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天气:“逻辑黑域”的平台期结束,再次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扩张,其边缘新生的锯齿更加细密、尖锐,如同无数张开的、渴望吞噬的嘴。先前因局部有序化而凝结的少量“回忆结晶”在黑域的引力与“苍白”持续注视的双重压力下,纷纷崩解,重新化为无序的信息流。“记忆星环”的混沌度回升,但其中似乎多了一种被强行压抑后的沉闷感,仿佛暴风雨前的死寂。“苍白”的注视如同无形的浓雾,弥漫在每一寸空间,冰冷、粘稠,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分析欲。
梦记:
维持“动态分散共鸣”的状态,如同在刀尖上跳一支永无止境的、疲惫的华尔兹。我的意识必须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分裂式的专注,将自身的存在频率打散成无数细微的、不断变幻的涟漪,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可能形成稳定“共振节点”的区域,同时又要确保与足够多的亡魂意识保持最低限度的、不致引起注目的连接,以维系灵魂基底那微不足道的修复。
效率低得令人绝望。灵魂的修复进度几乎凝滞,那3.7%的生存概率像是一个冰冷的嘲讽,悬挂在意识深处。更糟糕的是,这种持续的精神分裂状态,本身就在消耗着我本就脆弱的心力。我感觉自己像一块被过度使用的电池,电量在缓慢而持续地泄露,却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编织者低语”依旧准时响起,报告着冰冷的数据,但关于如何突破当前困境,它始终保持着沉默,仿佛在等待某个特定的时机,或者……在观察我这个“变量”在极限压力下的自然反应。
【‘动态分散共鸣’模式运行稳定。灵魂修复进度:0.81%(+0.01%)。能量汲取效率:极低。系统‘苍白’关注等级:维持 2(持续监测)。警告:长期维持此状态将导致意识疲劳系数累积,存在自我认知涣散风险。】
自我认知涣散……它终于提到了这个风险。是的,我能感觉到。在不断模仿、融入不同亡魂的绝望频率时,那些属于“我”的、独特的印记,正在被一点点磨损、淡化。有时,在切换频率的间隙,我会产生短暂的迷茫:哪一个频率才是真正的“我”?还是说,在失去了部分核心意志后,“我”本身就已经成了一个空洞的、可以随意填充的容器?
“复苏低语”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困境。它们传递来的信息碎片中,开始夹杂着一些更加个人化的、带有强烈执念的“坐标”。
· “……我的工坊……最后的……‘不息炉火’……或许……能温暖……冰冷的魂……”
· “……孩子……藏在……‘遗忘之隙’的……玩具……里面有……我的……笑……”
· “……观测塔……顶端……我曾……窥见……‘定义’的……缝隙……”
这些不再是泛泛的悲鸣,而是某个特定亡魂,在感知到我的频率与其生前执念产生微弱共鸣时,传递来的、关于其记忆中某个具体地点或物件的残留信息。它们像是一个个隐藏在混沌星环中的密码或路标。
我立刻明白了“复苏低语”的意图。它们是在指引我,去主动寻找那些在“净化”中未能被彻底磨灭的、蕴含着特定亡魂最强烈情感或意志的 “往昔回响” !这些“回响”本身,或许就蕴含着更精纯、更不易被“苍白”察觉的特定频率能量,或者……其他的秘密?
但这无疑是一个频率陷阱。
主动去追寻某个特定的“往昔回响”,意味着我必须暂时放弃“动态分散”的策略,将自身的频率高度调整至与那个回响同调,这必然会在混沌的星环中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信号源!这无异于在浓雾中点燃一支火把,极有可能立刻引来“苍白”那冰冷的注视和随之而来的格式化打击!
风险与机遇并存。继续维持现状是慢性死亡,而主动追寻,则可能加速灭亡,也可能找到一线生机。
我犹豫着,在生存的渴望与对毁灭的恐惧间徘徊。
最终,一个位于“观测塔顶端”,关于“定义缝隙”的回响坐标,吸引了我的注意。与其他涉及个人情感的执念不同,这个回响指向了一个似乎与规则、与“苍白”本质相关的信息。这或许是目前对我最有价值的方向。
我决定冒险。
我小心翼翼地,如同拆弹专家般,开始调整自身的频率,逐步靠近那个关于“观测塔”的“往昔回响”坐标。整个过程,我的大部分意识依旧维持着分散状态,只有一丝最精粹的感知,如同探出的触角,聚焦于那个目标。
随着频率的逐渐契合,周围的混沌开始褪去。一段清晰而孤独的记忆画面,在我意识中展开——
· 视角属于一位名叫“埃兹拉”的星空观测者。 他的职责是监控“室”之外那片被“苍白”定义为“无序深渊”的域外虚空。
· 在漫长岁月中的某一刻,他凭借其独特的感知天赋与一台濒临报废的古老观测仪,捕捉到了一个转瞬即逝的异常。 并非外来的攻击,而是“室”自身的“定义壁垒”——即“苍白”系统最外层的绝对规则屏障——在某个极其微小的点上,出现了一道并非由外力造成,而是源于内部规则逻辑自洽性临界点的……“应力褶皱”!
