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望海屯的码头已经热闹起来。王谦一家跟着李老大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聚集了二三十号人,男女老少都有,每人手里都拿着各式各样的赶海工具。
“今天十五,大潮。”李老大指着正在迅速退去的海水,“能露出平时见不到的滩涂,好东西都在那儿呢。”
杜勇军眯眼看了看海面,又抬头望望天:“东风,潮水退得急,得快些动手。”
码头旁立着块木牌,上面用粉笔写着“望海屯端午赶海大赛”几个字。一个戴草帽的村干部正在登记参赛人员。
“咱们也参加?”二嘎子跃跃欲试。
王谦想了想:“参加吧,正好跟老乡们学学手艺。”
登记时,村干部好奇地打量他们:“东北来的?也会赶海?”
杜勇军呵呵一笑:“试试看呗。”
比赛规则很简单:两个小时内,谁捡的海货又多又好,谁就是赢家。奖品是一套崭新的渔具。
“开始!”随着村干部一声令下,人群呼啦啦涌向滩涂。
王谦一家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分工散开。杜勇军带着王建国在深水区找贝类,杜小荷领着女眷在礁石区摸海螺,王谦和二嘎子负责抓螃蟹和鱼,王念白跟着李老大的小孙子在浅水区玩。
杜小荷蹲在一块巨大的礁石旁,仔细观察着石缝间的痕迹。海水退去后,礁石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藤壶和海蛎子,但她要找的是藏在石缝里的宝贝。
“小荷姐,你看这个!”王晴举着个海螺跑过来。
杜小荷接过来看了看:“这是辣螺,炖汤最好。”她指着螺壳上的纹路,“看,这种螺旋纹越密,肉越肥。”
她教两个妹妹辨认不同海螺的特征:马蹄螺壳薄肉嫩,芝麻螺味道最鲜,凤凰螺最适合做工艺品...
突然,杜小荷的目光被一处不起眼的石缝吸引。那里隐约可见一抹异样的红色。她小心地用铁钩拨开海草,竟发现了一簇罕见的红珊瑚贝!
“天啊!”王冉惊呼,“真漂亮!”
杜小荷小心翼翼地把红珊瑚贝挖出来,放在手心端详。贝壳通体鲜红,表面有着细密的纹路,在晨光下闪着珍珠般的光泽。
不远处,几个本地妇女看到这一幕,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一个胖大嫂酸溜溜地说:“外地人运气真好。”
杜小荷假装没听见,把红珊瑚贝小心地收进随身带的布包里。这是今天第一个惊喜。
与此同时,王谦和二嘎子正在追逐一群梭子蟹。这些狡猾的家伙在浅水里跑得飞快,一有动静就钻进沙子里。
“谦哥,这样追不行!”二嘎子累得直喘气。
王谦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蟹群的行动规律。他发现这些螃蟹总是沿着潮水线跑,而且在经过某些地方时会稍作停留。
“有了!”王谦眼睛一亮。他让二嘎子找来一些海草,在蟹群必经之路上设下简易的障碍。果然,螃蟹们在遇到障碍时速度慢了下来。
王谦看准时机,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双手同时出击,稳稳按住两只最大的梭子蟹。二嘎子也学着他的样子,成功抓到一只。
“好!”围观的村民发出喝彩。
更精彩的是在深水区。杜勇军和王建国这对老搭档配合默契,一个用铁耙翻沙,一个用抄网接货,不一会儿就挖了半桶文蛤。
“老哥,你这手法可以啊!”一个本地老汉称赞道。
杜勇军抹了把汗:“跟打猎一个理,得知道猎物藏在哪。”
王建国则发现了一处蛏子窝。老人用特制的盐瓶往气孔里撒盐,不一会儿,一根根肥美的蛏子就从沙子里冒出头来。
“快!快!”王念白在浅水区大喊。小家伙发现了一群小黄鱼,正手忙脚乱地试图用手去抓。
李老大的小孙子笑得前仰后合:“要用网子!”
两个孩子拿着小抄网,在齐膝深的海水里追逐鱼群,溅起朵朵水花。
时间过去大半,大部分人的铁桶都装得差不多了。杜小荷的桶里除了各种海螺,还有几只八爪鱼和一堆海胆。她细心地把不同种类的海货分开摆放,还在桶底铺了层海草保鲜。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不远处的一片浅水区有些异样。那里的水色比周围略深,而且不时有气泡冒出。
“那里可能有大家伙。”杜小荷对两个妹妹说。
她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海水刚没过脚踝。透过清澈的海水,可以看见沙底上有些奇怪的凸起。杜小荷用脚轻轻试探,感觉碰到了什么硬物。
蹲下身仔细察看,她惊喜地发现那竟是两条体型硕大的石斑鱼!可能是因为退潮太快,它们被困在了浅水区。
“当家的!快来!”杜小荷急忙呼喊。
王谦闻声赶来,看到水里的石斑鱼也吃了一惊。这两条鱼每条都有小臂长短,身上布满褐色的斑纹,鱼鳍还在轻轻摆动。
“是老虎斑!”李老大也跑过来,“这玩意儿可值钱了!”
王谦没有急着动手,而是仔细观察着周围环境。石斑鱼受困的地方是个天然的小水洼,四周都是浅滩。他让二嘎子拿来抄网,自己则从另一个方向慢慢靠近。
两条石斑鱼似乎察觉到危险,开始焦躁地游动。王谦看准时机,用抄网猛地罩住其中一条。那鱼在网中拼命挣扎,力道大得惊人。
“按住!”王谦喊道。二嘎子赶紧上前帮忙,两人合力才把鱼制服。
另一条石斑鱼见势不妙,想要跳出水面逃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杜小荷急中生智,把手中的铁桶扔过去,正好挡住鱼的去路。王谦趁机用另一个抄网把它也抓住了。
“好!”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时,一个穿着干部服的中年人挤过来:“同志,这两条鱼卖不卖?我是县招待所的,出高价!”
王谦看了看满脸兴奋的家人,摇摇头:“对不住,我们自家留着吃。”
干部惋惜地咂咂嘴:“可惜了,这么好的野生石斑...”
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时,王谦一家的收获让所有人都惊呆了:两条大石斑鱼、半桶梭子蟹、满桶的文蛤和蛏子,还有杜小荷收集的各种珍稀贝类。
村干部清点完各家的收获,笑着宣布:“今天的第一名是东北来的王谦一家!”
奖品是一套崭新的渔具:两张渔网、几捆钓线,还有各种鱼钩浮漂。王谦接过奖品,心里已经在盘算明天出海的事了。
回去的路上,王念白兴奋地比划着:“爹,我抓到三条鱼呢!”
杜小荷小心地捧着装红珊瑚贝的布包,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李老大感慨地说:“我在这海边生活了四十年,头回见外地人这么会赶海。”
晚上,他们在招待所的院子里支起大锅,把今天收获的海鲜做了个遍:清蒸石斑、葱爆螃蟹、辣炒蛤蜊、海蛎子煎蛋...鲜香的味道飘出老远。
王建国抿着小酒,满足地说:“这日子,给个县长都不换。”
杜勇军则拿着那套新渔具爱不释手:“明天出海正好用上。”
夜深了,海浪声依旧。王谦躺在床上,回想今天的收获。他忽然明白,无论是在山里打猎,还是在海边赶海,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海面,银辉洒满人间。明天,他们将第一次真正出海,去征服那片蔚蓝的天地。
喜欢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生后:带着小青梅赶山在兴安岭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