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 廷和县医院拆线
13日早晨,调度会准时召开,会议由仲明主持,核心围绕当天机加工生产安排及前期设备搬迁收尾工作展开。
会议首先对前一日设备搬迁与调试成果进行总结: 12日,五台机床的白班工人全员投入搬迁工作,上午完成机床工具柜、刀具柜及齿轮料台的搬运,下午随即进入搬运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加注机油、切削液等流程,至傍晚二班交接班时,五台机床已实现全部加注完成,为后续机床搬运奠定基础。
基于前期调试情况,仲明在会上重点强调当天核心任务。白班需对五台机床开展进一步精细化调试,核心是使用齿向测量仪校正刀具。据悉,10月12日仲伟已完成2台机床的刀具校准,发现均存在小幅偏差,因此要求白班务必在当日内完成剩余3台机床的校准工作,确保设备精度达标,保障二班能顺利转入正常生产。
针对后续设备搬运筹备,仲明对永明作出安排:“立即联系建筑队借调2名工人,配合完成五台机床地脚螺栓的拆卸工作,随后由张师傅用气焊将螺栓全部割除,为次日运输队搬运设备节省时间。”
因机加工尚未全面开机,其他工序压力较小,会议很快结束。
此外,结合天气预报(10月13日-15日有雨)为规避降雨影响,土建工人集中在车间一层施工,先时砌筑东西两侧墙体;南侧墙体则需等待运输队将5台机床全部搬运到位后,再砌筑南侧墙体。当日午饭后,天空才飘起零星小雨,由于提前做了安排,下雨没有影响到工地施工。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夜,天亮时仍未停歇,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朦胧的网,笼罩着齿轮厂的大院。上班铃声刚落不久,一阵熟悉的引擎声打破了雨日的宁静——运输队的车队如约而至,白色面包车稳稳地行驶在最前方。
一进大院,面包车刚停稳,王队长便率先跳下车,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角,他却毫不在意。紧随其后的5名队员动作麻利地跟着下车,每人从车上拎起一件叠得整齐的军用雨衣,熟练地穿戴完毕。对这群常年与搬运打交道的汉子来说,这点小雨不过是工作中的寻常点缀,丝毫影响不了他们的节奏。
此时,刚开完调度会的仲明快步跑了过来,裤脚溅上了泥点也顾不上擦。两人简单交流几句,便一同走进老加工车间。车间里早已做好了搬迁准备:5台机床的地脚螺栓已全部割掉,机身都挪到了便于搬运的位置,垫木和滚杠在机床旁整齐摆放。
搬迁工作迅速展开。5名队员默契配合,熟练地搬过三角架,将手拉葫芦挂钩牢牢固定在靠门最近的滚齿机上。随着葫芦链条缓缓收紧,机床被平稳吊起30公分,队员们迅速在机身下垫好垫木、放上滚杠。“推!”王队长一声令下,大家齐心协力将机床推出车间大门口。考虑到雨天地面湿滑,王队长特意调来队里唯一一台电动绞磨,代替了费力的人工绞磨。机械的力量大大提升了效率,不到一个小时,第一台滚齿机便顺利搬运完成。
中午,三台机床已成功在新车间安装到位,另一台珩齿机也稳稳地挪到了老车间大门口。建筑队的瓦工们早已同步跟进,趁着搬运间隙,迅速将新机床的地脚螺栓安装妥当,混凝土浇筑工作也同步完成,为后续机床使用做好了准备。
其实早上,拉中频炉的司机就打来电话,说因雨天路滑车速放缓,中频炉要到中午前后才能送达。这个消息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搬迁节奏也随之从容了不少。
