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首页 >> 印光法师白语解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带着农场混异界万古神帝张若尘最新章节我是掌门至尊神殿陆鸣远去的风筝方羽唐小柔现代科技开局,异世界被震撼了!柯南世界之柯学怪谈武道丹尊洪荒:重生哪吒从读封神演义开始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白语解对照第一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真是博大精深啊,净土法门作为佛陀的一代时教!此心作佛,此心是佛,就是直指人心的禅宗,也比不上它的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历史上多少人有修有证,更加仰慕它的高妙。广收上,中,下根,统摄律,教,禅,宗。

如时雨之润物,如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如春雨那样滋润万物,像大海那样接纳百川。偏,圆,顿,渐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大,小,权,实一切行,无不还归此法界。不必断除惑业,就可以得补佛位;即此一生,圆满菩提。

九界众生离是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是以华严海众,尽遵十大愿王。法华一称,悉证诸法实相。

九界众生离此法门,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门,下不能普利众生。因此,华严会上所集会的大众,全部遵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法华经》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都可以证得诸法实相。

最胜方便之行,马鸣示于起信。易行疾至之道,龙树阐于婆沙。释迦后身之智者,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弥陀示现之永明,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中开示,净土法门是最胜方便之行;龙树菩萨在他的论着《婆沙》中阐述,净土法门是易行速归之道;释迦佛后身的智者大师,说《十疑论》而专志西方;阿弥陀佛示现的永明大师,着《四料简》而终身念佛。

汇三乘五性,总证真常。导上圣下凡,同登彼岸。故得九界咸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

汇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种性、无种性这五种种性众生,总的证入真常佛性。化导上等圣人,下劣凡夫,共同登到极乐彼岸。所以九法界众生都归向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共同赞叹弥陀净土,千部经典一并阐扬,万部论书都在宣扬。

诚可谓一代时教之极谈,一乘无上之大教也。不植德本,历劫难逢。既获见闻,当勤修习。(不慧)生值末世,幸遇斯门。愧无自利利他之力,颇有己立立人之心。欲令贵贱智愚,僧俗男女,回客途以归本国,舍秽土而生莲邦。

确实可以说是一代时教的极谈,一乘无上的大教啊!如果没有培植善根,则经历多少劫难也难以遇到;既然已经遇到了净土法门,就应当勤奋精进地去修习它! 我出生在末法之世,有幸遇到这个法门。惭愧自己没有自利利他的力量,有想要自己成就而成就他人之心。想要使无论富贵、贫贱、智人、愚人;僧、俗、男、女,回转娑婆客途而还归极乐本国,舍弃五浊秽土而求生极乐莲邦。

因绘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图,明示净境,用生信向。傍书念佛起止仪,及十念法门,令随分随力,逐日修持。

因此绘画出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图,明白显示净土庄严境界,用来生起信心向往。傍边写有念佛的开始结束的仪轨,以及十念法门,令我们随分随力,每日修持。

明初鄞 (y in ) 江有大禅师,厥名妙叶,彻悟禅宗,深通教理,自行化他,专主净宗。所着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文理兼畅,今古绝伦。其极乐依正篇,揭示乐邦妙境,包括净土诸经,与上图像,交光相映,一际无痕。

明朝初年浙江鄞江有一位大禅师,名为妙叶,他彻悟禅宗,深通教理,自己修行,教化他人,专门主修净土宗。所写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文辞义理都很通畅,今古绝伦。其中极乐依正篇,揭示极乐世界微妙的境界,包括净土宗诸多经典,与上面的极乐世界庄严图像,交光相映,光光相摄,没有差别,融通无痕。

遂依原本,录于其下。庶见闻礼诵者,知出苦之要道,修成佛之真因。信愿任运发生,佛号执持不已。从兹同离秽土,同生净邦,同侍弥陀于九莲,同圆种智于一念。

于是依照原文,录在图像之下。使得见闻礼诵的人,知道出苦的要道,修习成佛的真因。信愿之心自然任运生起,而不间断地持念阿弥陀佛圣号。从此共同离开五浊秽土,共同生到极乐净土,在九品莲池共同随侍阿弥陀佛,在一念之中共同圆满一切种智。

