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天的晨曦穿透淡淡的薄雾,将海岛从沉睡中唤醒。阳光尚未变得炽烈,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凉的潮意。林凡在皮毯下醒来,感觉昨日的腰酸背痛缓解了不少。他坐起身,第一件事仍是看向灶膛,添柴,吹燃,看着火焰在垒砌的灶台内安稳地升起,心中便有了底。
早餐是烤热的熏雉肉和土薯干。他慢慢吃着,目光落在储物间内那堆石料和仅完成一小片的石地上。昨日徒手搬运石头的低效和劳累记忆犹新。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变得清晰:他需要一个更好的运输工具,一个背篓。
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但若能成功,将极大提升他后续铺设地面、甚至所有物资搬运的效率。他决定,今天上午的首要任务,就是尝试编织一个背篓。
例行巡视陷阱被赋予了新的期待。他走向那片熟悉的林地,晨露打湿了他的裤脚。第一个陷阱空空如也。第二个陷阱,机关被触发,但猎物再次挣脱,只留下几缕深色的毛发和更明显的挣扎痕迹。他微微皱眉,意识到可能需要调整这个陷阱的位置或伪装。走到第三个陷阱时,他看到了收获——又是一只獾!体型比上次那只略小,但同样强壮,正凶猛地啃咬着腿上的藤蔓。
林凡心中一惊,立刻谨慎地上前结果了它。处理这只獾花费了他不少时间,它的皮毛和油脂依旧是宝贵的资源。肉条挂上熏架,熏肉的库存持续增加。这意外的收获再次提醒他,陷阱的维护和优化同样需要时间投入。
处理完猎物,他来到溪边取水,并查看鱼塘。小鱼们安然无恙,在水中自在游弋,似乎又多了几条小小的身影,这让他倍感欣慰。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正在稳健运行。
随后,他开始了今天的主要任务——编织背篓。他走向那片生长着最坚韧藤蔓的丛林边缘。挑选那些长而粗壮、纤维结实的老藤,用石刀费力地砍下十几根,拖回营地附近。他还收集了一些柔韧的细枝条作为辅助材料。
他坐在树荫下,开始尝试。他没有任何编织经验,全凭想象和摸索。他先取几根最粗壮的藤蔓作为主框架,弯曲成一个大致的圆形作为篓底,交叉处用细藤死死捆紧。然后,他将剩余的藤蔓作为经纬,一根根地、小心翼翼地绕着主框架上下穿梭。
起初,动作极其笨拙。藤蔓不听使唤,常常滑脱,形状也歪歪扭扭。他不得不一次次拆开重来,手指被粗糙的藤蔓磨得生疼。但他极有耐心,反复调整,逐渐找到了一点感觉:需要将藤蔓在湿润状态下进行编织这样会更柔韧,需要保持均匀的力度,需要时不时地收紧已经编好的部分。
整个上午和中午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沉浸在这项繁琐的工作中。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指尖的藤蔓交织上。直到日头偏西,一个虽然粗糙丑陋、形状不甚规则,但结构看起来相当结实、深度及腰的藤条背篓,终于在他手中诞生了!他甚至还费力地编出了两根相对宽厚的背带。
他迫不及待地想试试效果。他将空背篓背在背上,调整了一下背带,虽然粗糙的藤条硌着肩膀,但解放双手的感觉太好了!他立刻带上这个新工具,再次前往溪边。
有了背篓,收集石头的效率大大提升!他不必再一次次弯腰抱起几块石头往返,而是可以一次性挑选十几二十块合适的石头装入背篓,然后背负着返回储物间。虽然重量沉甸甸地压在肩上,但单次运输量远超昨日,往返的次数大大减少。
他来回运输了两趟,储物间内的石料堆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起来。肩膀被勒得生疼,但他心中充满了工具革新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傍晚时分,他已筋疲力尽,但成果显着。石料已经足够他铺设相当大一块面积。他没有贪多,停了下来。
照例去海边赶海,收获了一些贝类。晚餐是用新灶台炖的獾肉汤,加入了一些贝肉提鲜,味道浓郁而温暖。
夜幕降临,油灯被点燃,放在灶台上。昏黄的光晕照亮了储物间内新增加的巨大石料堆和那个歪歪扭扭却意义非凡的藤篓。林凡就着灯光,检查了一下背篓的结构,用剩余的藤蔓在一些看起来薄弱的地方进行了加固。他也检查了熏肉的情况,给它们翻了面。
他坐在石料堆旁,看着自己的成果。一天之内,他收获了一只獾,成功编织出了第一个运输工具,并高效地收集了大量的铺地石料。
进展不再是蜗牛爬行,而是有了一个明显的加速。这一切,都得益于那个灵光一现的想法和随之付出的耐心编织。
他意识到,在这孤岛求生中,制作合适的工具,往往比单纯付出体力更为重要。好的工具是力量的倍增器,是效率的催化剂。
他知道,明天,他将开始大规模铺设地面,用这些石头,一步步将储物间变得干燥、平整、坚实。肩膀或许会疼痛,但心中充满期待。
吹熄油灯,他回到主屋躺下。身体的疲惫如同厚厚的毯子,但精神却因今天的突破而活跃。屋外,万籁俱寂,只有永恒的海浪声轻轻拍岸。
在这片孤独的天地里,他不仅用双手建造家园,更用智慧制作工具,一点点地拓展着自身能力的边界。那粗糙的藤篓,静静地立在黑暗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象征着他在这条艰难生存之路上,又一次迈出的坚实而聪明的一步。脚下的路依然很长,但他行走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
喜欢孤岛求生:从零纪元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孤岛求生:从零纪元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