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的清晨,瑞祥号西厢房的窗棂上凝着一层薄霜,阳光透过霜花,在案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江兰坐在案前,指尖捏着一张泛黄的纸 —— 这是上月她写给江南通商分铺的《粮草漕运函》,上面的字迹流畅自然,“兰” 字最后一笔的小弯钩带着惯有的弧度,连笔处圆润不滞。案角还摊着另一张纸,是苏培盛昨日送来的伪信摹本,虽然刻意做旧,“兰” 字的弯钩却像被冻住般僵硬,连笔处断断续续,像初学写字的孩童。
“姐,老周来问,西北医馆的木材要不要从山西调,那边的木材便宜还耐冻。” 丫蛋端着一碗热粥走进来,见江兰盯着两张纸出神,忍不住探头,“这不是那封假信的摹本吗?您怎么还看?皇上不是都知道是假的了吗?”
江兰抬起头,眼里闪着亮光,接过热粥却没喝,反而抓起伪信摹本:“假是假的,但得有铁证。之前皇上凭行踪和墨色识破,可八爷党要是狡辩‘信是真的,行踪是误传’,还是会有麻烦。我刚才看这摹本,忽然想起现代学护理时,老师教过‘文书鉴定’—— 每个人的笔迹都有习惯,比如笔压轻重、起笔收笔的角度、连笔的规律,这些是模仿不来的。咱们要是能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对比真迹和伪信,就是铁证!”
丫蛋似懂非懂:“就是说,每个人写字都有自己的‘小习惯’,假信模仿不来?”
“对!” 江兰放下粥,立刻起身,“你去告诉老周,木材从山西调,让他跟山西分铺对接,我这边有急事要去宫里找苏培盛。另外,把我之前写给户部、兰馨学院的真迹都找出来,越多越好,特别是有‘兰’字和‘新政’字样的,这些字我写得最多,习惯最明显。”
半个时辰后,江兰抱着一摞真迹,赶到御书房外。苏培盛正拿着刑部的审讯记录出来,见她抱着纸卷,连忙迎上去:“姑娘,您怎么来了?是为八爷党的事?”
“苏公公,我有个法子能定伪信的罪!” 江兰把纸卷递给他,语气带着急切,“您看,每个人写字都有习惯 —— 我写‘兰’字,最后一笔的弯钩会往右上偏三分;写‘新’字,左边的‘亲’会比右边的‘斤’窄半分;笔压也有规律,起笔重、收笔轻。可伪信里的‘兰’字弯钩是直的,‘新’字左右一样宽,笔压从头到尾都一样,明显是模仿的!咱们找个懂文书的老臣,把这些规律列出来,对比真迹和伪信,就是铁证!”
苏培盛接过真迹和伪信摹本,仔细对比,越看越惊讶:“姑娘说得对!您看这封写给兰馨学院的信,‘政’字的‘正’最后一横会往上翘,伪信里的‘正’是平的!老奴这就去请前翰林院掌院学士刘大人,刘大人管了三十年文书,最懂笔迹!”
两人走进御书房偏殿,刘大人已被请来,正戴着老花镜翻看着真迹。江兰站在一旁,指着真迹上的字:“刘大人,您看这几封真迹,‘兰’字弯钩的角度、‘新’字的结构、‘政’字的横画,是不是都有固定规律?再看伪信,这些规律全乱了,而且连笔处很生涩,像是故意放慢速度模仿的,没有真迹的流畅感。”
刘大人点点头,从袖中掏出一把小巧的铜制放大镜,对着伪信摹本仔细看:“姑娘所言极是!真迹的笔压有轻有重,是自然形成的习惯;伪信的笔压均匀,像是用尺子比着写的,刻意感太重。另外,真迹的墨色有浓淡变化,是蘸墨的自然结果;伪信的墨色从头到尾一样,显然是把墨调稀了,故意做旧,却露了破绽。老臣这就写一份《笔迹鉴定书》,把这些差异一条条列出来,谁看了都得认!”