如斯利益,何可名言。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这种利益,怎能用言语说尽!实在由于净土念佛法门,是直接将阿弥陀佛的佛果境地作为我们在因地修行时的发心(即,想成佛,径直一心念佛即可,真能不疑不退,不劳数息持咒参话头等假借方便,必将成佛),所以能够因行包括果地之海,果觉通彻因地之源啊(因为把心全用来想佛念佛,终将成佛,因果一如,无差无偏)!

石印万张,用结净缘。又祈善信展转流通,俾十方法界一切有情,齐还本有之家乡,常住寂光之净土云尔。

石印一万张极乐图,用来结清净法缘。又祈望善信之人展转流通,使得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一齐回到本有的家乡,常住寂光的极乐净土啊!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代撰)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肇始于弥陀导师,演畅于释迦世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以赞扬。两土圣贤,发金刚心而流布。

我认为净土这个教法,开始于阿弥陀佛导师,并由本师释迦世尊宣演阐扬。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来加以赞扬。东西两土的圣贤祖师,发金刚心来流布。

总而论之,一代时教,百千法门,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既证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一月普印于千江,若万籁咸鸣于一风。光明寿命,横遍竖穷。直与弥陀世尊,同一广大悠久。

总的来说,释迦本师一代时教,百千法门,无非教人由文字般若而生起观照般若, 由观照般若而证得实相般若。既然证得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同一月普遍印于千江水,好像万种声音都鸣响在同一风中。光明寿命,横遍十方,竖穷三世。可说是与阿弥陀佛世尊,同样的广大悠久。

如是则何经非净土之经,何行非净土之行。约而言之,唯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

这样说来,哪一部经不是净土的经典,哪一种行持不是净土的行持呢?简略地说,唯净土三经,专门说明了净土法门的道理缘由。其中,《无量寿经》,大启发愿之轮,深深地说明了缘起因由。《十六观经》,专门阐述观想之法,兼带显示往生净土之因。

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上面二部经典,法门广大,真谛之理精细微妙。末世钝根之人,实在难以得到利益。寻求其中文字简单,法义丰瞻,言词简约,义理富足,上中下三种根机普遍加被,九法界众生共同遵守,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用力微少而得效迅速,专修一种行门,圆满成就万德,顿时令因地心,契入果地觉的,就只有《佛说阿弥陀经》了啊!

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实在是由于一听闻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么真信生起,切愿发起,就如同决堤的江河无法抵御的形势一样。从此衷心信奉,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念念不忘,以至心念专一不散乱。能够如此,那么现在生已经预入到圣人之流,临命终时随佛接引而往生极乐,开佛陀的般若知见,同佛陀一样受用圆满报身。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归元之捷径,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良有以也。

所以知道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包括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实在是回归本元的捷径,进入修道的要门。古德说:其余法门学道,如同蚂蚁攀上高山。念佛往生,好似风帆扬于顺水。实在是有道理啊!

(某)宿业深重,罔谙 (ān ) 净宗。实无自利利他之力,颇有己立立人之心。重刊此经,广为流通。俾读者各各执持名号,咸归一心。迥出尘世,倏 (sh u) 登极乐。以法藏之愿轮,摄取众生。仗净土之境缘,直趋佛果。

我宿世业障深重,不很精通净土法门。没有自利利他的力量,颇有自己成就也成就他人的心。重新刊印这部经,广为流通。使得读者各各执持名号,都归一心不乱。迥然出离五浊尘世,快速登上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轮,摄取众生。依仗净土的境缘,直趋佛果。

庶无问自说,不付空谈。而有闻斯行,方为实行。遂稽首谨劝而说颂曰。见闻随喜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使得释迦本师无问自说的《阿弥陀经》净土法门,不付空谈。而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才是真实修行。于是稽首劝勉而说偈颂:见闻随喜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乃十方诸佛普度众生之要道,九界众生速证佛果之妙门。诸大乘经,皆启斯要。净土三经,专明其致。世多习矣不察,视为浅近。谓不若教海之宏深,禅宗之直捷。

