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顾逸和铁路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向实验室门口。
四位总师回来了。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笑意,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周临海。
那副厚厚的镜片都挡不住他眼里的光。
“搞定了!”
周临海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他走到顾逸面前,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校领导当场拍板了。”
“经费和实验室你随便用,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
周临海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郑重。
“就一个要求。”
“尽快完成项目,给咱们学校,也给咱们国家,立个一等功!”
旁边铁路的眼睛就没离开过顾逸放在实验台上的那把等离子步枪原型机。
铁路一边伸出手,像是抚摸稀世珍宝一样。
小心翼翼地摸着枪身冰凉的金属外壳,一边压低了声音对顾逸挤眉弄眼。
“小子,听我的,这事儿还没完。”
“现在是给你画大饼的时候,等东西真搞出来了,那才是真金白银的抢人环节。”
他煞有介事地给顾逸科普起来。
“老邱的长安军工,家大业大,底子最厚”
“他们那边的内部福利房,位置都在市中心,出门就是地铁口,懂吗?”
“老郭的龙航科,那是天上飞的,经费从来不缺”
“听说他们内部食堂的大师傅是国宴退下来的,天天换着花样吃。”
“还有老元的631厂,别看他刚才装好人,他们厂里的联谊活动是出了名的”
“每年新入职的年轻工程师,只要是单身,不出半年肯定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铁路嘿嘿一笑,手在等离子步枪的扳机护圈上摩挲着。
“所以啊,你小子心里得有个数,别到时候被他们几句好话就忽悠走了。”
顾逸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这些国之栋梁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接地气的“隐藏福利”。
他挠了挠头,有些哭笑不得。
“铁路首长,我现在就想把东西做出来。”
“想那么多,头疼。”
铁路哈哈大笑,用力拍了一下他的后背。
“你小子,真实在!”
新的实验室很快就准备好了。
全校最高规格的保密等级,门禁系统需要虹膜加指纹双重验证。
里面的设备更是崭新得能晃出人影,许多仪器顾逸之前只在最前沿的学术期刊上见过图片。
有了充足的经费和顶级的设备,顾逸再无后顾之忧。
他坐在主控台前,双手在光屏键盘上飞快地舞动。
一行行复杂的代码和数据流瀑布般地在屏幕上刷新。
他脑海中那张完美的设计图纸,正在被一点点地具象化。
转化为可以被机器识别和制造的工程蓝图。
四位总设计师则像四个好奇宝宝,寸步不离地围在他身后。
有时候,他们是顾逸最得力的助手。
能在他提出一个模糊概念时,立刻联系到最合适的材料与工艺。
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四个最能“吵”的学生。
“不对不对!”
邱少华指着屏幕上一个复杂的模块布局,眉头拧成了疙瘩。
“等离子能量调节模块的布局太激进了,应该留出更多的冗余空间,保证稳定性!”
郭明远立刻反驳。
“老邱你这是地面思维!我们搞航空的,一克重量都得计较半天。”
“小顾这个设计最大程度地优化了空间利用率,我看行!”
元志超也加入了战局。
“你们都别争了,得考虑量产问题。这么复杂的结构,加工难度太高,成本下不来啊!”
“成本是问题吗?这是划时代的装备!不计代价也要搞出来!”
