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瞳部落的“朋友”身份,为程然和孟婷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被安置在村落边缘一处闲置的圆顶土屋内,虽然陈设简陋,只有铺着干草的土炕和几个石制台架,但坚固的墙壁和遮风挡雨的屋顶,已远胜海滩边的临时营地。
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在这片山谷中相对自由活动的权利,以及——学习的资格。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理解这个文明的第一步。阿莱成了他们最热心的老师。每日清晨,他都会拄着木杖来到他们的土屋前,开始“授课”。他指着天空、大地、河流、火焰,重复着部落的词语;他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导他们狩猎相关的词汇;他带来部落日常使用的工具、采集的植物、烹制的食物,一一讲解。
程然和孟婷如同两块干燥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些陌生的音节和含义。程然记忆力出众,尤其对狩猎、工具制作和地形描述类的词汇掌握迅速。孟婷则对植物、草药和日常生活的用语更有天赋。他们也开始尝试用更复杂的短语和手势结合,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时常闹出笑话,但交流的壁垒正在一点点被打破。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他们也谨慎地展示着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无形的“回礼”,也是巩固地位的方式。
程然注意到部落虽然拥有精良的黑曜石矛尖和燧石工具,但陶器制作技术似乎刚刚萌芽,他们使用的陶器厚重生涩,容易开裂。他征得长老同意后,在村落一角重新建起了一座小型陶窑。他并没有藏私,而是邀请了几位对制陶感兴趣的部落年轻人,从选土、揉泥、盘筑到烧制,一步步演示。当第一批轻薄、坚固、器型规整的陶碗陶罐出窑时,引来了众多金瞳族人的围观和赞叹。那位负责日常物资管理的老妪长老(他们得知她名叫“萨姆”,意为“智慧之眼”)亲自来看过,眼中满意之色毫不掩饰。
孟婷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了对部落周边植物的考察上。在萨姆长老的默许和一位对植物颇有研究的年老妇人(名叫“伊姆”,意为“大地之息”)的陪同下,她系统地探查了山谷及周边区域的植被。她辨认出几种部落尚未利用、但营养价值很高的块茎植物,并指导妇女们如何安全地处理和烹煮。她还发现,金瞳部落虽然已经驯化了几种作物,但种植方式粗放,产量不高。她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更合理的间距、简单的堆肥方法,并成功地用自己带来的“史前小麦”种子,在伊姆长老的小块园圃里进行了更精细的试种。伊姆长老对孟婷带来的新植物和种植理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然而,融入并非一帆风顺。部落中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两个外来者抱有善意。尤其是以那位名叫“雷”的健壮中年长老(他是部落的狩猎首领)为首的一些年轻猎手,他们对程然独自击杀拉克尔的传说始终抱有怀疑,认为那更多是运气和陷阱的功劳,而非真正的勇武。他们看向程然的目光时常带着审视和不易察觉的挑衅。
程然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但他选择隐忍,将精力专注于学习和观察。他隐约感觉到,那块被大长老称为“拉克尔之心”的暗金色组织,似乎并不仅仅是象征物。有几次,当他独自摩挲那温润的材质时,能感到一丝微弱的、难以言喻的暖流渗入掌心,随之而来的则是脑海中那预判能力使用后留下的空白区域传来隐约的刺痛和晕眩感,仿佛两种力量在相互冲突或融合。这让他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探究。
日子在学习和劳作中悄然流逝。程然的弓箭技术越发纯熟,他甚至尝试用部落提供的材料,制作了一把威力更大的硬木长弓,并在一次小范围的演示中,百步外精准射中了悬挂的果实,让包括雷在内的部分猎手收起了部分轻视。
孟婷与伊姆长老的关系日益密切,她不仅学习着金瞳部落积累的庞杂植物知识,也开始系统地用炭笔在刮削光滑的兽皮上记录自己的发现和两种语言的对照词汇。她意识到,这片山谷的生态系统极其独特,许多植物都蕴含着未知的特性。
某天傍晚,阿莱带来一个消息。天空堆积起了厚重的、铅灰色的云层,风中也带上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湿冷气息。大长老观测天象后宣布——“谷雨季”即将来临。那将是持续数十个日夜的连绵暴雨,河流会暴涨,部分低洼地区将被淹没,狩猎和采集会变得极其困难,是部落每年都要严阵以待的艰难时期。
部落开始忙碌起来,加固房屋,检查排水,储备更多的柴火和食物。
程然和孟婷站在自己的土屋前,望着忙碌的人群和阴沉下来的天空。他们知道,安逸的学习期结束了。即将到来的谷雨季,不仅是对部落生存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这两个“客人”价值的真正检验。他们必须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能在危机中贡献力量的合作者。
风雨欲来,山谷中的气氛,悄然变得紧张而凝重。
喜欢史前岛主:从零开始的文明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史前岛主:从零开始的文明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