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普度众生的要道,九法界众生速证佛果的妙门。一切大乘经典,都开启这个要旨。净土三经,专门说明其中的道理由致。世人大多因为太平常而不能深察,认为净土法门浅近。认为不如教门大海宏深,禅宗直捷。

每扬宗教而抑净土,尚自力而恶佛加。当仁固让,见义不为。致如来彻底悲心,郁而不畅。众生出苦捷径,塞而罔通。今不避罪责,略引证据。冀见闻随喜,同生莲邦。

每每弘扬宗门教下而贬抑净土法门,崇尚自力修证而忌讳佛力加被。当仁而退让,见义而不为。导致如来的彻底悲心,抑郁而不能畅达。众生出离苦海的捷径,堵塞而不能通畅。现在我不避罪责,大略引出证据。希望见到听到的人,随心欢喜,同生莲邦。

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大华严。及至入法界品,善财以十信满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初见德云,一闻念佛法门,即证初住。

本师世尊初成正觉时,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说大乘《华严经》。到了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以十信满心,受文殊菩萨的教导,遍参诸位善知识。最初参见德云比丘,一听到念佛法门,善财童子就证入初住位。

从兹随参随证。及五十三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加被,即时善财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乃为说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并华藏海众,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此随参访一位善知识,而随即证入一阶菩萨位次。到了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那里,普贤菩萨以威神加被善财童子,即时善财童子所证等觉菩萨阶位,与普贤菩萨齐等,与诸佛齐等。普贤就为善财宣说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以及华藏海众菩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而观经五逆十恶,地狱相现,十称佛名,即得往生。夫法身大士,悉愿往生。阿鼻罪人,尚预末品。法门之宏深直捷,孰有过于此者。诚可谓教海之南针,禅宗之北极。

而《观无量寿佛经》中五逆十恶之人,地狱相现前,十声称念佛名,就得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说来,证得法身的大菩萨,都愿意往生极乐世界。阿鼻地狱的罪人,尚且能够下品下生。这法门的宏深直捷,哪里有超过这个的呢?实在可以说是,教门大海的指南针,禅宗的北极星。

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河沙妙义,无不还归此法界。以故西天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东土远公,智者,善导,永明。或发愿而说经(文殊有发愿经,普贤说行愿品),或注经而造论。莫不以此法门自行化他,普利含识。

一切诸法,没有不是从这个法界流出。如恒河沙的微妙深义,没有不是还归到这个法界。所以西天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马鸣菩萨,龙树菩萨。东土的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善导大师,永明大师。或者发愿而宣说经典 ( 如文殊菩萨有《文殊师利发愿经》,普贤菩萨说《普贤菩萨行愿品》) ,或者注解经文而造着论典。没有不是以这个法门来自行化他,普利含识。

而古人欲令举世咸修,故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以其言约而义丰,行简而效速。宏法大士,注疏赞扬。自古及今,多不胜数。于中求其至广大精微者,莫过于莲池之疏钞。极直捷要妙者,莫过于蕅益之要解。

而古人想要使一切世人都来修习这个法门,所以将《阿弥陀经》列为每日功课。因为这部经,言辞简约而义理丰瞻,行持简便而成效迅速。宏扬佛法的大菩萨,注疏而赞扬。从古到今,多不胜数。在诸多注解当中寻求最广大精微的,没有超过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最直捷要妙的,没有超过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幽溪法师,握台宗谛观不二之印,着略解圆融中道之钞。理高深而初机可入,文畅达而久修咸钦。奈流通既久,错讹甚多。因校订重刻,俾复旧观。

幽溪法师,手握天台宗止观不二的法印,撰着《弥陀略解圆中钞》。义理高深而初学之人可以契入,文辞畅达而久学之人都很钦服。怎奈流通太久,错误很多。因此校订后重刻,恢复旧时模样。

