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的轨道与无形的电波,如同坚实的骨架与灵敏的神经,重塑着帝国的身躯。而在林宸的擘画下,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开始启动,旨在为这具庞大的躯体注入永不枯竭的创新活力。与此同时,帝国迅猛发展的隆隆脚步声,终于清晰地传到了西方,引发了旧大陆的剧烈震颤。
一、 专利初行,百工竞彩
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在新建成的“大明专利总局”门前举行。永昌帝朱慈烺亲自题写的匾额下,林宸与首任专利总局督办(由一位精通律法且支持新政的官员担任)共同接过了第一批获得“大明专利文凭”的申请文书。
这些文书并非来自格物院,而是来自于民间!
一位苏州的巧匠,改进了传统织机的梭箱结构,使效率提升两成;
一位景德镇的窑工,摸索出新的釉料配方,烧制出的瓷器色泽更加绚丽稳定;
一位福建的船匠,设计了一种更利于破浪的船首造型……
他们并非显赫的学者或官员,只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与灵光一闪,做出了有益的改良。在过去,他们的技艺或许会被行会垄断,或许会因模仿而迅速贬值。但如今,《大明专利律》给予了他们为期十五年的专营保护。
“陛下立法,意在激励天下百工,尽展其才!”林宸在仪式上高声宣告,“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新器、新法,无论出身,无论巨细,皆可受此律保护!望我大明能工巧匠,竞相迸发,使我华夏器物之利,冠绝寰宇!”
消息传出,天下震动。尤其是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之地,无数工匠、作坊主奔走相告,钻研技术、改进工艺的热情被空前激发。一种基于利益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浪潮,开始在大明基层涌动,与格物院自上而下的引领,形成了有力的互补。
二、 新陆深耕,文明交汇
“新金陵府”已不再是那个风雨飘摇的简陋营地。城墙初具规模,城内街道纵横,官署、仓库、工坊、市集、乃至由随行僧侣道士建立的庙宇,一应俱全。来自大明的移民与本地被吸纳的土着杂居,一种独特的混合文化正在悄然孕育。
郑森作为知府,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并未强行推行大明的一切,而是采取了灵活的策略:
· 承认部分归顺土着部落对传统猎场的权利,但要求其遵守府衙法令。
· 设立“互市”,用铁器、布匹、瓷器与土着交换毛皮、药材、玉米种子,甚至雇佣土着作为向导和辅助劳力。
· 开办“义学”,不仅教授移民子弟,也招收土着孩童,传授汉语、算术及大明礼仪,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融合。
与此同时,施琅率领的探险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沿着一条大河(类似萨克拉门托河)深入内陆,发现了更加广阔肥沃的中央谷地,并成功与一个势力较为强大的内陆部落联盟建立了联系。这个联盟对来自东方的、拥有强大武力与新奇物品的明人既敬畏又好奇,初步表达了贸易与结盟的意愿。
“新金陵”这颗钉子,正在牢牢楔入新大陆,并以其为中心,将大明的影响力如同涟漪般扩散开去。
三、 西夷震恐,使节再来
大明在新大陆的迅猛发展、铁甲舰的传闻、以及通过贸易渠道零星流入欧洲的精致工业品(如标准化零件组装的钟表、质量远超欧洲的廉价钢铁制品),终于在欧洲各国的宫廷和东印度公司总部引发了真正的恐慌。
里斯本、伦敦、巴黎、海牙……以往充斥着对东方财富贪婪议论的场所,如今被一种焦虑乃至恐惧的气氛所笼罩。
“他们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用几门大炮就能吓唬的古老帝国了!”一位法国海军将领在凡尔赛宫的军事会议上疾呼,“他们在造船、在铸炮、在开拓!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必须采取行动,否则整个东方,乃至新世界的财富,都将与我们无缘!”
“他们的技术……那些不需要风帆的船,那些瞬间传递消息的铁线……我们甚至无法理解!”一位荷兰学者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上绝望地说道。
在巨大的压力下,欧洲各国暂时搁置了彼此间的矛盾。一支由荷兰主导,联合了葡萄牙、英国(东印度公司代表),甚至罕见地包含了法国观察员的“联合使团”,再次扬帆东来。与上一次试探性的、暗藏机锋的访问不同,这一次,他们携带了各国君主或执政亲笔签署的、措辞更为“平等”甚至略带“恳请”的国书,目的也更加明确:不惜代价,获取技术,或至少,延缓大明扩张的步伐。
四、 帝心似铁,宸谋如海
联合使团即将抵达的消息,通过电报迅速传至帝都。
养心殿内,永昌帝朱慈烺看着枢密院呈上的简报,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笑意:“哦?红毛夷这次倒是学乖了,知道联起手来了?看来,是被我大明的船坚炮利打疼了。”
林宸立于一旁,神色平静:“陛下,西洋诸国,畏威而不怀德。此番前来,无非是缓兵之计,或想窥探我虚实。其狼子野心,绝不会因几句谦卑的言辞而改变。”
“镇国公以为,该如何应对?”
“陛下,可准其依礼觐见。然,需严定规矩:其一,使团活动范围严格限制于驿馆及指定路线,由东厂与锦衣卫严密‘陪同’。其二,格物院、各大船厂、军工重地,绝不允许其靠近半步,违者格杀勿论。其三,交涉之中,可谈贸易,可议航道,然核心技术,寸步不让。正好可借此机会,让其亲眼看看,我大明今日之强盛,绝其非分之想!”
朱慈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善!便依镇国公之言。朕也要让这些西夷看看,何为天朝气象!让他们知道,这寰宇之大,已非其等可以肆意妄为之时代!”
五、 风云再聚,砥柱中流
帝国的力量,如同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内部结构愈发紧密坚韧,外部锋芒愈发锐利无匹。专利制度激发着民间的活力,新大陆的根基日益牢固,而西方世界的联合觊觎,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大明如今令人生畏的地位。
林宸知道,接下来的外交交锋,将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它没有硝烟,却同样凶险,关乎国格,更关乎未来的战略空间。
他站在宫中高处,远眺南方,仿佛能看到那支正驶向大明的西洋联合舰队。他的目光平静而深邃,充满了历经风雨后的从容与自信。
帝国的巨舰已调整好风帆,加固了龙骨,无论是惊涛骇浪,还是暗流漩涡,都将无畏前行。因为这艘船的舵手,深知航向;因为这艘船的龙骨,由亿万人的智慧与力量铸就;更因为这艘船的前方,是必将被照亮的、更加广阔的深蓝。星火已成燎原,其光灼灼,足以令任何窥伺者,为之目眩神摇。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