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

吹牛者

首页 >> 临高启明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秦功谋动天下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流氓太子靖安侯我的谍战岁月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九龙夺嫡,废物皇子竟是绝世强龙
临高启明 吹牛者 - 临高启明全文阅读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五十五章 催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不过,村民们并不懂得这点。在他们看来自己留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外购蚕种的农户很少。

这个时候,又有船给沈大家送来了“布子”,卸船的时候,大家就发觉送来的布子数量很多。一般的人家,不过养二三张,多得也不过五张十张的。若是蚕花好,一张布子的蚕种差不多要十石的桑叶才能支撑到“上山”。这对自己没有桑地或者桑地少的养蚕户来说要冒很大的风险。

沈大家从船上卸下来的“布子”虽然大小、形状和大伙用得完全不同,但是只看数量也知道远比一般的农户来得多――怎么也得几十张布子。

这沈大的主家可真够阔气的!这得要多少桑叶才能喂得饱这些“宝宝”。大伙都在咋舌之际,又听多多娘说了,这些布子是千里迢迢从广东运来的,据说是“广东种”的,比这里的余杭种和湖州种都要好――这话大家是不大相信的。比本地的余杭种好,这个或许是;但是比号称天下第一的湖州种还要好,那就是天方夜谭了――谁不知道湖州的生丝是甲天下的。宫里上用的绸缎可都是拿湖州丝织得。

虽然王四娘也说了,如果想养广东种的,可以从她家赊几张蚕种去,一样到收了蚕茧之后再还。但是村里的大多数养蚕户都是自己留种的,自然对这种新鲜玩意不予认同。王四娘的广东种一张种子也没人要。沈大听说之后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气。

多多娘家因为家里女人多,不缺人手,自己便干脆在王四娘家正儿八经的当起“忙月”来了,工钱不敢计较,光每天吃饱饭,回家还能带回些冷饭这个待遇就让很多人家眼红了。大庆媳妇更是怄气,时不时要和公爹相骂一场。

多多娘似乎很得意自己的这个差事,每天回家之后照例还要当王四娘的传声筒,把她家里准备蚕事的经过都吹嘘一番。因而大家都知道沈大家里养蚕的种种花样。比如最近用石灰刷了蚕室不算,还在蚕室里关紧了门窗烧硫磺熏房――据说这叫“消毒”。

这还不算新花样,最新的花样是王四娘家的蚕种一到就已经开始催青了,而且催青不用人工,全用火力。

养蚕过程中,催青工作尤其重要。所谓催青就以人工升温的方式让蚕卵孵化。在自然环境下,过冬之后蚕卵也可以自己孵化,但是自然条件下温度湿度不一,蚕感温程度不一,孵化不齐,体质虚弱,病弱蚕多,收茧少且质量低劣。因此中国很早就意识到要采取人工增温的方式来统一孵化出蚕。

土蚕养殖,全靠人工催青。谷雨一过,留种的“布子”上开始渐渐显出绿色来了――这是蚕种发育即将孵化的先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催青的工作了。

土法的人工催青,全靠“孵”。这在乡里是女人的活,把布子贴肉焐在身上,靠着人体的恒温发热来催青。

用火力催青,那真是闻所未闻,沈开宝在私底下和大庆三庆说:“火迫蚕――又不是鸡鸭,我活了五十多年都没听说过。蚕宝宝这么娇贵的物件,拿火去烤它,不活活的把蚕种烤干了吗?”

纵然不烤干,孵得出蚁蚕来,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凡是谷雨前后雨水特别稀少干燥的年份,能孵出的蚁蚕就会少很多,会出大量的“芽干籽”――当然要是太潮湿了也不成,出来的蚕会虚胖,体质差,出茧的质量也不好。

沈开宝又一次下了断语――当初沈大家借债买梢叶的时候他也说过类似的话――“沈大二口子爱折腾,这次又要把自己给折腾出毛病来。”

“他这么做是他的事情,”大庆倒不在乎沈大家怎么样,“只是这次养五张种,家里那八分地的桑叶怕是不够。”

沈大家那块已经被抵押出去的桑地,只能出不到十石叶。一张布子的蚕种大概要十一二石的桑叶,五张种子至少也得五六十石的桑叶。缺口差得太多了,这意味着到时候得从叶市上去买。

养蚕消耗叶量最大的时候是三眠过后,这个时候桑叶的价格暴涨,一担叶子可以卖到四五钱银子,平均也要三钱上下。按这个行情桑叶上沈开宝家就得花费十二两银子。

十二两银子,是城市中中人之家一年的开销,对沈开宝这样的人家来说是极其可观的数字了。但要是蚕花当年尚可,一张布子能收一石茧,缫成丝大约有十多斤,五张布子就是五十斤,一般年景就能收入三四十两银子。除去赋税、借债本息和各种开销,还能落个十来两银子。是单纯种地的几倍的出息。