午饭时分,雨势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厂房顶上噼啪作响。正当大家围坐在食堂里,担心后续搬运工作会受影响时,天空却骤然放晴,雨丝瞬间消失,阳光透过云层洒了下来。王队长放下手中的碗筷,笑着说了句:“真是天助我也。”
饭后,众人没有片刻休息,立刻投入到工作中。没多久,第四台机床便顺利运到了新车间。机床还没来得及完全就位,远处便传来了货车的轰鸣声——长沙来的中频炉运输车准时开进了厂子里。仲明一眼就注意到司机们疲惫的神情,询问后得知两人还没吃午饭,当即把他们带到餐厅,细心安排了餐食。
有了上次搬运中频炉的经验,王队长早已做好了万全准备。他指挥队员们将提前备好的4根立柱和两根横梁从车上卸下,按照既定方案快速组装、固定。队员们各司其职,挂钩、起吊、平移,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娴熟,仅仅一个小时,沉重的中频炉就稳稳地落在了提前浇筑好的底座上。
此时,两位司机也吃完了饭,在仲明签下收货单后,他们笑着道谢,驾车启程返回。这边刚送走司机,那边第五台机床的搬运工作也接近尾声。最后剩下的旧中频炉,老李师傅带领着一帮人一上午就做好了准备:地脚螺栓全部切割完毕,三角架早已将炉体吊起,垫木和滚杠也已安装到位,就等着搬运队来拖走。
下午4点多钟,天空又飘起了小雨,细密的雨丝再次笼罩厂区。但此时搬运队已将旧中频炉稳稳地拖进了指定厂房,半小时后,所有搬运工作全部冒雨完成。看着5台机床和两台中频炉都在新位置上安置妥当,仲明紧紧握住王队长的手,再三表示感谢。王队长笑着摆摆手,和队员们简单收拾好工具,便带着车队缓缓驶出了齿轮厂大院。
班前调度会后,永明便开启了紧凑的工作行程。他迅速驱车前往设计院,找到张工后,交付1000元设计费,拿到了暖气设计图纸,这为后续供暖相关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永明又赶往建筑公司机具站。见到站长,他说明了大车间要做玻璃隔断的事宜。站长欣然地回应:
“你说的地方我清楚,玻璃隔断安装在中心那排柱子之间最合适。用镀锌钢管做框架,强度有保障,搭配12mm的钢化玻璃,每平方价格120元。”随后,站长详细规划了施工流程,“你要是同意这个方案,打个电话过来,我就派人去实地测量,把留门的位置定好。之后我们会把设计图纸给你们审核,没问题的话,先安排人焊钢架,再定制玻璃。玻璃安装得等采光顶收尾时同步进行。另外,我建议离地面60公分以上的部位砌墙,这样能提升安全性。”永明认真聆听,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上。
因坏天,廷和心脏不适,在仲明和老伴的劝阻下留在家中休息。永明便改变行程,驱车前往廷和家汇报工作。一见面,他就把供暖图纸递了过去。廷和着重查看图纸中的材料表部分,随后问道:
“一层一半加二层全部共3000平方,需要多少暖气片,大约得花多少钱?管道和锅炉的费用与工期也得咨询清楚,我好心里有数,提前准备资金。”
他顿了顿,继续安排任务,“你去找建筑队长,让他把村里水电队的人叫来,由他统一调配,把一、二层楼厕所的上下水和暖气安装工作都交给他负责。他只需提供材料清单给你,采购的事就交给你了。”
说完,廷和将供暖图纸还给永明,又补充道:“玻璃隔断我赞同站长的想法,地面60公分以上砌砖墙,能防碰撞,其他方面都尊重他的意见,门的位置你和仲明商量着定。”
从廷和家出来,永明即刻开车返回厂里。他先找到仲明,又把建筑队长叫到办公室。三人坐定后,永明把供暖图纸交给队长,将廷和的意见逐一说了一遍。队长听完,当场表态:
“这个任务我接了。安装水电暖,土建本来需要配合,我今天就把图纸交给安装队,明天早上把材料单给你。”
建筑队长离开后,永明和仲明聚焦玻璃隔断门的位置展开讨论。仲明提议:
