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藏国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猎天争锋我的谍战岁月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流放三年,百官跪求我进京称帝!三国:吾乃西凉统帅我当皇帝那些年明末造反专业户三国:再现汉之辉煌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34章 朱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东汉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徐州广陵郡盐渎县的淮水之畔,一个身着粗麻短褐的少年正挥着锄头翻耕盐碱地。

汗水顺着他棱角初显的脸颊滑落,砸在泛着白霜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一小片深色。

这少年便是朱治,时年二十,望着眼前亩产不足三石的薄田,眉头拧成了疙瘩。

“阿治,别费力气了。”邻垄的老农直起腰,捶着酸痛的脊背,“这地被海水泡过,种啥都不成。要不跟你叔去江东贩盐?听说那边能挣着钱。”

朱治拄着锄头望向东南方。

江东风声近来常传入盐渎,说是会稽郡有乱兵起事,连郡守都被杀了。

可比起这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乱世或许藏着另一条生路。

他抹了把汗:“俺哥在县里当差,俺得先问他。”

哥哥朱君理在盐渎县尉手下做小吏,见弟弟来问,眉头紧锁:“江东是有粮,可兵更多。前阵子孙坚校尉路过,带的兵跟饿狼似的,见着粮草就抢。”

他压低声音,“不过县尉说,孙坚是个英雄,打黄巾贼时一刀劈了三个,跟着他或许有前程。”

朱治攥紧了拳头。

他见过县里的流民,饿到啃树皮的模样比盐碱地更让人绝望。“哥,俺想试试。”

他顿了顿,“总比在这儿等死强。”

半月后,朱治背着一捆干粮,跟着三个同乡踏上了南下的路。

行至曲阿县时,正遇上孙坚率军征讨会稽贼党。

队伍里旌旗猎猎,一个红脸长髯的骑士提着长矛开路,后面跟着个绿袍小将,马前悬着颗贼首,引得路人惊呼。

“那是孙坚的义弟关羽,小将是他儿子孙策!”路边有人指点。

朱治看得热血沸腾,挤到征兵处报名。

负责登记的军吏打量他:“会干啥?”

“会种田,会打渔,还能扛百斤担子。”朱治挺起胸膛。

军吏笑了:“正好缺个养马的,跟我来。”

当夜,朱治躺在马厩旁的草堆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操练声。

他摸着腰间父亲留下的短刀,刀鞘已磨得发亮。“爹,俺一定混出个人样来。”

他对着星空喃喃自语,露水打湿了衣襟也浑然不觉。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南阳城外的孙坚大营里,朱治正给一匹黑马刷毛。

这是孙坚的坐骑“踏雪”,性子烈得很,前几日咬伤了三个马夫,唯独对朱治温顺。

“朱治,过来。”帐外传来粗豪的声音,正是孙坚。

他身披明光铠,手里捏着块干粮,“明日去打襄阳,你跟着孙策去夺城门,敢不敢?”

朱治心头一跳,放下毛刷单膝跪地:“敢!”

孙策在旁拍他肩膀:“朱大哥力气大,明日跟我冲在前头,夺了城门给你记头功!”

这年孙策才十六,却已生得虎背熊腰,说话时带着少年人的爽朗。

次日拂晓,攻城战打响。

朱治提着短刀跟在孙策身后,踩着云梯往上爬。

城上滚石如雨,他见一块巨石砸向孙策,猛地扑过去将人推开,自己却被碎石擦破了胳膊,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

“谢了朱大哥!”孙策反手一刀劈落两个守兵,大喊,“快上来!”

朱治咬牙攀上城头,短刀翻飞,专挑敌人下三路招呼。

他种过田的臂膀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刀劈在敌兵腿弯,听得“咔嚓”一声脆响。

混战中,他瞥见孙策被三个敌兵围住,立刻扑过去从背后撞翻一人,两人背靠背杀出重围。

“好小子,够劲!”孙策笑着抹了把脸上的血,“回头让我爹给你升伍长。”

可孙坚没能等到攻克襄阳。

一个月后,他在岘山追击黄祖时中了埋伏,被流矢射中咽喉。

消息传来,全军恸哭。

朱治见孙策伏在灵前吐血,默默递上一块麻布:“少将军,保重身子。”

孙策攥着麻布,眼里血丝密布:“朱大哥,我爹不在了,以后你跟着我。”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朱治已升为别部司马,跟着孙策在丹阳募兵。

