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半时间,凌家连遭三场丧事,医馆的生意一落千丈。原本还有两个伙计帮忙,但随着生意萧条,凌尘不得不将他们遣散。如今偌大的医馆,就只剩下她一人勉强支撑。
记忆如潮水般退去,凌尘望着镜中的自己,终于明白了这个身体的全部故事。她轻轻触摸着胸前的束带,感受着这具身体十五年来的隐忍与牺牲。
“原来如此...”她喃喃自语,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原主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无奈。
走出卧室,她再次仔细打量这个医馆。药柜上的药材大多已经陈旧,有些甚至已经虫蛀霉变。书架上医书倒是保存完好,但显然很久没有人认真研读了。诊桌上的文房四宝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
她随手拿起一本《本草纲目》,翻开书页,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祖父的批注。另一本《伤寒论》中,夹着父亲留下的诊脉心得。这些珍贵的医学笔记,却被原主随意地堆放在书架上,显然没有好好研读。
通过残存的记忆,凌尘了解到原主虽然从小被迫学医,但天赋一般,对医术也没有太大兴趣。若不是祖父和父亲的严格督促,恐怕连基本的药理都掌握不好。父母去世后,更是无人管束,医术一直停滞不前。
“真是暴殄天物。”凌尘轻叹一声。作为现代顶尖的心外科医生,她深知这些医学经典的珍贵。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古老的方剂和疗法都被证明有科学依据。
她继续翻阅书架,发现凌家的医学收藏相当丰富。不仅有《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还有大量凌家历代行医的心得笔记,记录着许多独特的诊疗经验和秘方。
“这些可是无价之宝啊。”凌尘眼中泛起兴奋的光芒。作为医生,她对知识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在现代,她就是出了名的“卷王”,不仅精通心外科,还自学了中医理论,经常与中医科同事交流经验。
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能够系统学习正宗的中医理论,还能接触到这么多第一手的临床经验,对她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
她走到药柜前,拉开一个个抽屉,仔细检查里面的药材。多数药材已经变质,需要重新采购。她凭着原主的记忆和现代的药学知识,开始分门别类地整理,将还能使用的药材挑选出来。
“三七、当归、黄芪...”她一边整理,一边默念着药材名称和功效。让她惊讶的是,这些知识仿佛与生俱来,只要看到药材,相关的信息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这显然是原主留下的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
整理完药材,她开始打扫医馆。虽然身体还很虚弱,后脑的伤口也在隐隐作痛,但她却干得格外起劲。这是医生的本能——对医疗环境的整洁要求。
打扫过程中,她在诊桌的暗格里发现了一本特别的书册。书的封面没有标题,打开后才发现是祖父的行医日记。里面不仅记录着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还有许多对凌尘医术学习的评价:
“今日教尘儿辨脉,这孩子心思细腻,手指敏感,本是学医的好材料,可惜...” “尘儿对针灸似有恐惧,每次练习都战战兢兢,不知为何。” “教授《金匮要略》,尘儿理解尚可,但缺乏钻研精神,可惜了凌家这么多代人的积累...”