弥陀一经,得此三疏,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其阃奥。自此圆发三心,执持圣号。期出五浊之恶世,冀证四德之玄猷。

《阿弥陀经》,有这三本注疏,没有一法不具备,没有根机不收摄。随研究一种注解,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指趣归向。遍阅三本注书,才能彻底明白其中精微之处。从此圆满发起信愿行三心,执持阿弥陀佛圣号。期望出离五浊恶世,希望证得常、乐、我、净四德的大道。

如是则临命终时,定蒙弥陀接引,圣众偕迎。托质莲胎,离险道以安居宝所。闻法受记,由同居而顿证寂光。撩起便行,阿谁无分。书此愚忱,敢告同人。

这样,临命终时,必定蒙阿弥陀佛的接引,海会圣众都来迎接。托生莲胎,脱离生死轮回险道,安然居住在极乐宝所。听闻佛法,接受佛陀授记,由凡圣同居土而顿时证得常寂光净土。毫不犹豫立刻照此去做,哪一个人没有份呢?写下我愚拙的诚心,大胆禀告给有共同志向的人。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欲修习者不得其要,必致望洋兴叹,生退屈想。若得其要,则虽有无量法门,无边行相,一以贯之。愈博而愈见其约,愈繁而愈见其简。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想要修习的人,不得其中的要道,必然导致望洋兴叹,生起退缩自屈的心。如果得到其中的要诀,那么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无边的行相,却有一个要诀可贯通始终。法门愈广博而愈能见到它的简约,行相愈繁密而愈能见到它的简明。

虽其理性广大高深,如天如地,如山如海。而博地凡夫,亦可坐进此道。由兹断烦惑以获三昧,圆福慧以证四德。直趣果觉,成无上道。

虽然它的理性广大高深,如天空,如大地,如高山,如大海。而博地凡夫,也可以进入此道。靠它断除烦惑,以获得三昧;圆满福慧,以证得四德。直趣果觉,成无上道。

况登住行向地之圣人哉。其要唯何,曰根尘识等一切诸法,其实体实性,悉皆空无所有。了此则四相原无,三轮体空。万法森罗,一道清净。

何况是登上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菩萨呢?其要诀是什么呢?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等一切诸法的真实体性,都是空无所有。了解这个道理,那么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原本是无,施者、受者、施物三轮本体为空。万法森然罗列,一实之道清净。

凡夫迷之,故法法头头,皆成障碍。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各起烦惑,造生死业。圣人悟之,故法法头头,总是真如。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各证圆通,成菩提道。

凡夫迷惑了,所以万事万法,都成为障碍。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之处,各自生起烦惑,造作生死之业。圣人觉悟了,所以万事万法,都是真如。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之处,各自证得圆通,成就菩提道果。

迷悟虽异,性本无二。性虽无二,苦乐迥殊。南岳大师悯之,因着随自意三昧。于行住坐卧食语六威仪中,处处点示诸法实相。

迷惑觉悟虽然不同,体性本来没有二样。体性虽然没有二样, 受苦得乐迥然不同。南岳慧思大师悯怜众生受苦,因此撰述了《随自意三昧》。在行、住、坐、卧、食、语六威仪中,处处点示诸法实相。

所谓根尘识性,空无所有,及三轮体空,四相叵得等。令人于一机一境,各得亲见实相,咸了自心。处处点示六波罗蜜殊胜妙行。令人于一动一静,皆能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所谓根尘识性,空无所有,以及三轮体空,四相不得等等妙义。让人在任何机缘和境界中,各自得以亲见实相,全都明了自心。处处点示六波罗蜜的殊胜妙行。让人无论动静语默,都能够上求下化,自利利他。

其所点示,与楞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法华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其中所点示的法,与《楞严经》中“五阴、六入、十八界、七大,皆为如来藏妙真如性”。《法华经》中“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

金刚无所住而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所度之义,悉皆吻合。乃将自己所悟所证之法,彻底掀翻,和盘托出,普施后世。俾得依此而修,以期同悟同证而已。

