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12月 24日的冬夜,老巷深处的“巷尾酒馆”飘着暖融融的香气。木质门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热闹的景象——八仙桌上摆满了卤味、花生和冒着热气的砂锅,米酒的甜香混着醋溜白菜的酸鲜,在空气中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来来来!再满上!”周教授举着粗瓷碗,酒液晃出细密的泡沫,“这次文化节能化险为夷,全靠咱们团队的默契!特别是知行和微言,一个救场灯光,一个应急策展,堪称‘黄金搭档’!”
满桌人纷纷举杯,碰碗声清脆响亮。林微言端着半杯米酒,指尖触到碗沿的温热,悄悄看向身旁的沈知行。他穿着那件熟悉的灰色卫衣,袖口卷到小臂,正有些拘谨地应付李师傅的敬酒,耳尖泛着淡淡的红——自从文化节结束后,他就总在和她对视时不自觉脸红,像藏了什么心事。
“沈小子,你这灯光打得绝了!”剪纸社的王老师夹了块卤牛肉放进他碗里,“我剪‘文化节’logo时,那束追光刚好落在剪刀尖上,连我自己都看清了纹路!比专业灯光师还厉害!”
沈知行腼腆地笑了笑,刚想开口道谢,就被顾屿递来的酒杯打断:“知行,之前模型展的展架多亏你帮忙搭,这杯我敬你。”顾屿穿着休闲的牛仔外套,褪去了晚会时的西装革履,眼神里没了之前的疏离,只剩坦荡的笑意,“之前的事,是我太执着,抱歉。”
“没事。”沈知行接过酒杯,指尖轻轻碰了下顾屿的碗沿,酒液溅出几滴在桌面上,“都是为了文化节。”他仰头喝了小半杯,米酒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却掩不住酒后泛起的热意,脸颊很快染上更深的红。
林微言看着他泛红的耳根,悄悄把自己碗里的花生推过去:“吃点东西垫垫,别空腹喝酒。”她记得沈知行爷爷说过,他从小肠胃不好,沾酒容易醉,刚才已经被周教授、王老师、李师傅轮流敬了三轮,再喝下去肯定撑不住。
沈知行低头捏起一颗花生,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小声说:“谢谢。”他的声音比平时更轻,带着点酒后的沙哑,眼神落在碗里的牛肉上,却没什么胃口——满脑子都是晚会时林微言站在灯光下的样子,她胸前的枫叶胸针亮着暖光,像颗落在人间的星星。
酒馆的电视里放着老巷的纪录片,画面刚好切到同德堂的门楣。李师傅指着屏幕感叹:“要是所有老建筑都能像这样被保护就好了。我小时候住的那条巷,去年被拆了盖商品房,连块老砖都没留下。”
“所以咱们更得抓紧调研。”周教授放下酒杯,从包里掏出份文件,“我刚收到文物局的消息,老巷片区的保护评估报告通过了,下个月就能启动修复!同德堂的门楣修复,还得靠知行和微言牵头做方案。”
林微言眼睛一亮,刚想和沈知行分享喜悦,就看到他被学生会的学弟缠住敬酒。学弟举着满杯米酒,语气热情:“沈学长,您的榫卯模型太厉害了!我想跟您学做迷你斗拱,这杯您一定要喝!”
“他不能再喝了。”林微言下意识挡在沈知行身前,把他的酒杯往自己这边挪了挪,“他肠胃不好,我替他喝。”说完不等众人反应,就仰头喝了小半杯,米酒的甜意里带着点辛辣,呛得她轻轻咳嗽起来。
沈知行愣住了,伸手想拍她的背,又怕动作太明显,只能递过一张纸巾,声音里满是担忧:“你别替我喝,我自己来。”他抢过酒杯,仰头将剩下的酒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几滴,滴在灰色卫衣的衣襟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好!够爽快!”学弟欢呼着鼓掌,满桌人也跟着起哄。林微言看着沈知行有些晃悠的坐姿,心里又气又心疼——气他不知道拒绝,疼他明明难受还硬撑,只能拿起纸巾,小心翼翼地帮他擦嘴角的酒渍。
指尖触到他温热的皮肤时,两人同时僵住。沈知行的呼吸突然变重,眼神直直地看着她,像蒙了层水雾的玻璃,能清晰地映出她的样子。周围的喧闹仿佛瞬间远去,只剩电视里纪录片的旁白声,和他越来越近的呼吸声。
“微言……”沈知行突然伸手抓住她的手腕,力道不算重,却让她无法挣脱。他的指尖滚烫,带着酒后的灼热,眼神里没了平时的拘谨,只剩直白的坦诚,“我……我想和你一起保护古建。”
林微言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她看着他认真的眼神,看着他酒后泛红的眼眶,看着他抓着自己手腕的手微微发抖,突然想起模型里的“微言亭”,想起他在工坊里帮她吸木刺的瞬间,想起他送的木兰花挂件——所有被忽略的细节,此刻都像拼图一样,在脑海里拼成完整的心意。
“我爷爷的工坊……”沈知行的声音带着点委屈,像个迷路的孩子,“我爸还在说要卖了盖房子,可我不想……我想守着工坊,想做古建修复,想和你一起……一起把同德堂的门楣修好,把老巷的故事记下来。”他越说越激动,抓着她手腕的力道也重了些,“你愿意吗?”
