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省委大院东北角,那片副省级以上领导居住的区域,静谧得如同与世隔绝。
一栋栋异国情调的小楼掩映在浓密的绿荫中,只有几盏庭院灯散发着清冷的光。
高育良的英式小楼,书房的灯光依旧亮着。
作为学者型官员,他习惯了在夜深人静时思考。此刻,他正戴着老花镜,细细研读一份关于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在基层调研时的讲话稿,试图从字里行间揣摩这位新“班长”的执政思路和行事风格。
当秘书打电话通报,说公安厅的祁同伟厅长深夜到访,并且没有预约时,高育良颇感意外。
他放下手中的报告,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这个最让他得意、也最让他操心的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深夜来访,绝不会是简单的问安。
祁同伟走进书房时,高育良已经泡好了一壶上好的龙井。
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书卷气,墙上挂着他亲笔题写的“宁静致远”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一派大家风范。
“老师,这么晚了还打扰您。”祁同伟两手空空,神情肃穆,与平日里那个总会带些名贵茶叶或古玩的学生判若两人。
他没有去看那熟悉的字画,也没有去欣赏窗外的园景,只是笔直地站在那里,深深地鞠了一躬。
高育良扶了扶眼镜,仔细地打量着他。
祁同伟的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和急切,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罕见的沉静,一种仿佛经历过大风大浪后的深邃。
“同伟啊,坐吧。出什么事了?这么严肃。”高育良指了指对面的红木圈椅,语气温和,但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
祁同伟没有坐,而是依旧笔直地站在书桌前,像一个正在接受检阅的士兵,也像一个准备坦白一切的罪人。
“老师,我是来向您负荆请罪的。”
高育良心中一凛,端起茶杯的手在空中停顿了一下。
他放下了手中的报告,身体微微前倾,示意祁同伟继续说下去。“请罪?请什么罪?”
祁同伟的脸上,露出了恰到好处的惭愧和懊悔,那份诚恳,足以让任何人都为之动容。“老师,我最近思想上出了些问题,险些犯下大错。我想晋升副省长,这个想法,蒙蔽了我的眼睛。”
他开始了一场精心准备的、剖心沥胆的“交心”式汇报。
他坦白了自己为了上位,曾一度产生了讨好李达康的“幼稚想法”,甚至在丁义珍的问题上,也曾有过片刻的犹豫。
“我把官场想得太简单了,把斗争想得太简单了。”祁同伟的语气诚恳无比,“我甚至还动了向李达康靠拢的念头,想着在明天的会上,顺着他的意思说几句话,卖他一个人情。我觉得这很幼稚,很危险。我差点就忘了,我祁同伟是谁的学生,是谁一手提拔起来的。”
高育良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
他最欣赏的,就是祁同伟这股子“上进心”和“灵活性”,但他最担心的,也正是这股“灵活性”会让他走上邪路,成为墙头草。
现在看来,自己的学生,似乎在一夜之间“成长”了,学会了悬崖勒马。
祁同伟话锋一转,将自己的“转变”归因于对时局的清醒认识。
“但是,沙书记来了。他的风格,您也看到了,雷厉风行,不留情面。还有北京最高检的态度,如此坚决。我一夜没睡,想了很多,想明白了。我们汉东的天,要变了。过去那种和稀泥、讲人情、搞平衡的做法,在新书记面前,行不通了!在当前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任何的小聪明、小算盘,都是在自掘坟墓!”
这番话,让高育良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祁同伟能有这番见地,说明他没有被权力冲昏头脑。
接着,祁同伟以退为进,将个人的“投机”行为,上升到了整个派系生死存亡的高度。
“老师,我险些因为个人的政治前途,而损害了我们整个汉大帮的声誉,损害了您的威信。”他痛心疾首地说道,“如果我明天真的附和了李达康,外界会怎么看?他们会说,您高育良的学生,在关键时刻倒向了李达康!这不仅是打我的脸,更是打您的脸啊!”
高育良的脸色沉了下来。
祁同伟说到了他的痛处,这正是他最担心发生的事情。
“丁义珍这颗雷,绝不能在我们手里炸响。我们不能保,也保不住!”祁同伟的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所以,我们必须主动、坚决地配合最高检,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我们不仅要抓,还要第一个冲上去抓,抓得最漂亮!这才是向沙书记和省委表忠心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们汉大帮在新的政治格局下,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格局宏大。
高育良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
前世,他一直担心祁同伟会为了上位而倒向李达康,现在,祁同伟主动“坦白”,并提出了如此“正确”的政治路线,让他彻底放下了心。
但他还是要再试探一下。
“同伟,你这个弯,转得有点快啊。”高育良缓缓放下茶杯,目光如炬地看着他,“你真的放下了?李达康那边,你就不想争取了?他毕竟是省委常委。”
祁同伟迎着老师的目光,坦然地笑了笑:“老师,不是我放下了,是形势变了。李达康是强,但他现在是逆势而行。丁义珍这口锅,他背定了。我们如果还往上凑,那就是引火烧身。我们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向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而且,把丁义珍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他,让他去头疼,我们才能腾出手来,做更重要的事情。老师,汉东这盘棋,才刚刚开始。”
高育良久久地凝视着自己的学生。
眼前的祁同伟,冷静、通透,对局势的判断精准得让他都感到一丝心惊。这已经不是一个需要他提点的学生了,而是一个可以并肩作战,甚至可以为他指明方向的盟友。
“同伟啊,”高育良欣慰地站起身,亲自走到祁同伟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这么想,说明你真的成熟了。老师,很欣慰。”
他拉着祁同伟的手,走回茶台边:“坐吧,我们师生俩,好好合计一下明天会上的事情。李达康这步棋,该怎么下,我们得让他走得明明白白。”
祁同伟知道,他已经重新赢得了老师的绝对信任。
而这份信任,将是他撬动整个汉东棋局的第一个,也是最坚实的支点。
喜欢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汉东政法王,祁同伟的仕途人生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