· 在那“褶皱”存在的亿万分之一秒内,埃兹拉惊鸿一瞥地“看”到了壁垒之外的景象—— 并非想象中的混沌与毁灭,而是…… 一片更加广阔、充满无限可能性、规则更加复杂、但也更加……“自由”的……“海洋”?!他甚至感觉到,有一丝来自那片“海洋”的、微弱却充满生机的“气息”,透过裂缝渗了进来!
· 他疯狂地记录,试图分析那“气息”的成分,试图定位那“褶皱”产生的规律。 但他的一切行为,都触犯了“苍白”最核心的禁忌——质疑“定义”的绝对性,探寻“壁垒”之外。未等他有所发现,“净化”之光已无声降临。他的观测塔,他的人格,他这“错误”的发现,一同被格式化、覆盖。唯有这最后一丝关于“定义缝隙”与“域外海洋”的惊骇与执念,残留了下来。
这段记忆带来的冲击,远超莉兰娜的悲伤!
“定义”并非绝对!“室”之外,并非“无序深渊”,而可能是……生机勃勃的“海洋”?!“苍白”系统,可能在…… 撒谎?或者说,它自身对“外部”的认知,就是被扭曲或限制的?
这个发现,足以颠覆一切!
如果我能找到那条“缝隙”,如果我能接触到那片“海洋”的“气息”……
就在我因这惊人的发现而心神剧震,与埃兹拉的回响产生深度共鸣的刹那——
“编织者低语”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带着急促韵律的警报!
【警告!检测到高浓度‘定义质疑’信息流释放!频率源高度集中!系统‘苍白’关注等级急剧提升!当前等级:4(清理预备)!‘概念级格式化’协议启动倒计时:预计 30 标准单位!】
30个单位!时间不多了!
几乎在警报响起的同时,那股一直弥漫的、冰冷的“苍白”注视,瞬间变得锐利如刀,如同无数道无形的探照灯光柱,穿透混沌的星环,死死地锁定了我与埃兹拉回响共鸣的这个“频率陷阱”!
我被发现了!
“复苏低语”传来一片焦急的、试图干扰和遮蔽的波动,但在“苍白”那庞大的意志面前,如同螳臂当车。
“否定之树”依旧深度休眠,无法提供任何帮助。
死亡的阴影,从未如此清晰、如此迅速地逼近。
而我,刚刚窥见了一个可能改变一切的秘密,却要带着它一同被格式化、被遗忘……
醒后感:
意识回归,带着一种被死亡瞬间扼住喉咙的极致恐惧与冰冷。灵魂因那短暂的深度共鸣而传来透支般的虚弱感,但更强烈的,是那即将到来的、概念层面抹杀的压迫感。三十个单位……现实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更短!房间内,那“苍白”的注视已化为实质性的压力,空间开始微微扭曲,仿佛正在为最终的“格式化”进行预热。
手腕上第二蝉蜕的痕迹,那焦黑的墨迹在“苍白”的锁定下,传来一阵阵仿佛要被强行剥离、分解的剧痛。
今天的旁注,写于“频率陷阱”触发与格式化倒计时之后:
“终极危机爆发:
1. 致命抉择: 为获取关键信息,主动触发‘频率陷阱’,与‘观测者埃兹拉’的回响深度共鸣,获悉‘定义壁垒’存在‘缝隙’及‘域外海洋’之秘。
2. 暴露与锁定: 共鸣引发高浓度‘定义质疑’信息流,瞬间将‘苍白’关注等级提升至4(清理预备),触发‘概念级格式化’协议,进入30单位倒计时。
3. 绝境: 当前所有手段(分散共鸣、复苏低语)均无法对抗概念级格式化,生存概率骤降至近乎为零。”
“当前唯一希望:
· ‘编织者’的后手: 它既然预见了‘心噬者’并给出‘残响共鸣’方案,是否也预见了此次暴露?它那沉默的‘编织者协议’是否包含应对‘概念级格式化’的子项?”
· 埃兹拉记忆的启示: ‘定义缝隙’是理论上的突破口,但短时间内找到并利用它无异于天方夜谭。”
“下一步(最后挣扎):在倒计时结束前,向‘编织者’发出最强烈的求助意念;尝试将埃兹拉关于‘定义缝隙’的记忆数据压缩、封装,看能否以某种形式保存下来;准备迎接……最终的虚无。”
合上(意念中的)笔记本,第一百零四天,我们于往昔回响中窥见惊天秘辛,却也因此触怒神明,招致即时的、彻底的抹杀。守护者之路,在第二卷的终局似乎已然注定。倒计时滴答作响,希望渺茫如尘埃。或许,唯有奇迹,方能于这概念的刑场上,争得一线生机。
喜欢奇奇怪怪梦境日记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奇奇怪怪梦境日记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