爷精灵妃大唐静等李二杀兄大宋乞丐王抗战之红色警戒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曝光五代十国之铁马骝宋朝玩主英雄问鼎鼎锅底人邪妃来袭,帝君的蛮妻梦回三国异世科技帝皇
最近更新哈哈哈,大明大谋谋天下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隋烽医冠权宦大胤商枭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梗王饶命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十七世纪富二代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大魏宫廷内 贱宗首席弟子 - 大魏宫廷内txt下载 - 大魏宫廷内最新章节 - 大魏宫廷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