《金刚经》中“无所住而生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所度”之义,全都吻合。于是将自己所证悟的佛法,彻底揭示,和盘托出,普遍泽施后世。使得大家依此而修持,以期望共同开悟、证得而已。

又所言初发心菩萨者,具有二义。一即博地凡夫发大心者。一即圆教初发心住,初破无明见法性者。

又者,所说的初发心菩萨,具有二义。一:就是博地凡夫,发大心的人。二:就是圆教十住位的初发心住,初破无明,见法性的圣人。

其所谓根尘识性,空无所有等。在凡夫地,欲趣佛果,必须先悟此理,方有实证。否则纵有修持,皆属有漏,不成菩提。

其中所说的“根尘识性,空无所有”等义。在凡夫地,想要趣向佛果,必须先悟得这个道理,方才有实际证入。否则,纵然有修持,都属于有漏法,不成菩提。

其所谓于一念中,遍于十方佛前,普兴供养,受佛法化。遍于十方众生前,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普令三根,咸得利益。此则唯圆教初住菩萨,乃能为之。

其中所说的“于一念中,遍于十方佛前,普兴供养,受佛法化。遍于十方众生前,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普令三根,咸得利益”。这只有圆教初住位的菩萨,才能够做到。

若不知其理其修,通于凡夫。必有高推圣境,自处凡愚之过。若不知大体大用,初住方得。必有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之愆。

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修持,是通于凡夫地的。必然有以圣境太高太难而推却,自己甘处凡夫愚昧的过失。如果不知道这个大体大用,要圆教初住位才能得到。必然有没有证得而认为已经证得,以凡夫滥僭圣人的罪愆。

了此则上慕诸圣,下重己灵。既无安愚之失,又无滥圣之咎。其直趣觉路,速到宝所,若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

了解这个道理,就向上仰慕诸位圣人,向下看重自己的灵识。既没有安守凡愚的过失,又没有滥僭圣人的罪咎。直接趣入觉路,快速到达宝所,如同拿着凭据而取回自己的物品,有什么困难的呢?

因此流通遍于中外。其后之得失因缘,具于初刻序跋中,兹不复赘。

因此这本书流通遍于中外。这本书后来的得失因缘,具体在初刻的序文中,此处不再多说。

蔚如徐君浙西世家,十世奉佛。君于幼时,即禀庭训,兼学佛乘。近于公暇,遍阅内典。得东瀛此书流通本,息心研究,见其错讹甚多,因取日藏校对,改正者有数十处,随即刻板,以期普利。

徐蔚如是浙江西部的世家子弟,十代都信奉佛法。他在幼年时,就禀受父教,又学习佛乘。最近在公务之暇,周遍阅览内典佛经。得到日本版的《随自意三昧》流通本,专心研究,见到其中错误的地方很多,因此取来日本藏经校对,改正的地方有几十处,随即刻板流通,以期望普利众生。

以(量)属同志,遂赠数本。因焚香敬阅,见其文义,多有不安。如云笼月,不见真相。窃念此书流传至今,经千三百余年,安得无讹。乃按文按义,略事修治。则直同云开月露,光体具呈。

因为与我有共同的志向,于是赠送几本给我。我因此焚香恭敬的阅读,见到其中的文义,有很多不妥之处。如云层笼罩月亮,看不见月亮的真相。我想到这本书流传至今,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怎能没有错讹之处。于是按文词义理,大略从事修理整治。就如同浓云散开,月亮显露,月光月体具足呈现。

文理俱畅,悦人心目。随以其本寄与徐君,深蒙赞许,即事重刻。又令作序以述缘起,(量)虽固陋,义不容辞。须知此刻,虽有修治,实无更改。不过正其传写之讹,俾还南岳本来面目而已。

文词义理都通畅,悦人心目。然后将这个本子寄给徐蔚如,深蒙他的赞许,就开始重刻。又令我作序以叙述缘起,我虽然闭塞浅陋,但义不容推辞。应当知道这个刻本,虽然有经过修治,实际上没有更改。不过匡正其中传写的错讹,回还南岳慧思大师此书的本来面目而已。

