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吃牛排的余波,在论坛的最后一天依然荡漾。铁柱走在会场里,能明显感觉到落在他身上的目光变多了,含义也更为复杂。有好奇,有探究,有友善的示意,当然,也少不了如芒在背的审视与嫉恨。宋思明远远看到他,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冷哼一声便扭过头去,显然昨天的“算盘落空”让他憋了一肚子火。
铁柱对此浑不在意,甚至觉得有点好笑。他按照日程,走进了今天上午的专题分论坛——**“科技创新驱动下的智慧农业新路径”**。
这个论坛的议题听起来就格外“高精尖”,与会者大多是科研院所的学者、高科技农业公司的代表,以及一些戴着厚厚眼镜、满口专业术语的技术专家。会场里弥漫着一种学术性的严肃氛围,ppt上满是复杂的图表、数据模型和英文缩写。
铁柱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感觉自己像是闯进了少林寺藏经阁的乡下把式匠,周围人谈论的“多光谱遥感”、“叶面指数模型”、“AI病虫害识别算法”……他大多听得云里雾里。但他并没有露怯,反而听得格外认真,努力从那些艰涩的词汇中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几位专家发言完毕,进入了自由提问和交流环节。这时,一个穿着格子衬衫、学者模样的年轻男子(后来证实是宋思明安排的人)站了起来,目光扫视一圈,最终落在了铁柱身上,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我想请教一下‘铁柱集团’的张铁柱先生。”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多前沿的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但据我所知,‘铁柱集团’的成功,似乎更多依赖于一些……嗯,比较传统的模式,甚至带有一些偶然性的‘运气’成分,比如您之前提到的,依靠动物……呃,某种特殊‘直觉’来发现资源?”
他故意顿了顿,让“直觉”和“运气”这两个词在空气中产生微妙的回响,引发了一阵低低的窃笑。不少人看向铁柱,想看看这个以“土”和“奇”闻名的企业家,如何应对这种隐含贬义的质疑。
“我想请问张总,”那学者继续道,“在您看来,这些所谓的‘乡土智慧’和‘运气’,在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发展趋势面前,是否还有生存空间?或者说,‘铁柱’模式是否具备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毕竟,我们不能指望每个地方都有一头……能发现松露的猪。”
这话已经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了。宋思明在角落里,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冷凌月坐在前排,眉头微蹙,准备随时开口替铁柱解围。
然而,铁柱并没有慌张,他甚至咧嘴笑了笑,在那位“学者”坐下后,不紧不慢地拿起了自己座位上的麦克风。他没有站起身,就那么随意地坐着,姿态放松,仿佛不是在应对诘难,而是在村头大树下跟人唠嗑。
“这位老师问得好。”铁柱的乡音在充满学术气息的会场里显得格外清晰,“俺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高深的词儿。不过俺觉得吧,您说的这个‘科技’,跟俺们农村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子’,它就不是对头,它是一家人,是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眼神清澈而坦然。
“就拿您刚才说的那个……啥光谱,啥AI识别来说,俺听着是真好,能帮俺们更准、更快地知道庄稼缺啥了,生病了。这就像给俺们老农民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是大好事!”
他先肯定了科技的价值,这让不少技术派微微点头。
“但是嘞,”铁柱话锋一转,“这千里眼顺风耳看到了听到了,地里具体该咋办,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用啥肥,这分寸咋拿捏?机器能告诉俺们数据,可最后这‘感觉’,这‘火候’,还得靠人,靠俺们这些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把式’。”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心口:“科技是工具,是厉害的武器。可这武器咋用,用到啥程度,得听‘心’的。俺们合作社有个老把式,他看天象、摸地情的本事,那是数据一时半会儿都算不明白的。他说今天傍晚有雨,那十有八九就跑不了。他说这块地‘吃’肥轻,那块地‘吃’肥重,俺们照着做,准没错。您说,这是不是另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是俺们老祖宗几千年来,用汗珠子摔八瓣儿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经过时间验证的‘大数据’!”
这个“乡土大数据”的比喻,让在场许多人都是一愣,随即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再说俺那头猪,”铁柱笑了起来,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骄傲,“您说它是运气,俺不完全同意。它能找到松露,是因为它喜欢那味儿,这是它的天性。俺不过是顺着它的天性,把它用到了该用的地方。这算不算一种……呃,基于动物行为学的‘生物探测技术’?”他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一个刚听来的词。
会场里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气氛轻松了不少。
“俺觉得,科技不是要取代俺们这些‘土法子’,而是要来帮俺们,让俺们的‘土法子’变得更准、更省力、更厉害!就像俺们现在也用无人机撒药,也用手机App看市场行情一样。俺们的‘共享菜园’,城里人能在手机上实时看到自家菜地长得咋样,这不就是科技和俺们传统种地结合了吗?”
他越说越顺,眼神也越来越亮:“所以啊,俺觉得,未来的农业,不是非得把老农民都变成程序员,把锄头都换成电脑。而是要让会写代码的,和会抡锄头的,坐到一条板凳上,互相学习。用科技给农业插上翅膀,但根子,还得牢牢扎在土地里,扎在俺们这些懂得土地‘脾气’的人心里!”
“至于可复制性?”铁柱看向那位提问者,语气坚定,“‘铁柱’模式的核心,不是那头猪,也不是哪个孤零零的技术,是‘人’!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他们的利益和土地的未来捆绑在一起,用适合他们的方式(不管是新科技还是老经验)提高效率、提升价值。这个‘以人为本、利益联结、脚踏实地’的核,走到哪儿都能复制!科技,是让这个核变得更强大的工具,而不是反过来被工具牵着鼻子走,忘了种地是为了啥!”
他没有引用任何数据模型,没有使用任何高深理论,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了一个关于科技与传统、人与土地关系的深刻道理。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对土地的敬畏,对农民的信任,以及对科技工具的理性看待。
全场寂静了片刻。
随即,那位之前赞赏过铁柱的农学院院长率先鼓起了掌,掌声由慢到快,越来越响亮。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与会者加入了鼓掌的行列,包括之前一些对铁柱持怀疑态度的技术专家。他们的眼神里,不再是好奇或轻视,而是带着深深的触动和认可。
那个被宋思明安排的“学者”,在热烈的掌声中,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悻悻地低下了头。
冷凌月看着台上那个散发着自信光芒的男人,看着他用最“土”的方式,征服了这个最“洋”的会场,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张铁柱不再只是一个“网红企业家”或“冷凌月的合作伙伴”,他已经凭借其独特的理念和强大的个人魅力,真正在这个高层次的圈子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话语权。
宋思明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他再一次失败了,而且败得如此彻底。他原本想将铁柱钉在“落后愚昧”的耻辱柱上,却反而帮对方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升华,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个“泥腿子”身上所蕴含的、足以颠覆他们某些固有认知的惊人力量。
铁柱在热烈的掌声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放下麦克风。他再次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但这一次,不再是靠着猎奇或运气,而是靠着他对农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清晰的逻辑和那份无法作伪的真诚与自信。
【嘀!宿主成功于高端学术场合完成理念输出,获得广泛深度认同!个人威望大幅提升,品牌内涵得到升华!奖励积分:点!解锁新称号:【乡土哲人】!气场光环效果小幅增强!】
砖爷的提示音带着罕见的激昂。
铁柱轻轻呼出一口气,感受着周围那些变得尊敬和热切的目光,他知道,他又闯过了一关,并且,推开了一扇更为广阔的大门。前方的路,似乎越来越清晰了。
《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我在农村用母猪搭上财富快车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