江兰松了口气,又想起一件事:“苏公公,光有物证还不够,得有人证。钱明远是模仿笔迹的人,他的幕僚肯定知道内情。我听说钱明远有个幕僚叫林墨,之前在户部跟着他,钱明远被革职后,林墨就失踪了,说不定是被八爷党藏起来了,咱们得找到他!”
苏培盛立刻道:“姑娘放心,老奴这就派心腹去查!林墨的老家在河北沧州,老奴让人去沧州找,再查京城的客栈、破庙,定能找到!”
接下来的两天,江兰一边跟进笔迹鉴定的事,一边推进新政的工作 —— 给西北的江柱子写信,让他准备医馆的地基;给江南分铺写信,让他们加快肺痨药方的配送;还去兰馨学院,跟陈太医商量培养更多医工,应对年后的推广。可心里始终惦记着林墨的下落,直到十二月初九的傍晚,苏培盛的亲信终于带来了消息。
“姑娘,找到林墨了!” 亲信风尘仆仆地走进瑞祥号,脸上带着疲惫,“他藏在京城城郊的破庙里,被人捅了一刀,幸好被农户发现,救了下来。他说,是八爷党的人要灭口,因为他知道钱明远模仿笔迹的事!”
江兰立刻起身:“快带我去!”
破庙在城郊的山脚下,寒风从破窗灌进来,带着刺骨的凉意。林墨躺在稻草堆上,胸口缠着厚厚的布条,渗着暗红的血,脸色苍白如纸。见江兰进来,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被江兰按住:“林先生,别乱动,我是江兰,来帮你的。八爷党的人为什么要杀你?你知道钱明远模仿笔迹的事,对不对?”
林墨看着她,眼里满是恐惧,又带着一丝怨恨:“是…… 是钱明远让我帮他找江姑娘的真迹,说是要‘学习新政文书的写法’,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可我欠他的钱,不得不从。后来他模仿好伪信,八爷党的人就来了,说我知道得太多,要杀我…… 若不是农户救我,我早就死了!”
江兰递过一杯热水,语气真诚:“林先生,我知道你是被迫的。现在皇上正在查八爷党,如果你能指证钱明远和八爷党,我保证你的安全,还会帮你还了欠钱明远的债,让你去兰馨银行当账房,不用再躲躲藏藏。”
林墨接过热水,手还在发抖,却慢慢抬起头:“真的?你们不会杀我?”
“不会!” 江兰坚定地说,“你是证人,不是同谋。只要你说实话,皇上会从轻发落,甚至免你的罪。你想想,八爷党连你都要杀,你要是不指证,他们迟早还会找你;你指证了,不仅能自保,还能帮皇上查清阴谋,让新政继续推进,让更多百姓受益。”
林墨沉默了片刻,看着胸口的伤口,眼里闪过一丝决绝:“好!我指证!钱明远是按胤禩的命令模仿笔迹,伪信写好后,是胤禩的心腹张敬拿走的;八爷党的人还说,只要扳倒江姑娘和怡亲王,就会让钱明远复职,让我当户部主事…… 这些我都能说,我还能画出钱明远模仿笔迹时的样子,还有八爷党灭口的人的模样!”
江兰立刻让随从拿来纸笔,林墨忍着痛,一边说一边画,把钱明远模仿笔迹的过程、胤禩心腹的特征,都详细记录下来。画完后,他在供词上按了手印,声音带着坚定:“我要是说半句假话,天打雷劈!”
江兰收好供词,让随从把林墨送到瑞祥号附近的农户家休养,派医工去给他换药,又让人去沧州接他的家人,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回到瑞祥号时,刘大人的《笔迹鉴定书》也送来了,上面详细列了 “伪信与江兰真迹的十大差异”,附了对比图,还有刘大人的签名和翰林院的印章,字字确凿。
十二月初十的早朝,江兰将《笔迹鉴定书》和林墨的供词呈给胤禛。御书房内,官员们传阅着鉴定书和供词,无不惊叹 —— 鉴定书上的对比图清晰明了,供词里的细节句句可查,连之前附和八爷党的宗室官员都低下了头,再也无话可说。
“好!好一个笔迹鉴定!好一个人证!” 胤禛拿着鉴定书,语气带着振奋,“江兰,你用这法子找出铁证,让八爷党的阴谋无可辩驳!苏培盛,立刻带着鉴定书和供词去刑部,提审钱明远和年忠,让他们招出胤禩的全部罪行!”