世有病人,医为诊脉,脏腑之虚实,尚能知之。况此文义显露,的的可据。岂不能知其赘脱错讹者乎。其大方家,必不以(量)之修治为失慎,而深见罪责也已。

世间有病人,医生为他诊脉,五脏六腑的虚实,尚且能够知道。何况书中文义显露,分明可据。哪能不知道其中多余脱漏错讹的地方呢?有精通教理修证的大家,必定不会认为我的修治是有失慎重,而见罪责怪我啊!石印普陀山志序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垂形六道。遍于十方微尘佛国,普现色身,度脱众生。非独止现菩萨之身,而二乘六道,无身不现。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道,号正法明如来。但以度众生心切,救苦情殷,所以虽然不离常寂光土,但同时垂化现形在六道之中。周遍在十方微尘佛国,普现色身,度脱众生。不是只现菩萨之身,而声闻、缘觉、人天六道,无身不现。

法华所谓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则遍入十方佛国,而于娑婆因缘,甚深甚深。虽则普现十法界身,而世人据迹而论,止云菩萨而已。以其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故得悲运同体,慈起无缘。

《法华经》所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然周遍入于十方佛国,而于娑婆世界的因缘,很深很深。虽然普现十法界之身,而世间人根据行化事迹来论,只称说菩萨而已。因为观世音菩萨彻底证得法界唯心,圆满彰显清净自性,所以运同体大悲,起无缘大慈。

由本高而体大,故迹广而用宏。其随类逐形,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之迹,喻如月丽中天,影现众水。不但江湖河海,各现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无不各各皆现全月。

由于本愿高胜而悲体广大,所以行迹普广而妙用宏深。随众生类,逐种种形,寻声救苦,有感即应,无愿不从的事迹,譬如月亮当空,月影显现于众水。不但江、湖、河、海,各自显现全月。即使小到一勺水,一滴水,没有不各各都显现全月的。

又江湖河海中月,一人观之,则其月与己相对。即百千万人于百千万处观之,亦皆各各与己相对。人若东行,月则随之而东。人若西行,月则随之而西。人若安住不动,月则不离当处。一人乃至百千万人,悉皆如是。

又者,江湖河海中的月亮,一个人观看,那么这个月亮与自己相对。即使是百千万人在百千万处观看,也都是各各与自己相对。人如果向东行,月亮就随着向东。人如果向西行,月亮就随着向西。人如果安住不动,月亮就不离当处。一人乃至百千万人,全都是如此。

菩萨于一念中,遍法界感,遍法界应。感应道交,无少差殊。与此一月普现众水,随人随地各见全月,了无有异。良由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不谋而合,无缘而应。

菩萨在一念之中,遍法界众生有感,菩萨能遍法界而应。感应道交,没有一点差错。与这一个月亮普遍影现众水,随每个人,随各个地方,各自见到全月,没有一点差异。实在是由于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以众生的心为心,以众生的境为境。所以能不谋而合,无缘而应。

岂世智凡情所能测度者哉。至若水昏而目盲,则不能见。非月不现,是昏盲咎。其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

哪里是世间浅智,凡夫情见所能测度的呢?如果是水昏动而眼睛盲瞎,就不能见到。不是月亮不现,而是水昏眼盲的过咎。观世音菩萨感应的事迹,有众生明显感,菩萨明显应;暗中感,暗中应;暗中感,明显应;明显感,暗中应;又暗中又明显感,而明显应;又暗中又明显感,而暗中应的不同

(显感显应者,现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即蒙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等。

(显感显应:这是现生竭诚尽敬,礼拜念诵供养,就蒙菩萨加被,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以及业消障尽,福增慧朗等。