林微言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轻轻点头,声音带着点哽咽:“我愿意。”她反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我们一起做,一起保护古建,一起守着老巷的故事。”
不远处的顾屿举着手机,镜头悄悄对准两人交握的手,还有林微言帮沈知行擦嘴角的画面。他按下快门的瞬间,酒馆的暖光刚好落在他们身上,像给这帧画面镀上了层金边。顾屿看着屏幕里的照片,嘴角扬起释然的笑容——他终于明白,有些情感就像老巷的青石板,只有踩在上面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温度。
“咳咳!”周教授故意清了清嗓子,打破了两人间的静谧,“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也别光顾着说悄悄话,快吃菜!这砂锅豆腐快凉了!”
满桌人都笑了起来,林微言赶紧松开沈知行的手,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低头扒拉着碗里的米饭,不敢再看他。沈知行也清醒了些,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耳尖红得能滴出血,只能拿起筷子,往林微言碗里夹了块豆腐,小声说:“吃点热的,刚才呛到了。”
顾屿把手机揣回口袋,端起酒杯走向周教授:“周教授,我敬您一杯。下学期想跟着您做老巷调研,您看行吗?”他的语气真诚,眼神里满是对古建保护的热情——自从文化节应急处理后,他就对非遗传承产生了兴趣,不再执着于之前的情愫,反而找到了新的方向。
“欢迎!”周教授高兴地举杯,“多个人多份力!咱们团队越来越壮大了!”
酒馆里的氛围重新热闹起来,电视里的纪录片播放到老巷的雪景,画面里的青石板路覆盖着薄雪,像撒了层白糖。林微言看着屏幕,又看了看身旁默默吃饭的沈知行,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因为有他,连寒冷都变得温暖起来。
沈知行似乎还没完全醒酒,吃了几口菜就靠在椅背上,眼神有些涣散地看着她。林微言怕他着凉,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轻轻搭在他肩上——那是条米白色的围巾,上面有外婆织的木兰花图案,和他送的挂件纹样刚好呼应。
“冷吗?”林微言小声问,指尖碰了下他的额头,温度不算太高,应该没喝醉。
沈知行摇摇头,抓住围巾的一角,把脸埋进柔软的织物里,声音闷闷的:“不冷。你的围巾……很香。”像她身上的玉兰花茶味,像工坊里的木屑香,像所有让他安心的味道。
顾屿看着这一幕,又悄悄拿出手机,拍下沈知行埋在围巾里的侧脸,还有林微言温柔的眼神。他把两张照片整理好,新建了个相册,命名为“老巷的故事”,想等合适的时机发给他们——这不仅是他们的回忆,也是老巷保护路上的珍贵瞬间。
庆功宴散场时已近午夜,老巷里静悄悄的,只有路灯亮着暖黄的光。周教授被王老师和李师傅扶着回家,顾屿则负责送林微言和沈知行。沈知行走得有些晃悠,林微言扶着他的胳膊,慢慢走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在巷子里回荡,像首温柔的歌。
“微言,”顾屿突然开口,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有两张照片想发给你。”他打开相册,把刚才拍的照片递给她看,“拍得不好,但是很真实,你们看看要不要留着。”
林微言接过手机,看到照片的瞬间,脸颊又红了起来——第一张是她帮沈知行擦嘴角,他抓着她的手腕,眼神认真;第二张是沈知行埋在她的围巾里,她的眼神满是温柔。照片里的暖光恰到好处,把两人的互动衬得格外动人。
“谢谢。”林微言把手机还给顾屿,声音里满是感激,“我很喜欢,能发给我吗?”
