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我热痢的马

首页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虞书水浒话事人我要谋国最强特种兵之龙魂重生之铁血战将覆汉奇门医圣在都市神武太医俏女帝布谋风云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我热痢的马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全文阅读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txt下载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9章 烛烬千章血未凉(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他抬起眼,目光再次落在李明那因痛苦和巨大的精神冲击而失神的脸上,那眼神仿佛穿透了皮囊,直视那在认知深渊中痛苦挣扎的灵魂。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如同来自时光的尽头:

“**道之不行也,吾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吾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中庸》——夫子引此句,其意深矣!)

“李明…汝非愚者,亦非不肖。汝是…过犹不及啊!”夫子的声音带着一种洞穿世情的悲悯,“锋芒太露则易折,强求速成反自伤。此非藏拙之时,乃…沉潜之际!归于根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是正途!”

“沉潜…根本…”李明喃喃重复着,失神的眼眸中,第一次映入了夫子的身影。那掌心的剧痛,此刻仿佛化作了某种冰冷的锚点,将他从混乱的深渊中稍稍拉回。

“散学。”孙夫子不再多言,收回目光,转身离去。背影在斜阳中显得有些佝偻,却依旧带着千钧之重。

李明呆立原地,如同失了魂的木偶。春桃早已闻讯赶来,红着眼圈,小心翼翼地用干净的布帕包裹住他鲜血淋漓的手掌。那刺目的红,透过素白的布帕,依旧触目惊心。她哽咽着,半扶半抱着将失魂落魄的李明带离了这片让他呕血又割掌的伤心地。

暮色苍茫。清源县衙后宅,早早便陷入一种异样的沉寂。没有往日的烟火气,只有压抑的、令人窒息的安静。李承宗并未如往常般在书房处理公务,而是负手站在庭院中那几竿翠竹之下,身影在渐浓的夜色中显得异常沉重。他听着春桃带着哭腔的禀报,看着幼子被布帕包裹的手掌和那张苍白失神、如同被抽走了魂魄的小脸,紧锁的眉头如同铁铸,下颌绷紧的线条透出山雨欲来的怒意与深不见底的忧虑!又是松鹤斋!又是孙夫子!这次竟至于…割掌见血?!

王氏的眼泪在看到儿子染血的手掌时便决堤而下!她再也忍不住,扑上前将李明紧紧搂在怀里,泣不成声:“我的儿!我的肉!这是造了什么孽啊!读个书…怎么就把手弄成这样…我们不读了!不读了!娘只要你平平安安…” 温暖的怀抱和母亲滚烫的泪水,是此刻唯一的避风港。

李承宗猛地转身,压抑着怒火的声音如同闷雷:“闭嘴!妇人之见!不读?不读难道让他去做那门外赤脚站着的愚氓?任人鱼肉?!”

王氏被他吼得一哆嗦,搂着李明哭得更凶了。

“爹…”李朗闻声从书房冲出,看到弟弟染血的手和失魂落魄的模样,也是脸色煞白,眼中充满了痛心和自责,“是…是孙夫子…”

“不必说了!”李承宗烦躁地一挥手,打断了长子的话。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目光如电,扫过李明那毫无生气的脸和包裹的手掌,最终停留在那双空洞失神的眼眸上。那眼神…与那夜书房外门轴轻响后、他初醒时的巨大惶惑,何其相似!只是更深,更沉,带着一种被彻底摧毁后的死寂!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浇熄了他大半的怒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难以言喻的沉重和一丝…惊悸!

难道…自己错了?过度的压制和担忧“木秀于林”,反而将这孩子的精神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孙夫子那“沉潜”二字…究竟是何意?

夜色如墨,彻底吞噬了庭院。李家正屋的油灯被拨亮了些。王氏小心翼翼地将李明安置在暖榻上,用温水轻柔地清洗着他掌心的伤口。伤口不算深,但被竹屑和刻刀划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清洗时带来一阵阵钻心的刺痛。李明紧咬着下唇,身体因疼痛而微微颤抖,却一声不吭,只是失神地望着屋顶的承尘,眼神空洞,仿佛灵魂已游离于躯体之外。

李承宗沉默地坐在桌旁,看着妻子为儿子处理伤口。昏黄的灯光下,儿子那苍白的小脸和失神的双眼,如同两把钝刀,反复切割着他的心脏。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这“神童”光环之下,儿子承受着何等巨大的、远超年龄的压力和痛苦!这压力,有外界窥探的阴影,有家族沉甸甸的期望,更有…他那份天赋本身带来的、如同诅咒般的认知困境!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暖榻边。王氏正将捣碎的、带着浓烈苦涩气味的草药敷在李明掌心的伤口上,再用干净的布条仔细包扎。动作极尽轻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易碎的琉璃。