“你说的轻巧……”
眼看着三位加起来快两百岁的老专家又要吵得面红耳赤,顾逸只好无奈地停下手里的工作。
他调出一组仿真数据,在屏幕上展示出动态的能量流动模拟图。
“三位首长,请看这里。”
“我设计的这个循环散热结构,可以将模块核心温度稳定在阈值以下”
“所以不需要额外的冗余空间。”
“而且这个模块是一体化铸造,虽然对工艺要求高”
“但一旦生产线成型,良品率和效率反而会超过传统的分体式结构。”
看着模拟图中那条平稳得不像话的温度曲线,还有顾逸给出的详尽数据,争吵声戛然而止。
三位总师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服气和一丝丝的震撼。
这小子,不仅有天马行空的设计思路,更有滴水不漏的理论论证。
他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提前想到了,并且用最优的方式解决了。
这样的场景,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几乎每隔一两个小时就会上演一次。
从“聚变核心的散热方式”到“外骨骼关节的力矩分配”。
几位总师的争论几乎涵盖了装备的每一个细节。
而每一次,最终都由顾逸拿出无可辩驳的方案,平息所有争议。
至于铁路,他对这些复杂的图纸和数据毫无兴趣。
在征得顾逸的同意后,他抱着那台旧的等离子步枪原型机。
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配套的地下靶场。
每天都能听到靶场里传来“嗡嗡”的轻响。
他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不知疲倦地熟悉着这件未来武器的每一个特性。
两天后,全新的设计图纸正式定稿。
接下来的五天,整个国防科大相关的院系都被调动了起来。
一场史无-前例的协同制造就此展开。
邱少华亲自带队,负责攻关难度最高的微型聚变核心。
郭明远则发挥他在航空材料和结构力学上的优势,主导外骨骼关节与动力系统的制造。
其他的导师和教授们,也各自认领了不同的零件制造任务。
整个地下实验室变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精密工厂。
顾逸是这个工厂的总指挥,哪里出现问题,他就会立刻出现在哪里。
第五天的傍晚。
地下靶场内灯火通明。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灼灼地盯着靶场中央的那个金属支架。
支架上,一套崭新的多功能战锤动力装甲静静地矗立着。
它通体呈现出一种深邃的金属灰色。
装甲接缝处和能量管线中,隐隐有淡蓝色的光泽在缓缓流淌。
充满了科幻感和无与伦比的力量感。
旁边的武器架上。
全新的等离子步枪也完成了最后的组装,枪身上的蓝色辉光与装甲交相辉映。
邱少华缓缓走上前,伸出手,似乎想要触摸一下这件由他们亲手缔造的奇迹。
可他的手在距离装甲表面还有几厘米的地方停住了,指尖在微微颤抖。
激动。
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胸腔里剧烈跳动的心脏,转过头,声音有些沙哑。
“先测等离子步枪的能量束速度!”
“这是最关键的数据!”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这确实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话音刚落,一道身影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是铁路。
他一把抢过武器架上的等离子步枪,动作熟练地检查了一下能量匣。
“我跟这装备熟,不用你们动手!”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这几天在靶场里可没白待,他对这把枪的脾气已经摸得差不多了。
众人见状,也都没有反对。
铁路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他没有穿戴厚重的动力装甲,甚至连配套的战术头盔都没戴。
他就穿着一身作训服,走到了射击位。
百米之外,光电雷达测速靶的靶心亮起了红点。
铁路举起步枪,枪托抵在肩窝,身体微微前倾,构成一个稳固的射击姿态。
他眯起一只眼,通过步枪自带的十字准星,将远处的靶心牢牢套住。
整个靶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连呼吸都刻意放缓了。
铁路扣下了扳机。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也没有炫目的火光。
只有一声极其轻微的“嗡”声,仿佛夏夜里蚊虫的振翅。
一道细长的蓝色能量束,从枪口一闪而过。
它快到极致,几乎在出现的同时,就已经击中了百米外的靶心。
靶心中央瞬间被熔穿出一个光滑的圆孔,边缘还残留着高温灼烧的痕迹。
负责操作光电雷达测速系统的那名年轻士兵,死死地盯着面前的显示屏。
屏幕上,一串数字疯狂跳动,最终定格。
士兵的瞳孔猛地收缩,他倒吸一口凉气,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景象。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太过激动,声音都变了调,用尽全身力气大喊。
“报告!”
“等离子能量束速度……超过5000米每秒!”
话音落下,整个地下靶场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得脑子一片空白。
普通步枪子弹的出膛速度,不过六七百米每秒。
以穿透力着称的反器材狙击步枪,子弹初速也就一千六百米左右。
就连主战坦克发射的穿甲弹,最高速度也才一千七百米每秒。
而现在,这个数字,是五千!
喜欢科技强军:开局点出战锤动力装甲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科技强军:开局点出战锤动力装甲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