“当然。”顾屿笑着点头,点开微信,把照片传了过去,“以后调研时,咱们可以多拍些照片,做成相册,记录老巷的变化。”他看向沈知行,语气真诚,“知行,以后模型制作有需要帮忙的,随时找我,我学过摄影,能帮你们拍细节图。”
沈知行抬起头,眼神清醒了些,认真地点点头:“好,谢谢。”他的声音里没了之前的拘谨,多了些坦荡——顾屿的释然,让他也放下了心里的顾虑,终于能坦然地面对这份友谊。
走到沈记木作的门口,沈知行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东西递给林微言:“这个……给你。”是个小小的木盒,打开后里面是片木雕枫叶,和她之前的 LEd胸针造型一模一样,“晚会时看到你戴那个胸针,就想做个木雕的,配成一对。”
林微言接过木雕枫叶,指尖触到细腻的纹路,心里暖暖的:“谢谢,我很喜欢。”她把枫叶放进贴身的口袋,和木兰花挂件放在一起,“明天我把围巾给你送过来,洗干净了再还。”
“不用急。”沈知行摇摇头,靠在门框上,眼神里带着点酒后的依赖,“你戴着吧,天还冷。”他顿了顿,声音又轻了些,“就像……就像你说的,我们一起保护古建,这条路上,我想和你一起走。”
林微言的心跳又快了起来,她用力点头:“嗯,一起走。”
顾屿站在不远处,看着两人的互动,悄悄转身离开——有些故事,需要留给主角自己书写。他掏出手机,给林微言发了条消息:“照片已存,以后一起加油,为了老巷,也为了我们的热爱。”发送成功后,他抬头望向夜空,月亮正挂在老槐树的枝桠上,像个温柔的见证者。
林微言看着沈知行走进工坊,直到木门关上,才转身往宿舍方向走。口袋里的木雕枫叶和木兰花挂件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诉说着未完的故事。她掏出手机,看着顾屿发来的照片,看着沈知行的消息(“早点休息,明天调研见”),嘴角忍不住扬起微笑——这个冬天,不仅有老巷的温暖,有非遗的传承,还有一份悄然生长的情愫,在素年锦时里,慢慢绽放出最动人的光芒。
回到宿舍,赵晓曼还没睡,看到她手里的木盒,立刻凑过来:“哇!这是沈知行送的?好精致的枫叶!”她抢过手机,看到顾屿发来的照片,兴奋地尖叫,“我的天!这张擦嘴角的照片也太甜了吧!你们俩什么时候官宣啊?”
林微言抢回手机,脸颊发烫:“别瞎说,就是普通朋友。”话虽这么说,却忍不住把照片设成了屏保,看着照片里沈知行认真的眼神,心里像被灌满了蜜糖。
夜深了,林微言躺在床上,摸出贴身口袋里的木雕枫叶和木兰花挂件,放在台灯下仔细看。枫叶的纹路清晰,木兰花的花瓣细腻,都是沈知行亲手刻的,带着他的温度和心意。她想起他酒后的真言,想起他抓着自己手腕的力道,想起他埋在围巾里的样子,慢慢进入了梦乡——梦里有暖黄的灯光,有木屑的清香,还有沈知行温柔的声音,在说“我们一起保护古建,一起走下去”。
第二天一早,林微言被闹钟叫醒,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看到沈知行发来的消息:“我爷爷做了桂花糕,调研时带给你吃。”后面跟着个可爱的表情。她笑着回复:“好,我带外婆做的酱菜,配桂花糕刚好。”
收拾东西时,她把木雕枫叶别在书包上,把围巾叠好放进包里——等调研结束,就还给沈知行,顺便……问问他昨晚的话,是不是真的。林微言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颊还带着笑意,眼神里满是期待,像等待花开的春天。
顾屿在老巷口等他们时,手里拿着相机,笑着说:“今天天气好,咱们去拍同德堂的门楣细节,争取把修复方案完善好。”他的眼神坦荡,语气里满是对调研的热情,再也没了之前的暧昧,只剩朋友间的默契。
沈知行和林微言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笑意。三人并肩走进老巷,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像撒了把碎金子。沈知行手里提着爷爷做的桂花糕,林微言背着装满资料的书包,顾屿举着相机拍照,脚步声、笑声、快门声交织在一起,在老巷里回荡,像首关于热爱、友谊与成长的歌。
林微言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老巷的修复还在继续,非遗的传承还在进行,而她和沈知行之间的情愫,也会像老巷的青石板一样,在时光的打磨下,慢慢变得温润而坚定,在素年锦时里,书写出最动人的篇章。
喜欢汝之素年,谁予锦时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汝之素年,谁予锦时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