当地豪强祖郎拥兵数千,夜里突袭营寨。

朱治正在巡营,见火把如潮涌来,立刻敲响警钟,顺手抄起一根长矛。

“守住营门!”他大吼着挺矛直刺,矛头穿透了一个贼兵的胸膛。

身后的士兵被他的气势鼓舞,纷纷举盾列阵。

激战至天明,贼兵退去,朱治浑身浴血,矛尖都崩了口。

孙策拍着他的背:“若非朱司马,咱们今晚就成了祖郎的刀下鬼。”

他取出一方印信,“丹阳都尉之职,非你莫属。”

朱治接过铜印,入手沉甸甸的。

这年他三十岁,已从盐渎的农家子,成了手握兵权的将官。

可他望着营外连绵的战火,总想起盐渎的盐碱地——那里虽贫瘠,却没有这么多鲜血。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吴郡吴县的太守府里,朱治正对着地图沉思。

孙策昨夜派人送来密信,说袁术在寿春称帝,要他出兵征讨,却被曹操封为会稽太守的王朗挡了去路。

“太守,王朗派使者来了。”亲随禀报。

朱治起身相迎。

使者捧着王朗的书信,语气傲慢:“王府君说,孙策乃袁术逆党,朱太守若识时务,当献城归降,可保全家眷。”

朱治看完信,冷笑一声:“回去告诉王朗,孙坚校尉曾受朝廷封爵,孙策将军兴兵是为讨逆,倒是王大人坐拥吴郡,却坐视袁术称帝,究竟谁是逆党?”

他指着地图,“三日内若不献城,我便率军东进,到时候玉石俱焚,休怪我无情。”

使者悻悻而去。

亲随忧心忡忡:“咱们只有三千兵,王朗在会稽有上万兵马,能打赢吗?”

朱治走到窗前,望着吴县的城墙。

这城他守了三年,百姓早已归心。“兵不在多,在精。

”他转身下令,“派五百人守住查渎渡口,截断王朗的粮道,其余人随我正面列阵。”

三日后,查渎传来捷报,粮道被断。王朗军中大乱,孙策趁机从柴桑出兵,与朱治前后夹击,一战击溃王朗。

庆功宴上,孙策举杯:“朱公镇守吴郡,如我左臂,今日能平定会稽,朱公首功!”

朱治起身回敬:“将军谬赞。如今江东初定,当安抚百姓,恢复农桑。”

他献上一本簿册,“这是吴郡各县的户籍,可依此征收赋税,不使百姓流离。”

孙策翻开簿册,见上面记得密密麻麻,连偏远乡邑的户数都一清二楚,不禁赞叹:“朱公既能领兵,又善民政,真乃江东柱石。”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时,朱治正在余杭县巡查农桑。

他跌跌撞撞赶回吴县,见孙权扶着灵柩痛哭,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说该迎孙策的弟弟孙翊继位,有人主张向曹操称臣。

“都住口!”朱治大喝一声,走到孙权面前跪下,“少主年虽弱,却有英睿之姿。当年孙策将军临终前,曾握着我的手说‘孙权可任大事’,诸位难道要违逆故主遗命?”

他这一跪,部将吕范、程普等人纷纷跟着下跪。

孙权擦去眼泪,对朱治深深一揖:“朱公若不弃,权愿听教诲。”

当夜,朱治留在府中,为孙权分析局势:“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势力正盛,不可与其争锋。当务之急是平定山越,稳固后方,再向朝廷遣使纳贡,暂避锋芒。”

他取出地图,“豫章郡的华歆是个明事理的人,可遣使劝降,免得动兵。”

孙权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朱公之言,如拨云见日。”

他起身倒了杯热茶,“以后朝中大事,还望朱公多多指点。”

朱治接过茶,望着眼前的少年主公。

他想起二十年前在盐渎的自己,也是这般在乱世中摸索前行。

只是如今,他不再是孤身一人,肩上扛着江东的安危,扛着万千百姓的生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的消息传到吴郡时,朱治正在主持修堤。

百姓们围着他欢呼,说周瑜将军一把火烧了曹操八十万大军。

“别只顾着高兴,”朱治敲了敲锄头,“堤坝得赶在春雨前修好,不然去年的旱灾白受了。”

他这些年在吴郡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亩产从三石提到了五石,百姓都叫他“朱父”。

忽有骑兵奔来,是孙权的传令兵:“主公令朱公速回建业,商议取南郡之事。”

朱治交代好工程,即刻启程。

建业的朝堂上,众将争论不休。

周瑜主张强攻南郡,鲁肃建议联合刘备,双方各执一词。

孙权看向朱治:“朱公意下如何?”

