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当天下午,卢比埃展映厅场场爆满。
越来越多的影迷通过口口相传,得知这部来自一位东方年轻导演的短片。
它与以往的东方电影不同,没有表现落后的社会状况,没有愚昧的角色,也没有乡土情怀,更不涉及大时代的悲剧故事。
这是一部现代悬疑短片。
环形叙事结构,悬念不断,细节处处可见。
口碑持续上升。
接下来几天,《调音师》虽然没有连续放映,但每天仍有多个场次,影片在影迷心中的评价不断攀升。
第五天,好消息传来——组委会正式通知孙祺,《调音师》已入围,具备评奖资格。
一些欧洲媒体也开始关注这部短片。
首先发表评论的是戛纳电影节官方期刊,文章称赞《调音师》:
“一部少见、艺术张力极强的悬疑惊悚短片。
虽然故事简短,却非常精致。
无论在叙事结构、色彩运用、音乐搭配等技术层面,还是在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上,都堪称经典,是本届电影节短片单元中最令人惊喜的作品。”
根据大量观众投票,该刊给《调音师》打出了3.0的高分。
戛纳电影节期刊采用4分制评分,历届参展影片中得分超过3分的极少,足以看出业内对这部短片的认可。
甚至有媒体开始预测本届电影节短片奖项。
比如《巴黎周末》撰文表示:
“一位来自神秘东方的年轻导演,为我们带来了令人惊艳的作品《调音师》。
我可以肯定地说,它是本届电影节最出色的短片,毫无争议,也是短片金棕榈奖的最强竞争者。”
还有多家龙啯媒体也进行了转载报道,不过用词较为委婉,篇幅也不大。
当时,国内电影界主要关注的是长片作品。
在那个阶段,短片通常被认为是新人导演的练习作品,很多观众并不了解,因此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调音师》在戛纳引起了热烈反响,孙祺本人反应不大,倒是田壮主任显得非常兴奋。
接下来几天,他脸上一直带着笑容,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这段时间,不少制片商开始频繁联系孙祺。
虽然报价都不高,但毕竟这是一部短片,再加上那时网络视频平台还没发展起来,无法通过线上版权获得可观收入,所以价格上不去也是正常的。
其中最有诚意的是试金石影业的购片代表约翰。
他特意向公司申请了更高的预算,主要是想和这位潜力无限的年轻导演建立良好关系。
尽管对方诚意十足,孙祺并没有立刻答应。
虽然卖不出高价,但哪怕一点收益也是收益。
万一《调音师》最终获奖,价格翻倍也完全有可能。
毕竟,没人会拒绝更多的收入。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五月二十八日,第六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当天。
下午五点,红毯仪式正式开始。
与开幕式不同,闭幕式的参与者数量明显减少,毕竟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参加的场合。
后来国内一些明星网红蹭红毯的现象,大多出现在开幕式,只要有关系并付钱就能参与。
这次孙祺自然走上了红毯。
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走红毯,规格远超国内的百花奖。
他和田壮主任都穿着纯黑色西装,一老一少面带微笑,从容地走过红毯。
一路上闪光灯不断,纷纷对准孙祺。
两边的影迷即使不认识他,也热情地欢呼。
进入会场后,工作人员引导他们坐在第四排靠近过道的位置。
田壮主任低声告诉孙祺,戛纳这种国际电影节的座位安排很有讲究:第一排是组委会、评委和知名导演、明星;热门获奖剧组紧随其后;然后是其他入围影片的剧组和电影人;最后是特批进场的记者和观众。
他们坐在第四排,属于中前位置,算是比较受关注的区域,但和前两排的热门剧组还有一定距离。
大约三十分钟后,原本空荡的剧场渐渐坐满了人。
颁奖典礼准时开始。
戛纳电影节的规则很特别,所有奖项都不设提名名单,这意味着所有入围影片都有可能获奖,悬念一直保留到最后一刻。
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届评审团成员。
评审团主席是英国导演史蒂芬·弗雷斯,银发整齐,举止得体。
其他八位评审来自不同国家,都是业内顶尖人物。
除了曾在酒店晚宴见过的张曼玉,孙祺对其他人并不熟悉。
这个横跨五大洲的评审团阵容堪称强大,九人登场时,现场热烈的掌声便是最好的证明。
颁奖环节开始后,按照惯例,先颁发一些次要奖项。
第一个公布的是“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的多个竞赛单元之一。
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戛纳设有主竞赛、一种关注、短片竞赛等八个单元。
孙祺的《调音师》原本可以参与前四个单元,但他最终选择了最受关注的主竞赛单元。
颁奖嘉宾上台后没有公布候选名单,直接宣布获奖作品——《加州之梦》,导演是来自罗马尼亚的电影人。
接下来颁发的最佳短片评委会奖,则由一位新加坡青年导演获得。
当进入主竞赛单元的第一个奖项——最佳短片金棕榈奖时,孙祺不自觉地屏住呼吸。
这正是《调音师》参选的奖项。
尽管这几天他表现得从容淡定,但走到最后一步时,他还是忍不住紧握双拳。
旁边的田状主任察觉到了他的紧张,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带着经验丰富的笑容,仿佛在给予他力量。
就在孙祺稍微放松时,登台的颁奖嘉宾让他猛地一怔——只见巩俐身着白色露肩礼服,优雅地走向麦克风:“大家好,我是巩俐……”
孙祺刚缓和的神经瞬间再次紧绷,耳边只回荡着巩俐那句标准的中文致辞,其余内容都模糊不清。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孙祺就被尿意惊醒。
他迷迷糊糊地穿上拖鞋,走进卫生间,解决完后又打着哈欠回到床边。
突然感到口渴,便伸手从床头柜上摸到一个瓶子,没看清楚就仰头灌了一口。
“呸——咳、咳!”
