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惊心动魄的角逐,国家发改委终于正式批复:“北煤南运”战略铁路通道出海口,正式落户滨州港!
消息传来,整个滨州沸腾了!这不仅意味着未来数十年来稳定巨量的货源和难以估量的经济拉动效应,更标志着滨州港在国家战略版图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提升,一举奠定了其作为区域性综合枢纽港的坚实根基。
市委市政府大楼里,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干部们见面时的笑容都真切了许多。市长宋青山用力握着沈青云的手,眼眶有些湿润:“青云!成了!真的成了!这可是我们滨州几十年未遇的大机遇啊!”
沈青云的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欣慰的笑容,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宋市长,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项目落地,后续的建设、运营、配套产业跟进,才是真正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在随后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沈青云在通报这一喜讯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责任与挑战:
“同志们,‘北煤南运’通道落户,是中央和省委对滨州的信任和重托!这份信任,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接下来,我们要举全市之力,成立项目落地指挥部,我亲自担任总指挥,宋市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要立即启动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环保措施细化、与铁路部门的对接等各项工作。必须确保这个国家战略项目在滨州顺利实施、早日建成、高效运营!”
他特别强调:“这个项目,也是对我们滨州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和担当的一次大考。谁在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谁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推诿塞责,组织上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讲话,如同一盆冷水,让沉浸在喜悦中的干部们迅速冷静下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激发了更强的斗志。
就在沈青云全力投入“北煤南运”项目落地前期工作的紧张时刻,他再次接到了省委组织部的紧急通知,要求他立即赴省城。这一次,召见他的只有省委书记一人。
在书记那间充满书香气的办公室里,气氛不同于往常。书记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与沈青云并肩坐在会客沙发上,亲自给他泡了杯茶。
“青云同志,辛苦了。”书记看着他,目光中带着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北煤南运’项目,你为滨州,也为北阳省立了大功。这证明省委当初派你去滨州的决定是正确的,你在复杂局面和重大机遇面前,展现出了出色的战略眼光、决断力和执行力。”
“书记过奖了,这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沈青云谦逊道,心中却隐隐感觉,这次谈话可能非同寻常。
书记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青云啊,你在滨州这段时间,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成绩有目共睹。但也正因为如此,你也触动了不少固有的利益格局,打破了一些坛坛罐罐。有些人,对你可是颇有微词啊。”他顿了顿,观察着沈青云的反应,“当然,改革者难免会遇到阻力,省委是理解和支持你的。但是,考虑到滨州未来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北煤南运’项目的平稳落地和建设,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善于执行和协调的环境……”
沈青云的心微微下沉,他听出了弦外之音。
书记继续道:“中央组织部近期有一个干部交流任职的计划,重点是选拔一批像你这样年富力强、经过多岗位锻炼、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到更复杂、更关键的岗位上去,特别是加强政法战线等关键领域的领导力量。经过省委慎重研究,并报中组部同意,决定推荐你交流到外省任职,初步考虑是……西南重镇,山城市,担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市公安局局长!虽然同是常委,但这是从经济建设和全面管理为主的地方党委书记,转向了专业性更强、风险挑战更为集中特殊的政法公安战线!这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领域。
沈青云内心波澜起伏。离开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滨州,尤其是在重大项目刚刚落地之时,他心有不舍,甚至有些突然。但另一方面,他也深知,这是组织培养干部的一种重要方式,政法公安战线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能在这一领域历练,对他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而且,“交流到外省”,也符合他之前积累“全国性任职经验”的预期。
他迅速调整心绪,目光坚定地看向书记:“书记,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任何岗位,我都会竭尽全力,履行好职责,决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书记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我就知道你有这个觉悟和担当。山城情况复杂,是西部地区的枢纽,维稳和治安任务很重,对你是个新的考验。相信你能把在滨州积累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省委对你寄予厚望!”
消息无法保密,很快在滨州传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再次投下巨石,引发的震动甚至不亚于“北煤南运”项目落户。
市长宋青山心情复杂,既有对搭档离去的不舍,也隐隐感到肩上担子更重了。“青云,你这一定,滨州这一大摊子……”
“青山市长,”沈青云诚挚地说,“滨州的底子已经打好了,方向已经明确,接下来关键是抓落实。你有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沉稳持重,由你来主持大局,我很放心。‘北煤南运’项目,按我们既定的方案扎实推进,遇到困难及时向省委汇报。我相信,滨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港务集团董事长周国梁闻讯赶来,这个技术出身、不善言辞的汉子,眼眶发红:“沈书记,没有您,就没有滨州港的今天!您这一走……”
沈青云拍拍他的肩膀:“国梁,滨州港的改革刚刚破题,远未成功。‘北煤南运’项目是巨大的机遇,也是严峻的考验。你一定要守住底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把港口带向更广阔的天地。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品格!”
告别宴上,气氛热烈而感伤。许多受过他批评、也曾被他魄力折服的干部,纷纷上前敬酒,言语中充满了真诚的敬意与不舍。沈青云一一回应,勉励大家继续为滨州发展努力。
他特意去看了看那片曾经聚集讨说法的职工安置点,如今已恢复了平静,新的岗位培训正在有序进行。他也再次站在港口,看着塔吊林立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奋斗过的土地的无尽眷恋。
没有过多的耽搁,组织的调令迅疾而明确。沈青云带着简单的行装和几大箱书籍资料,在秘书的陪同下,悄然登上了飞往山城的航班。
飞机穿越云层,脚下是连绵的山脉和蜿蜒的江河。沈青云望着窗外,心潮起伏。从林峰到绵水,再到滨州,如今又要奔赴陌生的山城,从熟悉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领域,转向充满刀光剑影、维护安全稳定的公安战线。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跨越和挑战。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关于山城市情和公安工作的资料,眉头微蹙。山城,作为西部重要枢纽,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传统治安问题与新型犯罪交织,公安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与滨州截然不同的另一番天地,另一种考验。
“全国性任职的积累……”他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坚毅的弧度,“那就从山城,从公安战线开始吧。”
飞机缓缓降落在山城机场。舱门打开,一股与滨州海洋气息迥异的、带着山城特有潮湿与热度的空气扑面而来。沈青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领,目光坚定地迈出了舱门。舷梯下,山城市委组织部的同志和市公安局的班子成员已经等候在那里。
他的新征程,就此开启。身份,已从“沈书记”转变为“沈局长”。舞台,也从渤海之滨,转移到了群山环绕的西南重镇。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