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顺利买回,被举报的事情完美解决,还意外地洗脱了多年“偷看寡妇洗澡”的罪名,这让李向阳像是卸下了一个背负已久的包袱,浑身都轻快了不少。
他也因此难得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白天教教大哥和黑蛋开拖拉机,晚上则带着小云、小雪、陈俊杰,围着火盆烤肉和爆米花。
李向阳特意用铁丝做了十来根烤肉签子,将家里的野猪肉或羊肉切块穿好,架在火盆上烤得滋滋作响。
虽只撒了少许粗盐,但原汁原味的肉香已足够诱人。
连向来节俭的父母都笑着接过一串,细细品尝后连连点头,也不唠叨他“胡闹”了。
自从拖拉机开进院坝,几天时间,已经有不少村民开玩笑地给李茂春安下了“劳动村首富”的名号。
他虽然一再否认,但因为儿子不断地争气,这也让他的心态,已经跟住在村子边沿那会儿不一样了!
吃完烤肉,再来点零食。
这时还没有走村串巷的爆米花机,一般都是抓一把干玉米粒,轻轻撒在火盆边的热灰里。
不一会儿,就听“啪”的一声脆响,一粒玉米从灰烬中欢快地蹦跳出来,绽放成一朵洁白的玉米花……
然而,这份难得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农历冬月十五,夜深人静。
李向阳在睡梦中猛地惊醒,一阵没来由的心悸让他冷汗淋漓。
几乎同时,牲口圈里传来野猪惊恐的嘶叫和鹿群疯狂撞击栅栏的声音。
“不对劲!”
他刚披衣下床,屋顶上便炸开“噼里啪啦”的巨响,如同万千石子同时砸落!
推开门,裹着泥土味的冷风直灌进来。
漆黑夜空被一道惨白闪电撕裂——借着一闪而逝的光亮,能看到鸡蛋大小的冰雹,正铺天盖地地倾泻而下,疯狂蹂躏着大地!
这场毫无征兆的雹灾,猛烈地持续了约莫半小时,才渐渐停歇。
整个村子已陷入一片死寂,旋即又被隐约传来的骂娘和哀叹声打破。
李向阳蹲下身,从湿冷的泥水里捡起一块尚未融化的冰雹。那股刺骨的寒意,顺着掌心直抵心头。
“雹打一条线,洪涝在后面……”
这句老一辈传下来的谚语在他脑海中作响。
自古以来,特大雹灾往往就是洪水的前兆!
他抬头望向天边仍未散尽的乌云,一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大自然的预警已经如此猛烈,必须加快准备了!
正思忖间,父亲和大哥也相继披着棉衣,一脸惊惶地走出了房门。
“这狗日的老天啊!我活了几十年,也没见过冬天砸这么大的雹子!”父亲李茂春一边心疼地嘟囔着,一边举着手电筒朝房顶照去。
光线扫过,只见迎着雹子砸落方向的屋顶,少说也有三分之一的青瓦被砸得粉碎。
老爷子说着就要去搬梯子,想上去看看。
“爸,黑灯瞎火的,房顶又滑,太危险了!先睡吧,等天亮了再说!”李向东急忙拦住劝道。
老晒场这房子最早是乡政府的粮库,挑高八米,李家买下后加了一层吊顶,只要当夜不再下大雨,暂时倒不影响屋里休息。
父亲想了想,大抵也是觉得现在上去不便,重重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回屋拴了门。
哥俩互相看了一眼,都没再多说什么,也各自回了屋。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让李向阳深受震撼,也让他彻底清醒。
救灾,绝不能只凭一腔热血,需要周密的计划。
他翻出一个作业本和一支铅笔,坐到书桌前,就着煤油灯昏黄的光线,试图理清头绪。
可是,对于大规模的抗灾救灾,无论前世今生,他都近乎一窍不通。
对着本子枯坐了半夜,纸上也只留下了寥寥几个关键词:舆论、人、财、物。
他烦躁地挠了挠头,将笔扔在桌上。
现有的信息和知识远远不够。他觉得,必须尽快去找一趟周建安。
一方面跟他深入聊聊这异常的天象和自己的担忧,另一方面,或许可以依托他的人脉,寻找一位真正懂救灾的专家请教一番。
次日醒来,天光放亮,全村人都傻了眼。
目光所见,一片狼藉。
田里的越冬庄稼被砸得七零八落,耐寒的小麦还好些,只是成片倒伏,看样子影响或许不大。
但本就娇嫩的油菜可就惨了,叶片基本被砸烂,与泥土混在一起,几乎看不出原貌。
不少勤快的妇女已经提着竹笼,蹲在冰冷泥地里,依靠颜色分辨,一把一把地将残破的油菜捡进笼子,脸上写满了愁苦。
几乎全村房屋的屋顶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碎瓦片落得到处都是。
李家之前拆老房子时存下了万余页青瓦,这次正好派上了用场。
早上,李茂春的弟弟李茂秋和关系不错的老邻居贺德根就来家商量买瓦,被李茂春留下来先帮忙修缮自家屋顶,约定好检修完老晒场这边,剩下的瓦就先紧着他们两家。
可仅仅一早上功夫,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拨乡亲,都是家里屋顶被砸漏,想找李家买瓦救急的。
得知存瓦已经先许给了李茂秋和贺德根,后来的人只能悻悻而去,脸上的焦急与无奈看得人心里难受。
不多时,公社的喇叭响了,循环播放着关于此次灾情的初步通报。
巧合的是,这场罕见的冬季特大冰雹,袭击范围恰好集中在秦巴地区两县——秦巴县全境和八卦县部分地区。
李向阳心里一沉,因为他清楚记得,这正好与七个月后那场特大洪灾受灾最重的区域高度重合!
天兆已显,时间,真的不多了。
正在李家为修缮屋顶忙得热火朝天,村支书周长海和村长赵青山联袂而来,两人都满脸的凝重与急切。
“向阳,找你求助来了啊!”开口的是周长海,语气里少了平日的客套。
“哎呀,周书记您这就折煞我了,乡里乡亲的,有什么指示您随便吩咐!”
李向阳连忙放下手里的瓦片,将两位村领导让到院坝的火盆旁坐下。
他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见一旁的赵青山没急着开口,心里便明白了:这八成是公事,而且还不小。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