一股辛辣味直冲舌尖。
——是酒!
借着微弱的晨光,孙祺低头一看,是昨晚喝的白兰地。
怎么连瓶子都被他带回来了?
他努力回想昨晚发生的事情。
颁奖典礼上,他晕乎乎地上台领奖,脚步轻飘,连说了什么感谢的话都记不太清,大概只是客套话。
不过,颁奖嘉宾巩俐不仅在台上对他说了句“加油”,还在后台等他,认真地交换了联系方式,这让孙祺有些意外。
颁奖结束后,田状主任提议庆祝,孙祺也欣然答应。
他、小婷,还有一位校领导,跟着田主任去了当地一家有名的中餐馆。
点完菜,大家讨论喝什么时,孙祺被田主任说了几句,一时兴起,脱口而出:“上酒,要最烈的!”
昨晚的事情大多记不太清,但这句话他记得特别清楚。
田主任笑着点了一瓶干邑白兰地,还一本正经地讲起经验:“来法国喝烈酒,就得喝这种正宗的干邑白兰地。
那些xo、路易十三都是炒作出来的,喝的是面子;这种本地家庭酿造的,喝的是里子。”
孙祺对洋酒不太懂,喝什么都行,当时只觉得开心。
虽然因为获奖有点兴奋,他还是保持了一些理智,特意问了一句:“这白兰地多少度?”
“嗯,40度。”田主任认真回答。
孙祺听了,不以为意地笑了。
他以前白酒也喝过不少,40度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
开瓶时,田老头问孙祺打算怎么喝。
加冰,还是兑点别的?
孙祺一听就不高兴了。
冰块不就是水吗,调酒不就是加雪碧嘛。
这不是瞎搞吗?
作为一个东北人,让他往酒里加水,不管是什么酒,都是对他最大的不尊重。
孙祺直接摆手,一口拒绝。
拿起杯子,直接喝起来。
第一杯,他感谢大家这半个月的辛苦,一口气喝了半杯。
感觉还不错。
有点辣,但没有白酒那么冲,口感更柔和顺滑,带着独特的橡木香,舌尖回味时还有一丝甜。
嘿,还真不错。
孙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杯接一杯,最后一瓶不够,又续了一瓶。
他觉得自己还挺清醒,思路清晰,头脑清楚。
心里还想着,这外国的烈酒也就这样。
等第二瓶快喝到一半时,突然感觉身体不受控制了。
一开始脑子还清楚。
小婷的轻笑,田老头吹牛的声音,
他都听得到,但就是动不了,连手指都抬不起来。
接着一声极不甘心的“**!”
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孙祺靠在床头,又拿起酒瓶,瓶身上全是看不懂的法文。
看了半天,最后摇头苦笑。
“这玩意儿后劲可真大!”
一大早闹这一出,孙祺睡不着了。
回程机票是晚上,还有一整天,干脆再出去走走。
洗漱完,孙祺迎着朝阳走出酒店。
可能是昨天电影节刚结束,大多数影迷都参加了前夜的狂欢,此刻小镇安静得很,和前几天完全不同。
孙祺随意走着,不一会儿就上了滨海大道。
蔚蓝的海面上升起一轮金色朝阳,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孙祺正欣赏着眼前的风景,远处走来两个熟悉的身影。
是之前遇到的那对奇特组合——中年人坐在轮椅上,年轻人在后面推着,两人迎着阳光有说有笑。
不知说了什么,年轻人突然踩上轮椅,操控着高级电动轮椅猛然加速,在孙祺愣神之际,“唰”地从他面前飞过。
“哦耶——”
耳边传来他们愉快的笑声。
孙祺嘴角微扬,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了。
看得出来,这位中年人身体有些不便。
两次相遇,孙祺都没见他动过手脚。
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乐观,这让孙祺十分敬佩。
就在孙祺停下脚步时,那辆电动轮椅又从远处折返回来,停在他面前。
两人向孙祺打招呼。
这些天在法国,只有这句话他听得懂,是“你好”。
“不如——不如——”
年轻人接着又说了一句,孙祺听不懂,只好尴尬地回答:
“呃……oK?”
这次是轮椅上的中年人接话:
“你好,我是非利普,他是阿布戴尔。
他刚才问,你是不是短片《调音师》的导演?”
这句话是日常用语,孙祺听懂了,点头道:
“是的,我是。”
两人相视一笑,显得很高兴。
“我们非常喜欢你的电影,不知能否有幸邀请你共进早餐?”
“当然,是我的荣幸。”
“前面有家餐馆很不错,请跟我们来吧。”
“好,oK。”
路上,孙祺担心自己英语不够用,赶紧打电话叫来了小婷。
三人刚坐下,小婷就到了。
大家边吃边聊。
通过交谈,孙祺得知,两人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非利普是一家公司的董事,家境富裕,几年前在一次滑翔伞事故中四肢瘫痪。
阿布戴尔则是一名普通移民,担任非利普的护工,现在也是他的好朋友。
喜欢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娱乐:截胡少女杨蜜,她要到底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