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四,春分已过,药膳馆的厨房里飘着油炸的焦香。郑淮安提着竹篮从地窖走来,篮中土豆圆润如卵,沾着湿润的泥土。关东黄心土豆。老人将土豆倒在青石案上,表皮粗糙,透着泥土的质朴。
小林捧着陶盆进来,盆中盛着新绞的牛肉糜,红白相间,泛着油光。科尔沁牛腩肉。她将肉糜倒入青花碗中,肉香醇厚,带着草原的粗犷。我取过竹筷轻拨,肉纤维丝丝分明,如红绸散开。
土豆要带皮蒸。郑淮安执毛刷,刷净土豆表皮,入笼屉旺火蒸制。皮锁水汽,肉更粉糯。蒸汽氤氲中,土豆香渐渐弥漫。老人执竹签轻刺:签入无阻,即熟。
制泥最是关键。蒸熟的土豆趁热去皮,入石臼捣碾。郑淮安执木杵,手法如春米:杵要轻,碾要匀,去块存绒。土豆在臼中渐渐绵滑,如黄云堆雪。小林学着捣泥,却总是留块。心要静,腕要活。我示范,如捻绸缎,柔而不滞。
调味需要匠心。土豆泥中加入肉糜、炒香的洋葱末。郑淮安双手插入盆中,如和面般揉拌:肉菜相融,咸淡相宜。混合物渐渐均匀,泛着油润的光泽。老人撒入肉豆蔻粉:香辛去腥,添其风韵。
成型考验手艺。混合物分剂,在掌中搓圆压扁。郑淮安指尖轻拢,饼胚渐成圆月。外紧内松,厚薄匀称。饼胚在案上排列如铜钱,边缘光洁。小林学着塑形,却总是开裂。掌温要凉,力要均。我指点,如塑陶印,方圆有度。
裹粉讲究层次。饼胚先蘸面粉,再浸蛋液,后滚面包糠。郑淮安执饼轻转:粉要薄,液要匀,糠要密。饼胚渐渐披上金甲,如月裹云裳。老人执饼轻抖:余粉落尽,方显利落。
炸制最是关键。铁锅坐中火,菜籽油烧至六成热。郑淮安将饼胚滑入油中,瞬间泛起金花。初入定形,后炸上色。饼在油中轻轻旋转,如金鱼游弋。小林盯着油面:什么时候翻面?
边缘泛黄即翻。郑淮安执竹筷轻拨,饼在油中翻身。饼面渐渐金黄,如秋叶绚烂。老人执漏勺轻捞:色如琥珀,起锅沥油。
成品的可乐饼圆润饱满,外皮酥脆。郑淮安执银刀轻切,断面如层岩叠彩。火候差一分则生,多一分则焦。老人细细品味,外脆内糯,肉香扑鼻,薯香回甘。
小林小心吹气,咬破酥皮,热气腾涌。脆得像咬破夕阳!她哈着气,又尝一口,外酥里嫩,肉汁在舌尖化开。三人就着新拌的卷心菜丝,在春日暮色中大快朵颐。
窗外归燕啁啾,厨房里油香缭绕。郑淮安说起年轻时在关西吃的炸肉饼,小林讲述家乡的萝卜糕,我则想起师父教的炸物贵在脆,内馅贵在润。
炊具洗净时,星月初上。小林擦拭着石臼,忽然问道:程教授,为什么非要带皮蒸土豆?我指着未尽的土豆皮:皮保水汽,肉更粉糯,比去皮蒸更存原味。她若有所思地记下。
郑淮安在收拾油渣时轻叹:现在的土豆都不够粉了,秋收时我去北大荒寻些沙地种的。他翻出个陶罐,取出晒干的土豆条:这是去年的存货,薯香还存。
夜色渐深,我们在厨房继续研究剩余的饼料。边角炸丸,肉汁煮面,连面包糠都被郑淮安说要煎鱼。药膳馆的灯笼在春风中摇曳,将这场春日的油炸宴照得金光灿灿。
喜欢上善若水,寻安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上善若水,寻安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