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家的,听说闺女女婿回来了?”
“哟!长河比以前更精神了!比电视上还有派头!”
“麦麦,快让孩子给我瞧瞧!哎呦呦,这大眼睛,随你!这小脸胖乎乎的,真有福气!”
“嫁了长河这么好的对象,生了个这么可爱的孩子,麦麦你好福气呦!”
屋子里热闹起来。
女人们围着孩子和沈麦麦,七嘴八舌,夸孩子,夸女婿,问长问短。
沈麦麦笑着应答,把陈曦抱给大家看。
小陈曦经过“历练”,似乎对这场面更加适应了。
她窝在妈妈和姥姥怀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这群陌生的姨、妗妗、姥姥们,时不时露出甜美可爱的笑容,引得大家连连夸赞。
男人们则团团围住陈长河。
“长河,回来了好!回来过年热闹!”
“你在外面干的大事,咱们都听说了,给咱们老家人长脸了!”
“听说麦麦现在也管着老大一个公司呢,真的假的……真的啊?这妮子跟着你,真是学本事了!”
陈长河和沈麦麦被包围着。
沈文山和郭英则忙前忙后地招呼,倒水、拿瓜子花生、洗水果,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
女儿女婿有出息,受人尊敬,这在他们看来,是比什么都有面子的事情。
家里的场面,与前天晚上在陈庄村家里时几乎如出一辙。
乡亲们用他们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他们的亲近、好奇与敬佩。
人流络绎不绝,走了一拨,很快又来一拨,堂屋里、院子里,总是聚着人。
热闹一直持续到中午饭点。
见沈文山和郭英在厨房里做了一堆丰盛的菜肴,马上要开饭了,乡亲们才意犹未尽地陆续散去,各自回家吃饭。
中午这顿饭,算是自家人的团圆饭,气氛轻松了许多。
沈文山高兴,还拉着陈长河喝了几杯酒。
饭桌上,聊的都是家长里短,以及两个食品公司的事情。
吃了饭,碗筷还没完全收拾利索,下午的第一波客人就上门了。
有些人是上午来了,下午又来的。
有些则是上午不在家,或者没听到消息,刚刚听说后赶来的。
“听说麦麦和长河回来了,我们过来看看!”
“这就是曦曦吧,快让姥姥抱抱……”
“长河现在可是大忙人,能见一面不容易啊……”
于是,倒水、递烟、寒暄、逗孩子……同样的流程再次上演。
客厅里依旧人声鼎沸,瓜子皮嗑了一地又一地,暖水瓶里的水烧了一壶又一壶。
陈长河和沈麦麦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笑容,一一回应着大家的关心和问候。
他们理解,这就是乡村的人情世故,是维系宗族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
这种密集的、略显疲惫的社交,是衣锦还乡必然要经历的“甜蜜的负担”。
就这样,客人来来往往,家里的人气一直旺到下午三四点钟,才逐渐有回落的趋势。
看着窗外天色渐晚,陈长河和沈麦麦便起身向沈文山、郭英告辞:“爸,妈,时候不早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行,路上慢点!”
郭英叮嘱着,又把一个提篮塞给沈麦麦,让她带回去。
里面都是她今天下午刚刚炸的丸子和酥肉。
陈长河则抱着已经有些困倦、不住打哈欠的陈曦。
一家三口,踏上来时的乡村水泥路,回到了家里。
年三十的清晨,各个村庄在零星的爆竹声中苏醒。
吃过早饭,陈长河一家人便开始了过年的重要仪式——贴春联,挂灯笼。
陈守军搬来梯子,陈长江负责扶稳,陈长河则拿着熬好的浆糊和崭新的大红春联。
沈麦麦和孙秋巧带着陈敏和陈曦,在一旁帮着看位置是否端正。
大门和屋门都贴上了寓意吉祥的春联和威武的门神,大门上方还挂起了两盏大红灯笼和几条小彩灯,将喜庆气氛拉满。
下午,是家族祭祖的时间。
陈氏祠堂里,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长辈在前,陈长河、陈长江等晚辈紧随其后,按照长幼辈分,向列祖列宗的牌位行叩拜礼,献上祭品,祈求祖先庇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
祠堂祭祖结束后,大家又带着香烛纸钱和鞭炮,前往各自的祖坟进行祭扫。
清理杂草,添上新土,焚香叩拜,请家里的老人在新年之际,回家过年。
每逢这个时刻,从村庄到田野,各处的空气中都弥漫着香火和硝烟的味道,充斥着浓浓的传统情怀。
晚上,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年夜饭。
在陈长河三个男人去祠堂祭祖、祖坟祭扫的时候,孙秋巧和沈麦麦就忙着张罗,准备了一大桌子丰盛的菜肴。
鸡鸭鱼肉,荤素搭配,应有尽有。
一家人围坐在暖意融融的屋里,推杯换盏,笑语欢声。
电视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节目声音常常被家人的谈笑声掩盖,但也是除夕夜不可或缺的背景音。
饭后,陈长河和陈长江搬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各式烟花,在院子里燃放。
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开,映亮了小院,也引来了村里孩子们阵阵欢呼。
陈曦被妈妈裹得严严实实地抱在怀里,仰着小脑袋,看着漫天华彩,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惊奇。
到了大年初一,拜年走亲戚正式开始。
陈守军、陈长河、陈长江爷仨开着车,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高档烟酒、营养品、云海市带来的特色点心等,开始了紧凑的行程。
得益于村村通的水泥路和便利的交通工具,他们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家亲戚。
每到一处,都受到主家极其热情的招待,热茶、糖果、瓜子瞬间摆满一桌。
大家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询问彼此的生活近况。
虽然每家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浓浓的亲情正是在短暂的叙旧中延续。
每从一家亲戚家里告辞时,陈长河都会留下一个厚厚的红包。
遇到有老人的,就说“一点心意,孝敬您老人家,买点喜欢的吃穿”。
遇到家里只有同辈和孩子的,就说“这是给孩子的压岁钱,祝孩子学习进步,健康长大”。
这份沉甸甸的心意,也让亲戚们都倍感温暖。
喜欢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回九零,带着青梅读大学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