冥感冥应者,过去生中曾修竭诚礼念等行,今生虽未修习,由宿善根,得蒙加被,不知不觉,祸灭福臻,业消障尽等。

冥感冥应:这是过去生中,曾经修持竭诚礼念等等行事,今生虽然没有修习,由于宿世善根,得蒙菩萨加被,在不知不觉当中,祸灭福至,业消障尽等等。

冥感显应者,宿生曾种善根,今生得蒙加被。

冥感显应:这是过去生中,曾经种过善根,今生得蒙菩萨加被。

显感冥应者,现生竭诚礼念,不见加被之迹,冥冥之中,承其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

显感冥应:这是现生竭诚礼拜念诵,看不见菩萨加被的痕迹,在冥冥之中,承菩萨的慈力,凶退吉临,业消障尽等等。

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显蒙加被,转祸为福等。

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这是宿世曾经种过善根,今生竭诚礼念,明显蒙受菩萨加被,转祸为福等等。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者,宿世曾种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其慈力,获种种益也。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宿世曾经种过善根,今生竭诚礼念,冥冥之中,承菩萨的慈力,获得种种利益。

了此则知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纵令毕生不见加被之迹,亦不至心生怨望,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略书梗概,以勖来哲)。

了解这个道理,就知道功夫不会白白浪费,善果不是凭空得到,纵然是一生看不见菩萨加被的痕迹,也不至于心生怨恨,半途而废。感应之道,微妙难思。大略书写梗概,以勉励来学有智之人。)

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

感应的大小优劣,在于我们的诚心做到与未做到而已。纵然是心中没有真实相信,诚心没能到达极点。只要能够一念皈投诚心,也必定都蒙受利益。只随自己一念的诚心,而来分优劣,不能如竭诚尽敬的人蒙受利益的殊胜超绝啊!如同昏动水中,也有月影,但是暗晦而不明显。

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菩萨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恃怙。由兹举国人民,各皆信奉,故有家家观世音之常谈。其应化道场,固非一处。

盲人虽然不能亲自见到月光,又何尝不蒙受月亮的照耀呢?菩萨大慈大悲,普为法界众生的恃怙。由此全天下的人,各各信奉,所以有家家观世音的常谈。观世间菩萨的应化道场,固然不在一个处所。

喜欢印光法师白语解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印光法师白语解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末世禁忌之恋我的丧尸和人类女友四合院:傻柱的红包群科幻:我的老师是超级星舰盗墓:我真不是乌鸦嘴我们的灵魂被交换了痴情男二对我爱长姐掌家,赘婿插翅难飞众女背叛,记忆曝光后世人哭泣团宠三岁半,我被六个哥哥排队宠吞天塔反正死不了我在综影放开搞巫师永生亮剑之保家卫国穿进古早文学干掉男主成功上位网游之名扬天下师姐,求你了,弄死我激活红警基地,到手一百万亿重生之科技为人民服务快穿之炮灰女装大佬逆袭记摆烂真千金,发疯后成了全家团宠
经典收藏大斗者快穿之大佬今天出手了吗灵仙诀刺客纪魂国漫系统的异界日常木叶之日向吊车尾逆世魔尊雄兵连之盘古文明继承者万古神婿凡星之下弃天战纪第一夫人,总裁天价挚爱黑暗学徒高冷影帝你又脸红了绝域神王那就做个海军吧妖兽世界之精灵系统异界之至尊医仙开局变成蚂蚁!我的族群遍布环宇相思一剑
最近更新天命逆途,逆命穿越双界:丹炉助我成两界传奇玄幻:我爆兵女帝军团从吞噬开始攀科技九州吴氏修仙录谁都别想超度我!我欲九天揽月人在洪荒,我杀疯了最初的奥术师我有999999999亿个词条寒门国舅奥特:她们都是我的人间体开局:大帝修为,建立战神殿逍遥宗把魔神捡回来了?儒道仙秦:秦始皇直呼大帝之资杀人就变强我从屠宗开始证道成帝苍渊剑主反派:从拿下美女师姐开始无敌天塌了,龙门在此乾坤小世界
印光法师白语解 我想签约 - 印光法师白语解txt下载 - 印光法师白语解最新章节 - 印光法师白语解全文阅读 - 好看的玄幻魔法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