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辰星的工业 AI 团队忙着将 “设备故障预测算法” 推向更多制造企业时,智慧医疗事业部的研发办公室里,一场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医疗痛点的技术攻关已进入收尾阶段。事业部总监周玲手里拿着一份来自西部某县医院的调研报告,上面的数据触目惊心:全县 8 个乡镇医疗站点,仅有 3 名执业医师,20 个行政村的村民看病需步行 2-3 小时,常见的慢性病筛查要等每月一次的 “流动医疗车”,而疑难病症则需辗转到市区医院,光路费就要花掉半个月收入。
“我们研发的‘远程 AI 诊断系统’,必须解决‘缺医生、缺设备、看病远’这三大痛点。” 周玲在部门会议上强调。此前,辰星曾在西部试点过简单的远程问诊系统,但因网络信号差、基层医护人员操作不熟练、AI 诊断准确率不足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这次,团队决定从硬件适配、算法优化、人员培训三个维度,打造更贴合西部实际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硬件适配方面,团队针对西部部分地区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开发了 “低带宽模式”—— 系统可自动压缩医疗影像数据,在 2G 网络环境下也能实现高清图像传输;同时定制了便携式 AI 诊断终端,集成了血压、血糖、心电图检测功能和高清摄像头,重量仅 1.2 公斤,方便基层医护人员携带下乡。为应对西部温差大、沙尘多的环境,终端外壳采用防摔、防尘、耐高低温的军工级材料,确保在 - 20c至 50c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算法优化是系统的核心。团队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的 120 名专家,收集了 50 万份西部常见病症的病例数据,涵盖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0 种高发疾病,构建了 “西部常见病 AI 诊断模型”。针对基层医疗站点影像设备分辨率低的问题,算法加入了 “图像增强模块”,能将模糊的胸片、心电图图像优化至符合诊断标准的清晰度;同时开发了 “多模态诊断功能”,可结合患者症状描述、体征数据、影像结果综合判断,诊断准确率达 92%,与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的诊断水平相当。
人员培训同样关键。团队编写了《远程 AI 诊断系统操作手册(通俗版)》,用漫画、短视频代替专业术语,让只有中专学历的基层医护人员也能快速上手;同时组织线上培训课程,每周邀请三甲医院专家进行直播授课,讲解常见病症的诊断要点和系统操作技巧。培训结束后,还通过 “以考代练” 的方式,让基层医护人员在模拟系统上完成 100 例病例诊断,考核合格才能正式使用系统。
系统研发完成后,首批选择在青海、甘肃的 15 个乡镇医疗站点试点。青海玉树某乡镇医疗站的护士卓玛,是首批使用系统的基层医护人员。她所在的站点只有 1 名老医生,负责周边 3 个行政村的医疗服务。系统落地当天,卓玛就遇到了一位 65 岁的藏族老人 —— 老人咳嗽、胸闷已有半个月,因路途遥远一直没去县城看病。卓玛用便携式终端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拍摄胸片,将数据上传至 “远程 AI 诊断系统”。
不到 3 分钟,系统就给出诊断结果:“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建议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日两次,连续服用 7 天;若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立即转诊至县医院。” 同时,系统还自动生成了藏汉双语的用药指导,方便卓玛向老人解释。卓玛将诊断结果通过系统同步给县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医生在线确认诊断无误,并叮嘱了注意事项。“以前遇到这种情况,只能让老人先吃点感冒药,能不能好全看运气,现在有了 AI 系统,就像有了三甲医院专家在身边指导。” 卓玛感慨道。
在甘肃定西的一个偏远山村,“远程 AI 诊断系统” 还成功识别出一例早期肺癌。村民王大爷因长期吸烟,近期出现胸痛、咯血症状,村医用系统拍摄胸片后,AI 提示 “右肺上叶可疑结节,建议进一步做 ct 检查”。村医立即联系县医院,为老人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最终,老人被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要是再晚半年发现,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系统真是救了我的命!” 王大爷康复后,特意让儿子给辰星寄来了感谢信。
试点三个月后,辰星智慧医疗事业部发布了《远程 AI 诊断系统试点报告》:15 个试点站点共完成诊断 3200 例,其中 AI 系统确诊常见病 2800 例,与三甲医院专家复核结果的符合率达 95%;避免了 120 例误诊、漏诊,其中包括 5 例早期癌症、18 例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就医时间从之前的 2 天缩短至 1 小时,就医成本降低了 80%。
系统的成功试点,吸引了更多地方政府的关注。青海、甘肃两省卫生健康委与辰星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一年内将系统推广到全省所有乡镇医疗站点;西藏、新疆等地也纷纷联系辰星,希望引入该系统。为满足更多地区的需求,团队还在系统中加入了更多民族语言的支持,新增了蒙古语、维吾尔语等 6 种语言的用药指导和诊断报告。
在 “远程 AI 诊断系统” 推广会上,林辰与西部某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系统正式在该省 120 个乡镇医疗站点落地。林辰在会上说:“智慧医疗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温度’—— 我们希望通过 AI 技术,把优质的医疗资源送到偏远山区,让每一位村民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是辰星作为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
此时的辰星智慧医疗事业部,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者,而是成为了连接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患者的 “桥梁”。而林辰知道,这只是智慧医疗的起点 —— 未来,团队还计划在系统中加入 “慢性病管理模块”“妇幼保健指导功能”,并与更多三甲医院合作,开通远程手术指导、多学科会诊等服务,让智慧医疗的温暖覆盖更多西部贫困地区的患者。
《带记忆爱你》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带记忆爱你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带记忆爱你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