李承宗俯下身,宽厚而带着薄茧的大手,没有触碰伤口,而是极其缓慢地、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笨拙的温和,轻轻覆在李明被冷汗浸湿的额发上。那掌心粗糙的触感,带着一种属于父亲的、沉甸甸的温度。

“疼吗?”李承宗的声音低沉沙哑,不再是平日的威严,而是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李明失神的眼眸微微转动了一下,焦距艰难地汇聚在父亲脸上。他看着父亲眼中那深沉的疲惫、忧虑和那抹陌生的温和,长久以来压抑的委屈、痛苦和茫然,如同找到了决堤的出口。他猛地闭上眼,滚烫的泪水汹涌而出,混合着掌心的剧痛和灵魂深处的无助,终于发出了受伤幼兽般的、压抑而破碎的呜咽:“…爹…我…我写不好…也刻不好…我…不懂…真的不懂…那些字…它们…它们不理我…” 每一个字,都带着泣血的颤音。

李承宗的手微微一颤。儿子这绝望的哭诉,比任何辩解都更具冲击力!那“不理我”三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心头!原来…那过目不忘的妖异天赋,竟成了困住儿子的无形牢笼!字字相识,却如同隔着千山万水,无法沟通!这份痛苦,远比他担忧的“木秀于林”更加深重,更加残酷!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喉头的哽塞。宽厚的手掌依旧覆在儿子汗湿的额发上,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安抚力量。他的目光扫过儿子包扎的手掌,扫过那张苍白痛苦的小脸,最终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声音低沉而缓慢,带着一种穿透迷雾的力量:

“字不理你?明儿,你错了。”李承宗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拨开乌云的月光,“非是字不理你,是你…还未学会与它说话。”

李明止住了呜咽,睁开泪眼朦胧的双眼,茫然地看向父亲。

“为父初入县学之时,”李承宗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回到了那段青涩而艰难的岁月,“也曾面对满篇圣贤之言,如看天书。字字认得,句句会背,却如同隔靴搔痒,不解其意。也曾急火攻心,夜不能寐。”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摩挲了一下儿子柔软的额发,“后来,一位恩师教我:读书如交友。强记其名号、相貌,不过皮相。欲知其人,知其心,知其过往,知其处境,知其为何言此语…方为至交。”

他收回目光,重新落在李明脸上,眼神变得异常郑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句在你眼中,或许只是七个冰冷的字。可在为父眼中,它是无数先贤于礼崩乐坏之世,为求人心归正、天下太平而发出的呐喊!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天命之谓性’…此非玄虚,乃先民仰观浩瀚星空,俯察人世沧桑,对生命本源最朴素的叩问与敬畏!‘不以其道得富贵’…此乃夫子于浊世之中,为士人立下的一道不可逾越的脊梁!关乎生死,关乎名节!”

李承宗的声音带着一种久居官场、洞察世事后的沉郁力量,将那些冰冷的字句,瞬间拉入了滚烫的历史洪流和鲜活的人间烟火之中!字字句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了呼吸,有了温度,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明儿,”李承宗俯身,目光灼灼,如同燃烧的炭火,直视儿子眼中那逐渐亮起的微光,“汝之能,乃天赐捷径,可渡书山之表。然,欲穷千里目,窥堂奥之妙,非沉心静气、设身处地、以己之心体察圣贤之心不可得!此乃水磨功夫,无捷径可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八字,当刻入汝骨血之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李明喃喃地重复着,失神的眼眸中,那点微光如同风中的烛火,顽强地摇曳着,驱散着一丝深沉的黑暗。父亲的话语,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第一次为他照亮了那条名为“理解”的、布满荆棘却并非绝境的道路。那道路的尽头,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壁垒,而是…先贤那颗颗在历史长河中跳动不息的、滚烫的心!

夜深如墨。县衙后宅万籁俱寂,唯余虫鸣唧唧。李明掌心的伤口依旧隐隐作痛,却不再是绝望的烙印,而成了某种沉潜的警醒。他蜷在暖榻上,失血的疲惫和精神的巨大消耗让他昏昏沉沉。半梦半醒间,他仿佛又回到了松鹤斋那冰冷的书案前,面对着那三片染血的无字竹简和那柄沉重的刻刀。恐惧依旧如影随形,但父亲那双沉稳的手和那番沉甸甸的话语,如同磐石般压在心底,带来一丝奇异的安定。

恍惚中,门扉被极其轻柔地推开,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吱呀”。一道纤细的身影,如同暗夜中无声流淌的溪水,悄然来到暖榻边。是母亲王氏。她手中端着一个粗陶小碗,碗中盛着大半碗温热的粟米粥,米粒熬得稀烂,散发着谷物最朴实的清香。粥面上,还卧着一枚剥了壳、煮得晶莹剔透的水煮蛋。