“为了方便通行,得安三个门,两头和中间各一个,而且门要大一些,最好做成双扇门。”两人达成一致,确定好门的位置后,永明立刻给机具站长打电话,把厂里研究的结果详细告知对方。
上午八点刚过,仲昆的车稳稳停在廷和家门前。他推开车门快步进屋,见廷和坐在客厅沙发上,马媛正蹲在茶几旁,将一叠上海出院时医生给的资料仔细归拢进文件袋。
“你快点扶爸爸上车,”马媛头也没抬,手上的动作没停,“我去拿床小被,爸爸拆线后怕冷,车上得给他盖上。”
话音刚落,廷和的老伴提着个温热的小暖瓶从里屋出来。这时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是晓芬听见动静赶了过来,老伴忙叮嘱晓芬看好门,自己则快步走到廷和身边,小心地扶着他的胳膊。
仲昆和老伴扶着廷和往门外车的后排走,马媛捏着文件袋紧随其后,坐进了副驾驶。待四人都上了车,仲昆发动引擎,车子缓缓驶出胡同,朝着县医院的方向开去。
到了医院,马媛和老伴一左一右扶着廷和往内科病房走,仲昆则拿着那袋出院资料,径直去找上次抢救过廷和的大夫。他把父亲在上海的手术过程细细说清,将资料递了过去。大夫翻看着资料,随即让仲昆把病人推到手术室,掀开纱布查看伤口后,忍不住赞叹:“手术做得不错,恢复得也很好,能拆线了。你们门路不浅,半个月不仅做完手术,恢复得还这么好,真是奇迹。”
大夫一边吩咐护士准备消毒,一边戴上手术手套:“我先拆线,你去楼下把手续办了,把钱交上。”
消毒水的味道在手术室里散开,大夫的动作娴熟利落,不到十分钟便拆完了线。这边刚结束,仲昆也拿着交款凭证赶了回来,顺手递给了主治大夫。临离开前,大夫反复叮嘱:“回家后最少卧床三天,千万防止伤口开裂。路上一定要慢行,最怕颠簸。”
廷和被马媛和老伴搀扶着,在走廊的长椅上歇了片刻,才慢慢挪上车。仲昆坐进驾驶座,特意将车速降到四十公里以下,遇到坑洼路段,更是几乎停下慢慢挪。原本二十分钟的路程,硬是开了足足一个小时。
等回到家,神色疲惫的廷和被小心翼翼地扶到炕上,盖上温暖的被子。没一会儿,他便合上眼,缓缓睡了过去。
仲昆轻手轻脚穿过客厅时,炕上正躺着半睡的廷和,呼吸匀净。他压低声音跟马媛与母亲说明:
“下午得回厂里主持个会,现在就得回配件厂。”
话音未落,已抓起搭在门后的藏青外套,金属拉链轻响一声,身影便消失在门外。
配件厂大院被正午太阳晒得发烫,车轮碾过碎石子发出细碎声响。仲昆停稳车,食堂飘来的饭菜香裹着蒸汽扑面而来。卞会计从窗口探出头,笑着扬了扬手里的两个白瓷饭盒:“仲昆来得巧!快进小餐厅,跟工人们凑一桌热闹。”
他刚在长条木桌旁坐下,筷子夹起一瓣油焖茄子,门口就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毕厂长端着饭盒,军绿色裤子上还沾着点机床油渍,径直在对面空位坐下:
“最近车间的齿轮合格率上去了,就是老夏师傅那边总跟夏颖拌嘴。”
仲昆扒了口饭,应着声聊起原材料采购的事,餐盘碰撞声混着车间隐约的机器轰鸣,成了午后最实在的背景音。
饭后两人踩着树荫往办公室走,仲昆从黑色挎包里掏出两张叠得整齐的任命书:“岳父的意思,”他将任命书递过去,语气沉稳,“任命夏颖为第一副厂长,老夏师傅任第二副厂长。他俩本就有矛盾,让他们互相监督,反而能把厂里的事盯得更紧。”
毕厂长接过来扫了眼,当即拉开抽屉摸出红漆公章,“啪、啪”两下盖在落款处,印油鲜红透亮。他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窗外的厂区:
“下午开全厂大会,我把任命公布出去。场地嘛,就用餐厅得了——厂里总共二十几个人,搬张方桌当讲台,我再搬两把椅子,你简单讲几句,我把任命书一念,这事就利落。”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