朱治起身道:“南郡乃荆州门户,不可不取。但曹操虽败,仍有许昌大军,若我军与刘备争斗,恐遭渔利。”

他顿了顿,“可让周瑜攻南郡,主公亲率一军取庐江,既显兵威,又不让刘备独大。”

孙权点头称善。

后来周瑜果然攻克南郡,孙权也拿下庐江,江东版图进一步扩大。

庆功时,孙权赐给朱治一座宅邸,就在建业城内。

朱治却很少住,多数时候仍在吴郡。

他见吴县的学堂破旧,便自掏腰包修缮,还请来九江的大儒讲学。

有学子问他:“朱公身经百战,为何看重读书?”

朱治坐在学堂的台阶上,望着孩子们读书的模样:“我年少时没书读,只能跟着父亲学记账。如今太平了,你们得好好学,将来才能治理这江东。”

他指着窗外的稻田,“就像种田,得先松土施肥,读书就是给脑子松土。”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南征,江东震动。

朱治时任安国将军,率军镇守濡须口。

他见曹军战船密布,便下令在水口筑坞,状如偃月,号“濡须坞”。

副将不解:“敌军船多,筑坞何用?”

朱治指着水面:“曹军不善水战,若他们登陆,咱们退入坞内坚守;若他们乘船来攻,坞内的弓弩可射退他们。”

果然,曹操大军来攻时,被濡须坞挡住去路,相持月余无果,只能退兵。

孙权巡视坞堡时,赞叹道:“此坞乃江东屏障,朱公真乃智将。”

这年朱治五十岁,鬓角已生白发。

他站在坞堡上,望着滔滔江水,想起初随孙坚时的光景,恍如隔世。

江风吹拂着他的战袍,那上面的补丁比勋章还多。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登基大典上,朱治被封为毗陵侯,食邑五千户,位列三公之上。

“朱公追随先父三十余年,今日朕能登基,全赖朱公辅佐。”孙权亲自为他斟酒,“以后朝中之事,朱公可随时入宫商议。”

朱治叩谢,声音已有些苍老:“老臣年迈,恐难当重任。但只要主公需要,老臣万死不辞。”

他这年已六十岁,身体大不如前,常咳得喘不上气。

孙权派太医诊治,又赐给他上好的药材,还特许他不用上朝,有事可在家中处理。

朱治却仍关心国事。

见孙权要伐辽东,他上书劝谏:“辽东太远,粮草难运,不如专心对付蜀汉,收复荆州。”

孙权虽未全听,却也暂缓了辽东之役。

黄武三年(公元224年),朱治病重。

孙权亲自到府中探望,见他躺在床上,盖着打补丁的被子,不禁落泪:“朱公为江东操劳一生,竟如此简朴。”

朱治握着孙权的手,气息微弱:“主公……要善待百姓……守好这江东……”

孙权哽咽着点头:“朱公放心,朕定会记住您的话。”

这年四月,朱治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消息传到吴郡,百姓罢市三日,自发到他的墓前祭拜,哭声传遍街巷。

后来,孙权在吴郡为朱治立祠,与孙坚、孙策的祠堂并列。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有官员到吴郡巡查,见朱治祠前仍有百姓供奉,感叹道:“江表诸将,朱治有安邦之智,更有惠民之德,难怪能名垂后世。”

祠堂的石柱上,刻着朱治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治世如种田,深耕细作,方能有收。”

这句话,后来被写进了《吴书》,流传至今。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老子是癞蛤蟆一战惊九霄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开局十亿红蚁道兵,给爷整麻了洪荒:这个通天苟出天际极品修仙神豪我在仙界富甲一方方尘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豪婿天域苍穹九天剑主大明第一狂士超绝萌爸龙纹剑神穿越之幸福日常我在综艺里嗑神颜魔眼小神医陆少甜妻宠定了
经典收藏超神狂兵澜沧行星辰恋三千愁视野可视化,我开全图杀鬼子初唐夜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阅读变强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极品小夫君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邪妃来袭,帝君的蛮妻大宋乞丐王离经叛道小穿女梦回大长安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初唐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
最近更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大唐躺平王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道藏辑要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锦衣血诏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浴血山河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