“桑叶是一定要买得……”沈开宝说。

这话就和没说一样,因为大庆问得是钱从哪里来。家里余下的那几钱银子,买不了多少桑叶

“实在不行,就只能向曹老爷去借了。”沈开宝万般无奈的说出了这句他并不想说的话。

“曹老爷不一定肯――”

“你说这些泄气话做什么?”沈开宝终于发了火,“到时候去求一求,乡里乡亲的,总肯体恤我们种田人的……”其实他自己也没多少把握曹老爷肯借这笔钱,他的地早就抵押给曹老爷了,虽说有收了蚕茧之后的收益,但是人家能不能愿意很难说――养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和种地一样,说不定就有个什么天灾的,颗粒无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大庆没有再辩,但是脸上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

沈开宝家就这这样对未来的疑惑中一天天的过去了,好在春天是农忙,人人都忙得脚不点地的,也没时间多想。眼见谷雨一过,各家的蚕种开始转青,各家各户的女人们都开始催青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闭门不纳客,不论邻居、亲朋一律都不登门,连县衙里凶神恶煞一般的差役们也不见了。到了晚上,已婚的女子绝不和丈夫同床,不但这个时候不同床,在整个养蚕期内夫妻都是分房睡觉――据说蚕最爱洁净,夫妻之事会有冲犯。

多多娘还在王四娘家忙月,王四娘也有心笼络她,便让她搬在自己家里帮忙,许她忙一个月给一两银子。只是言明蚕宝宝没上簇前不能回家。多多娘很痛快的答应了:她家没出嫁的小姑子就有二个,大女儿也有十来岁能帮忙了。家中人口多。不少她一个。

王四娘家的养蚕真是让她大开眼界:她从小帮着家里养蚕,到现在快三十年了,从来没见过这样催青的!

催青用得屋子即大又明亮,四壁和天棚都刷得雪白。催青的时候,对光照的要求很高,要做到明暗有序,即不能常明也不能常亮,否则蚕种孵化不齐。所以窗户开得很大。便于透入足够的光线。晚上则配有草帘,以免受到自然光的干扰。催青室靠墙设有地火龙――这东西她还是问了王四娘才知道的,催青的时候,每天都有人在屋外定时烧火,把室温逐步增加。

虽然有地火龙,但是屋子里却一点不干燥:地火龙山搁着铜制的浅水盆,沿着墙还挂着湿布。多多娘打杂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铜盆里添水和把干燥的湿布重新浸湿。

屋子的墙壁上悬有一个比筷子略粗略长的玻璃玩意,上面刻着许多横道,每隔几道就有一个符号。玻璃管当中却又有一道红色的线,这道红色的线煞是奇怪,居然会时而长,时而短。除了这个东西之外,又有另外一个玻璃器,镶嵌在一块木版上,也挂在墙上,里面还有一团棉花似得东西,也有个会自己动的线上上下下的指着一些她看不懂的符号。

王四娘家里,有个丫鬟每隔一二个时辰就会来看这些东西,在折子上写些东西,然后就会关照多多娘加水、浸湿布或者去添柴,有时候则又是反过来做:拿掉水盆,撤火。不厌其烦。

每天早晨,这个丫鬟还会来催青市里,小心的取走几个蚕卵放在纸上,带到后院的一间小屋子里去。一个时辰之后,多多娘就又要按照她的吩咐忙着做这套工作了。到了下午,还要按照她的吩咐开窗透风。

这么催青,弄得很是神秘。多多娘一直不知道这搞得是什么路子。实际上,集弦村蚕业社的催青采用的是顺温法,

这个丫鬟实际是李幺儿亲自培训过得杭州站的学生,名叫丽正,她每天早晨八点来取走蚕种,经过去壳之后用临高产的显微镜观察蚕卵内胚胎的发育状况,以调整每天的温度和湿度。

这种催青法比起蚕农让其自行转青,再加以人工孵化的做法,不但催青速度快,而且能够孵化整齐,孵化率高,蚁蚕体质好,抵抗力强。因而整个村里的蚕卵还没有转青的时候,王四娘家的蚕卵已经从催青室里移到了养蚕室,等候最后的孵化了。

喜欢临高启明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临高启明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重生之科技为人民服务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我,恶毒小妈,被侄儿偷听心声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杨家将西游捞尸人官场鬼才之从副镇长到权利巅峰漂泊之伦敦桥末日重生:撩个反派搞基建!【综影视】晓楚的快乐打工生活穷将军娶妻分手后我成了他婶婶港片:我手下有一群猛男工业大摸底,我的机甲藏不住了诡城密语病弱真千金一吐血,全网都飙泪了综影视:安衾贫道张三丰都是文明修仙人,把剑放下天才宝贝:总裁爹地宠上天凤倾京门
经典收藏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水芸县迷案澜沧行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军团长的故事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回到大唐当雄臣明末榆林小衙内南宋弃子破天之凶猛理工男调戏大宋星辰恋三千愁梦回大长安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先婚厚爱异世科技帝皇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
最近更新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星落门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的女皇老婆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临高启明 吹牛者 - 临高启明txt下载 - 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 临高启明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