她将碗轻轻放在榻边的小杌子上,没有点灯,借着窗外透入的朦胧月光,俯下身,小心翼翼地查看儿子被布帕包裹的手掌。指尖隔着布帕,极其轻柔地碰触了一下,确认无碍,才稍稍松了口气。随即,她的目光落在儿子苍白而紧锁眉头的睡颜上,眼中瞬间溢满了浓得化不开的心疼和忧虑。她伸出手,用指腹极其轻柔地、一遍又一遍地拂过李明汗湿的鬓角,仿佛要将那梦魇中的惊悸和痛苦都拂去。动作温柔得如同羽毛拂过初绽的花瓣,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虔诚。

她没有唤醒儿子,只是静静地坐在榻边的矮凳上,守着那碗渐渐散失热气的粥,守着儿子不安的睡颜,如同一尊沉默的守护神像。月光透过窗棂,在她疲惫而温柔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轮廓。不知过了多久,她似乎怕儿子饿着,又怕惊醒他,最终只是端起碗,用勺子舀起一点点温热的米汤,极其小心地、如同哺育幼鸟般,凑近李明干裂的唇边,让他能无意识地啜吸一点润泽。

就在此时,书房那扇紧闭的门扉也悄然开启了一道缝隙。李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显然也未曾安睡,脸上带着熬夜的疲惫,手中却拿着一卷书册和几张写满批注的纸张。他无声地走到暖榻边,借着月光,看到母亲正小心翼翼地给弟弟喂米汤,看到弟弟那紧锁的眉头似乎因这点温润而稍稍舒展了一丝。李朗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心疼,有担忧,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沉默地将那卷书册和纸张轻轻放在李明枕边。那是他当年初学《大学》《中庸》时,恩师批注的笔记和他自己的一些粗浅心得,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字迹端正而略显稚嫩。纸张边缘已经磨损卷曲,显然被反复翻阅过无数次。他将东西放好,对着母亲无声地行了一礼,便悄然退回了书房。门扉合拢,书房内那点如豆的灯火依旧亮着,如同黑夜中不肯熄灭的星火。

夜色更深。前衙书房方向,那扇一直紧闭的门终于打开。李承宗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脸上是卸下公务后的浓重疲惫,官袍下摆沾着些许尘土。他并未回房休息,而是径直走向正屋。走到门口,他停住了脚步。门扉虚掩着,透出屋内昏黄温暖的灯火。

透过门缝,他看到了暖榻上昏睡的儿子,看到了妻子王氏依旧守在小杌子旁,头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手中却还紧紧攥着那只喂米汤的勺子。看到了枕边那卷李朗放下的、带着岁月痕迹的书册和笔记。

李承宗没有进去。他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门外沉沉的夜色里,高大的身影如同庭院中沉默的磐石。昏黄的灯火将他半边身子染上一层暖意,半边则依旧浸在浓重的黑暗之中。他望着屋内那幅无声的、带着伤痕却无比坚韧的守护画卷,望着妻子鬓角在灯火下愈发显眼的几丝霜白,望着儿子枕边那卷象征着传承与期冀的书册…

许久,许久。一声极其轻微、却饱含着千钧重量的叹息,如同沉入深潭的石子,悄然消散在浓得化不开的夜色里。他紧锁的眉头,在阴影中,似乎极其缓慢地、极其艰难地…舒展了一丝。

夜风呜咽,穿庭过户。

烛烬灯枯,曙光未至。

然,千章虽烬,那掌心渗入竹纹、刻入骨血的热意,那无声守护的暖粥,那枕畔泛黄的墨迹,那门外沉重的叹息…皆化作暗夜中无声奔涌的暖流,固执地滋养着那株被霜雪摧折、却深埋根脉、不肯屈服的幼苗。

沉潜非沉沦,磨砺方成器。

这烛烬千章的长夜,血犹未凉。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龙象从皇宫禁军开始,分身遍御天下又逢君陆少甜妻宠定了太平客栈狐言浅浅方尘的小说免费阅读狼性小叔,别玩我!洪荒:这个通天苟出天际仙渔之路禁区之狐契约新欢:王爷的2号宠妃黄金召唤师我在综艺里嗑神颜最强医生乔绾绾战景霆小说全文免费阅读完整版最强终极兵王盛宠之毒医世子妃玄武战神猎清
经典收藏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秦世风云录水芸县迷案三国之霸王孙策回到大唐当雄臣五代十国之铁马骝锦瑟(已签约出版)梦回三国超神狂兵神医狂妃乖乖受宠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残卷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高贵不义侯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模拟曝光红楼锦绣汉末毒士敌谍一生
最近更新水煮大明边关渔猎,开局捡到小娇妻高启强成吕布,娶了孟钰很合理吧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开局被捉奸,从小吏到权倾南北大秦:九皇子百夜承欢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远古人皇纪孤臣血,玄启燃始皇帝看到地球仪后,炸裂了大夏第一神捕穿越成淫贼,开局征服高傲公主钢轨上的家族我就想当大善人,非逼着我造反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 我热痢的马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txt下载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最新章节 - 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