凌尘一页页翻看,心中五味杂陈。原来祖父对原主的期望如此之高,而原主的表现却让人失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主的医术一直停留在基础阶段。
合上日记,凌尘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既然命运让她以凌尘的身份重生,那么她就要替这个身体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不仅要守住凌家医馆,还要将凌家的医术发扬光大。
她重新走到书架前,抽出《黄帝内经》。这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时她就多次想要深入研读,但总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搁置。现在,她有时间可以系统学习了。
就着窗边的光线,她开始认真阅读。让她惊喜的是,虽然文字古奥,但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原主的基础知识加上她现代医学的背景,让她能够很快抓住重点。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她轻声诵读着,完全沉浸在医学的世界里。
不知不觉,日头已经偏西。凌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这才感到腹中饥饿。她简单吃了些干粮,又点起油灯,继续研读。
夜幕降临,医馆内只有翻书声和偶尔的笔记声。凌尘完全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身处异世,甚至忘记了后脑的伤痛。
她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常人不同——原主的肌肉记忆让她对药材、方剂有着本能的熟悉,而她的现代医学背景又让她能够以科学的视角理解中医理论。这种古今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她进步神速。
比如读到“心主血脉”时,她不仅理解中医的心血理论,还会思考心脏泵血功能与血管系统的关系;学习“肝主疏泄”时,她会联想到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情绪影响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让她兴奋不已。她开始用毛笔在纸上做双栏笔记:一栏记录中医理论,一栏写下对应的现代医学解释。渐渐地,她形成了一套融合古今的医学知识体系。
一天,她在研读《黄帝内经》中关于经脉的论述时,忽然有了惊人发现:“这些经络走向,与现代解剖学中的神经血管分布有惊人相似!难道古人是通过解剖发现的?”
这个发现让她对古人的医学智慧肃然起敬。她开始更加认真地研读经典,试图找出更多中西医的契合点。
在整理药材时,她也不仅仅记住性味归经,还会思考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麻黄发汗解表,是不是因为麻黄碱刺激汗腺?大黄泻下,是不是大黄素刺激肠道蠕动?”
这种科研式的学习让枯燥的背诵变得生动有趣。她常常为了验证一个想法,对照多本书籍,比较不同注解,甚至亲自尝药体验药性。
几天后,她已经能够熟练辨识大部分常用药材,理解基础理论,甚至能够模拟诊脉。原主的基本功加上她的学习能力,产生了壹加壹大于二的效果。
然而,她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针灸。原主对针灸似乎有莫名的恐惧,相关的记忆都很模糊。这对想要全面掌握中医的她来说,是个必须克服的障碍。
“先从认穴开始吧。”她找出针灸铜人图和银针,开始对照书籍认穴定位。
让她惊讶的是,人体的穴位分布与她熟悉的人体解剖位置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很多穴位都在神经血管束附近,或者肌肉间隙中。
“足三里...就在腓骨长肌和胫骨前肌之间,腓深神经经过的地方。” “内关...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正中神经位置。”
这种发现让她对针灸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许针灸的作用机制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这个想法让她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
就在她沉浸在学习中时,忽然注意到《黄帝内经》的某一页上,有一个奇怪的标记。那是一个小小的朱砂印记,形状奇特,不像是一般的阅读标记。更奇怪的是,这一页的内容是关于某种罕见的脉象,描述了一种“似死非死,魂魄离体”的特殊状态。
凌尘的心猛地一跳。这种状态...不就是她经历过的穿越吗?难道古人早就发现过类似现象?
她仔细查看这个印记,发现墨色鲜红如血,似乎是用特殊朱砂绘制而成。用手指轻抚,还能感受到微微凸起,仿佛蕴含着某种能量。
这个发现让她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可能找到关于穿越的线索,不安的是这个标记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
她继续翻阅,发现书中还有其他几处类似标记,都出现在讨论“神”、“魂”、“魄”等内容的章节。这些标记形状相似但又略有不同,似乎组成某种序列。
“这到底是什么?”她喃喃自语,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多。
是祖父留下的特殊记号?还是凌家世代传承的秘密?或者...与她的穿越有关?
夜色渐深,油灯的光芒在书页上跳跃。凌尘望着那个神秘的朱砂印记,陷入了沉思。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她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古今结合的医学知识。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女扮男装的身份、没落的医馆、未知的危险...
那个关于“魂魄离体”的记载,是否暗示着这个世界还有更多她不了解的奥秘?这些神秘的朱砂印记,又会将她引向何方?
医馆外,夜风吹过屋檐,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凌尘轻轻合上书卷,目光坚定。
无论前路如何,她都要走下去。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探索医学的无限可能。
这条路,她该如何走下去?
喜欢医念关山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医念关山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