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第一师的番号与指挥班子尘埃落定,随之而来的并非立刻投入新的战斗,而是一场席卷全师、为期数月、旨在将这支扩编后的部队真正锤炼成钢铁拳头的大练兵运动。陈征和新任参谋长王树声都深知,兵多将广只是表面,能否将各部队、各兵种捏合成一个运转顺畅、配合无间的有机整体,才是决定这支新生主力师能否在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战斗中取胜的关键。
练兵场选在清河县城外一片相对开阔、地形复杂的区域,涵盖了丘陵、河流、村落和开阔地。王树声参谋长几乎将作战室搬到了现场,巨大的沙盘上,敌我态势、地形地貌、预设目标一应俱全。
练兵的第一课,并非是操枪弄炮,而是思想与理论的统一。全师排以上干部被集中起来,由王树声亲自授课,讲解大兵团作战的基本原则、各兵种协同的要点、通讯联络的重要性以及参谋业务的基础知识。对于很多从游击队、地方武装成长起来的干部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系统接触“合同战术”的概念。
“过去我们打游击,强调灵活机动,各自为战。但现在,我们是主力师!” 王树声指着沙盘,声音清晰有力,“一个团的行动,可能影响到整个师的战役布局;一个炮兵连的失误,可能导致步兵兄弟的重大伤亡!我们要从‘游击队思维’,向‘正规军思维’转变!”
课堂上,干部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低头记录。孙猛等老团长虽然实战经验丰富,此刻也如同小学生般认真听讲,他们明白,不学习,就跟不上部队发展的步伐。
理论灌输之后,便是热火朝天的实战化演练。练兵的重点,毫无悬念地放在了步炮协同上。这是攻坚作战的核心。
演练场上,设定的目标是远处山丘上几个模拟的“敌军”坚固火力点。
第一次实弹合练,就暴露出了问题。
步兵突击分队按照预定时间发起了冲锋,但炮火延伸的时机稍早了半分钟。结果,炮弹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步兵就冲了上去,险些被己方最后一轮落下的炮弹误伤。虽然只是空包弹和标示弹,但也让现场指挥的各级军官惊出一身冷汗。
“停!” 观察所里,王树声脸色铁青,对着步话机厉声道,“炮兵指挥员、步兵营长,立刻到我这里来!怎么回事?时间差是怎么计算的?步话机通讯为什么会出现延迟?”
老杨和那名步兵营长跑步前来,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报告参谋长,是风向影响,炮弹烟尘消散比预判慢了点……”
“我们冲锋是按照预定时间发起的,看到信号弹就……”
“我不要听理由!” 王树声打断他们,“战场上,这半分钟,就是一个排、一个连的弟兄没了!重新计算!建立备份通讯通道!炮兵观察哨必须抵近,与步兵前锋保持目视联系!再来!”
一次,两次,三次……演练场上的枪炮声(训练弹)终日不绝。炮兵观察员跟着步兵一起冲锋,用旗语、信号弹、甚至是简陋的步话机,实时将目标信息和弹着点修正传回炮阵地。步兵也学会了根据炮击的节奏和弹着点,灵活调整冲击路线和速度。那种粗放式的“大炮轰完步兵冲”的模式,被更加精细、更加危险的“炮火护送”所取代。
除了步炮协同,工兵与步兵的配合也是重点。演练如何在前沿火力掩护下快速开辟通路、爆破残存障碍、在巷战环境中进行穿墙破洞。工兵们带来了新的装备——用汽油和橡胶自制的“飞雷”(简易火焰喷射器),以及改进后的爆破筒和炸药包,在模拟的街垒和碉堡前进行实爆作业,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新兵们脸色发白,却也让他们见识到了攻坚利器的威力。
侦察兵(特战)引导打击的课目,则由高胜寒的侦察团主导。他们演示了小股精锐如何渗透到“敌后”,利用简易器材为炮兵指示目标,或者引导步兵对关键节点进行精确拔点。侦察团士兵那神出鬼没的身手、精准的射击和娴熟的爆破技巧,让观摩的各团骨干叹为观止。王小栓作为战斗模范,也有幸参与了一次联合演练,他所在的班负责在侦察兵“清除”了外围哨兵后,突袭一处“敌军指挥所”。高胜寒亲自带队,行动干净利落,让王小栓对特战有了全新的认识。
长途机动和野战生存训练同样没有落下。全副武装的部队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强行军,锻炼官兵的体能和意志。后勤保障部门则演练如何建立兵站、组织民夫、保障大军远征的粮草弹药。
练兵场上,并非一帆风顺。新编入的第4团、第5团,在战术动作和纪律性上明显与老牌主力团存在差距,演练中时常出现脱节和混乱。王树声和陈征并没有一味批评,而是抽调老团的经验丰富的班排长去新团当教官,言传身教。老红军出身的李云龙政委,则更注重思想工作,他深入各团营地,与官兵们同吃同住,讲述红军时期艰苦卓绝的战斗故事,激发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
“同志们,我们独立第一师,是一个整体!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坚不可摧!老团要帮新团,新团要向老团学习!我们要比的,不是谁更能窝里横,而是到了战场上,谁更能把后背放心地交给战友!” 李云龙的话朴实却极具感染力。
汗水、泪水,甚至偶尔因失误造成的鲜血,洒落在练兵场的每一个角落。白天,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夜晚,各部队还要进行总结讲评,查找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王小栓在这样高强度的锤炼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手中的武器,更学会了看地图、辨方位、利用地形,理解了班排战术配合的精髓,甚至能看懂一些简单的炮兵协同信号。他不再是那个只凭一腔热血冲锋的新兵,开始向着一名合格的、有战术头脑的战斗骨干蜕变。
数月时间一晃而过。当大练兵接近尾声,进行一次全师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时,陈征、李云龙、王树声站在观察所里,看到的不再是初期的混乱和脱节。
炮火准备精准而猛烈,炮火延伸与步兵冲击衔接得天衣无缝;工兵在火力掩护下迅速破障,为步兵打开通道;侦察分队如同幽灵般在“敌”纵深活动,不断传来有价值的情报甚至直接发起破袭;各团之间,步兵、炮兵、工兵之间,通讯顺畅,配合默契,攻势如同水银泻地,一波接着一波。
“有点样子了。” 陈征放下望远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这支他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向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野战军急速靠拢。
王树声也欣慰地点点头:“基础已经打下,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实战来进一步检验和磨砺了。”
李云龙笑道:“我看,这把刀已经磨得够快了,是时候找个硬骨头砍一砍了!”
大练兵,不仅练就了官兵们的军事技能,更熔铸了全师的魂魄与协同精神。独立第一师,这只完成了初步合成训练的猛虎,已然磨利了爪牙,蓄势待发。科学的训练与系统的整合,正在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