“遵旨!” 苏培盛躬身应道,拿着文件快步走出御书房。
张廷玉看着鉴定书,对江兰赞道:“姑娘这‘笔迹鉴定’的法子,真是闻所未闻却又字字在理!往后查文书案,都能用得上,这不仅是破了今日的案,更是给朝廷添了个断案的好法子!”
马齐也点头:“林墨的供词更是关键,连胤禩怎么指使、怎么灭口都招了,证据确凿,胤禩再也狡辩不了!这一下,不仅洗清了姑娘和亲王的冤屈,还能彻底清了八爷党余党,新政的路就更稳了!”
江兰躬身道:“两位大人过誉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刘大人细致鉴定,是苏公公用心找人,更是皇上信任,才让铁证得以形成。如今八爷党的阴谋被破,咱们就能更专心地推进新政,让西北的医馆早日建成,让江南的肺痨药方早日推广,让百姓早日受益。”
早朝结束后,江兰回到瑞祥号,江老实和江王氏正等着她。江王氏端来一碗刚炖好的鸡汤:“兰丫头,听说你找到铁证了?皇上还夸你了?快喝碗鸡汤补补,这几天你都没睡好。”
“娘,我没事,” 江兰接过鸡汤,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林墨已经安顿好了,医工说他的伤不重,养半个月就能好。刘大人的鉴定书很详细,刑部提审钱明远和年忠,他们肯定会招。”
江老实拿起桌上的《西北医馆建设计划》,笑着说:“你二哥来信了,说伊犁的医馆地基已经打好了,就等木材从山西运过去,开春就能动工。另外,江南分铺来信,说肺痨药方在安徽已经治好二十人,百姓都夸新政好呢!”
江兰接过计划,在 “木材运输” 旁写下 “十二月十五前到伊犁”,在 “药方推广” 旁写下 “正月覆盖江西”—— 八爷党的阴谋即将被彻底粉碎,新政的路越来越顺,她知道,只要继续坚持,继续用实事说话,大清的百姓定能过上安康的日子。
而此刻的刑部大牢,钱明远看着《笔迹鉴定书》和林墨的供词,脸色惨白,再也撑不住,一五一十地招认了:“是胤禩让我模仿江兰的笔迹,他说只要扳倒江兰和胤祥,就能让我复职…… 伪信写好后,是张敬拿走的,我什么都招,求皇上饶命!”
年忠也跟着招认,把胤禩如何策划、如何收买小禄子、如何灭口林墨的事,全都说了出来。苏培盛将供词整理好,送到御书房,胤禛看着供词,拿起朱笔,在上面批下 “胤禩阴谋败露,罪证确凿,着即圈禁于廉亲王府,听候发落”,语气带着坚定。
夜色渐深,瑞祥号的西厢房还亮着灯。江兰坐在桌前,整理着《江南肺痨药方推广进度折》,上面写着 “安徽治愈二十人,江西已准备好药材,正月初开始推广”。她知道,八爷党的阴谋即将落幕,新政的未来一片光明。有笔迹鉴定的铁证,有人证的指证,有皇上的支持,有所有支持新政的人在身边,她定能继续推进十年计划,完成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让大清走向更强盛的未来。
御书房内,胤禛看着窗外的夜色,手里拿着江兰的《笔迹鉴定书》,嘴角露出笑意。他知道,江兰不仅带来了现代的知识,更带来了务实的做事方法,这不仅是破了一个案子,更是为新政注入了新的力量。有这样的人才在,有这样的团队在,大清的新政定能走得更远、更稳,定能实现 “百姓安康、国库充盈” 的心愿。
夜色中,御书房的灯火与瑞祥号的灯火遥遥相对,像两颗照亮未来的星辰,见证着铁证的形成,也见证着新政的胜利。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