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联合使团的铩羽而归,如同一阵强烈的东风,将大明帝国已然崛起的讯息,无可阻挡地吹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帝国并未因此而自满,反而借着这股势头,将内部的革新与外部的开拓,推向了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层面。
一、 星火燎原,民智勃发
《大明专利律》的颁布,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至帝国肌体的最末梢。
江南丝织重镇,一位老匠人凭借其改良的提花机结构,获得了首张“织造类”专利文凭。不仅自家工坊生意兴隆,更引得官办织造局上门寻求技术授权,昔日秘而不宣的“绝活”,如今成了可以明码标价、光宗耀祖的资本。
河北矿场,几名矿工根据多年经验,鼓捣出一种更安全高效的井下通风与支护方法,虽无高深理论,却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事故率。此法经格物院派员核实改良后,被授予专利,并迅速在帝国各大矿场推广,救人性命无数。
甚至连农事领域,也有老农因培育出抗倒伏的稻种,或设计出更省力的灌溉翻车而获得嘉奖。
这些来自民间、源于实践智慧的“微创新”,虽不及格物院的成果惊天动地,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整个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磅礴力量。“格物致用”的思想,不再仅仅是庙堂之上的口号,而是变成了市井工匠、田间老农也能触摸到的现实利益与荣誉。一种尊重技术、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形成。
二、 金鳞破浪,海军新篇
天津军港,船坞内灯火通明。在“海蛟一号”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吸收了所有经验教训的第一级真正意义上的内燃机动力战舰——“金鳞级”巡洋舰的首舰“破浪号”,已完成最后的舾装,即将下水。
与以往任何战舰都不同,“破浪号”拥有一个更加流畅的钢铁舰首,甲板上没有林立的帆樯,只有低矮的指挥塔、粗壮的烟囱以及旋转炮塔的基座。其动力核心,是两台经过进一步优化的卧式四缸船用内燃机,驱动着两侧巨大的铜质螺旋桨。
下水仪式由永昌帝朱慈烺亲自主持。随着香槟酒瓶在舰首摔碎,巨大的舰体在滑道上缓缓移动,最终优雅地切入水中,激起千层浪花。
“升火!试航!”随着舰队司令黄龙(已晋升海军元帅)一声令下,“破浪号”的烟囱冒出了淡淡的青烟,随即,那标志性的、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响起!战舰无需借助风力或拖船,自行调整姿态,螺旋桨搅动着海水,推动着这艘一千五百吨的钢铁巨兽,以超过任何同级风帆或蒸汽明轮战舰的速度,驶向外海!
观礼台上,西洋各国留驻的商务代表或观察员(被“邀请”观礼)面色惨白。他们亲眼目睹了这艘无需风帆、航速惊人、转向灵活的怪物!这意味着,大明海军在动力系统上,已经与他们拉开了至少一个时代的差距。
朱慈烺看着“破浪号”远去的雄姿,豪情万丈:“传旨!‘金鳞级’战舰,加速建造!朕要在大洋之上,组成一支真正的‘金鳞舰队’!”
三、 新陆经纬,文明扎根
“新金陵府”的扩张步伐稳健而有力。在初步稳固了沿海基地后,探索与发展的触角开始向内陆延伸。
郑森采纳了格物院地理科学员的建议,开始对周边区域进行系统性的地图测绘,标注山川、河流、资源点以及与土着部落的势力范围。一张更加精确的《东胜神洲西海岸堪舆图》正在逐步成型。
施琅则亲自率领一支由陆战队、勘探队员和通译组成的队伍,沿着发现的大河(被命名为“金川”)深入内陆。他们与那个强大的内陆部落联盟进行了正式会盟。明军展示的犀利火器、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表现出的组织纪律性,深深震撼了部落酋长们。双方签订了《金川之盟》,约定互不侵犯,互通贸易,明帝国承认联盟在其传统领地内的自治权,联盟则允许明人在其领地内有限度地勘探、开矿(主要是金沙),并提供向导。
与此同时,从大明本土招募的第三批、规模更大的移民已经抵达。他们带来了更先进的农具、更多的作物种子,以及建立小型学堂、医馆的计划。一座座新的垦殖点在“新金陵”周边建立起来,汉式村落开始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星罗棋布。来自东方的农耕文明与本地渔猎采集文明,在碰撞与融合中,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的社会形态。
四、 欧陆暗涌,分化初现
西洋联合使团带回的、关于大明那令人绝望的强大与技术进步的报告,在欧洲各国宫廷和东印度公司内部引发了剧烈的地震与分化。
葡萄牙和西班牙由于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已显颓势,且与大明在贸易上尚有回旋余地,开始倾向于采取更加务实甚至绥靖的政策,主张承认大明在远东的主导地位,以求保住残存的贸易利益。
而荷兰与英国,尤其是其东印度公司,则陷入了巨大的焦虑与不甘。他们的商业模式更依赖于贸易垄断与殖民扩张,大明的崛起直接威胁到其根本利益。内部,“强硬派”主张加速技术研发,并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包括支持土着反抗、海盗骚扰等)给大明制造麻烦;“务实派”则痛苦地意识到技术差距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弥补,主张暂时隐忍,转向其他区域(如非洲、印度)寻找机会。
法国则态度暧昧,一方面警惕英国与荷兰的扩张,另一方面也对东方的市场与技术垂涎不已,其王室更倾向于派遣更多的“学者”与“艺术家”而非军队,试图从文化层面进行渗透。
西洋列强联合对付大明的阵线,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尚未形成便已出现了清晰的裂痕。
五、 煌煌大道,唯进无退
帝国的中枢,永昌帝朱慈烺与林宸站在那幅已覆盖了大明新旧领土、标注着航线与勘探路线的巨大寰宇图前。
“林卿,西洋诸国,似已胆寒。”朱慈烺语气中带着一丝睥睨。
“陛下,彼辈畏威,然未必怀德。裂痕已生,正可善加利导,分而治之。”林宸平静地分析,“然,我大明之根本,在于自身之不断前行。金鳞舰成,新陆渐固,专利兴而民智开,此方为煌煌大道。”
朱慈烺颔首,目光灼灼:“不错!朕已下旨,格物院资源,优先保障‘金鳞’后续舰只及更大吨位之内燃机研发!新大陆移民,五年内需增至十万!朕要让我大明龙旗,不仅飘扬于四海,更要让这星火燎原之势,化为照耀万古的煌煌大日!”
帝国的车轮,碾过旧时代的桎梏,凭借着科技的先发优势、制度的活力与开拓的勇气,正沿着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地向着更深、更远的未知领域,隆隆前行。星火已成燎原,其光煌煌,势不可挡,必将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未来图景。
喜欢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