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活了一整夜,快到胡同口的时候,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路边包子铺的第一笼包子正好出锅,热气腾腾,香气四溢。赵大宝闻着味儿就走不动道了,上前买了一笼。
刚进自家院门,就看见小四缩着脖子,哈着白气,正蹲在鸡窝笼子前,眼巴巴地往里瞅,小脸冻得通红。
“小四,你一早晨蹲这儿干嘛呢?练功呢?”赵大宝好奇地问。
小四头也不回,声音带着点哆嗦和期待:“哥,我在等鸡下蛋呢!娘说了,今天鸡下的蛋归我吃!”
原来,上次买回来的老母鸡终于开始下蛋了,小四这小子为了口吃的,真是豁出去了,这么冷的天,硬是蹲守在一线。
赵大宝看着弟弟那傻乎乎又执着的背影,真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夸他毅力可嘉还是说他傻得可爱。
小四的小鼻子忽然使劲嗅了嗅,猛地转过头,眼睛亮晶晶地看向赵大宝……手里的布袋子:“哥!你是不是买好吃得了?我闻到肉包子香味了!”
“你小子真是属狗的,鼻子这么灵!”
赵大宝笑着揉了揉小四冻得冰凉的脑袋瓜子,“走吧,进屋!哥给你带好吃的了!”
小四一听,瞬间把下蛋的母鸡抛到了九霄云外,欢呼一声,从地上一跃而起,拉着哥哥的衣角就迫不及待地往屋里冲。
兄弟俩刚掀开门帘进屋,灶台边正在忙活的二梅和老娘陈淑贞就看了过来。
“在屋里就听见你嚷嚷了!咋的?这一大早出去,又瞎花钱了?家里有吃的还堵不住你嘴,非要出去买?”
老娘陈淑贞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数落,连炕上看似看书实则竖着耳朵的赵振邦也配合地瞪了赵大宝一眼。
赵大宝心里门儿清,这夫妻俩是在默契地给自己打掩护呢。
他出去一晚上,怎么可能瞒得过这两人?
但他们不想让下面三个孩子知道他们大哥昨晚就溜出去了——小孩子嘴不严,万一说漏了,去鸽子市的事可是大麻烦。
老娘这先发制人,就是坐实了他只是一大早出去溜达顺便买了早点。
“嗨,娘,就是一早晨睡不着,出去溜达溜达,正好看见有卖包子的,闻着挺香,就买了几个。”
赵大宝从善如流,配合着演戏,从布口袋里掏出几个白白胖胖的包子放在灶台上的碗里。
小四立刻趴到了灶台边,眼睛死死盯着那几个包子,不停地咽口水。
赵大宝提着布袋子走到米缸旁,二梅很自然地跟了过来,还用身体巧妙地挡住了小四的视线。
对于妹妹这机警的掩护动作,赵大宝冲她咧嘴一笑,得到的却是二梅一个警告的白眼,那意思很明显:哥!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弄东西回来都不避着点人了?
赵大宝才不管,反而有点嘚瑟地当着二梅的面,把布袋子里的粮食哗啦啦倒进米缸,然后又像变戏法似的提出一小桶油、一瓶酱油,还故意对着二梅扬了扬眉毛,那表情仿佛在说:看见没?小管家婆!以后哥做饭用点油,你可别一副要了你老命的样子!
回应他的,是二梅飞快地把油和酱油抢过去,宝贝似的藏进了碗柜深处,还上了锁!
看得赵大宝直咂嘴,哭笑不得。
他又拿出几块新肥皂塞给二梅,这才脱鞋上炕。
炕上,三丫还裹着被子睡得正香。
赵大宝冰凉的脚丫子故意一下塞进了她的被窝里!
“啊——!冷!冷!冷死啦!谁?!!”三丫瞬间被冰得鬼哭狼嚎地惊醒,一下弹了起来。
一看是坏哥哥搞的鬼,三丫也不睡了,尖叫着就扑到赵大宝身上,又是挠又是掐,非要报复回来:“臭哥哥!坏哥哥!看我不冰死你!”
这小丫头本来就古灵精怪,最近跟小月月厮混一起后,更是变本加厉,开始直接动用武力了。
屋子里顿时充满了包子的香气、老娘的数落、小四的馋嘴、二梅的忙碌以及炕上兄妹俩的打闹声,热闹非凡,充满了平凡又温暖的烟火气。
吃完早饭,家里该上班的上班,该出去玩的出去玩。
赵大宝这才把从鸽子市胡三那儿得来的新布料和棉花拿出来,交给老娘,让她给三个小的做身新衣服过年穿。
接着,他又把之前在林场黑吃黑,从那三个倒霉劫匪身上扒下来的、虽然脏兮兮但还算厚实的棉袄棉裤拿了出来:“娘,这个您受累给拆洗拆洗,里面的棉花絮晒晒弹弹,看看能不能改做几件小马甲或者厚棉鞋啥的。”
他本来是想把这玩意儿在鸽子市卖了换钱的,但如今棉花布料这么紧缺,想想还是算了。洗干净改一改,好歹也是份保暖的心意。
对于大儿子隔三差五就能捣鼓点东西回来,陈淑贞现在已经有点习惯了,默默地收好新布料,拿起那几件脏棉袄就准备开工拆洗……
接下来几天,果然有邻居拎着摇晃的小板凳、散架的小马扎上门来找赵大宝修修补补。对此,赵大宝来者不拒,反正有空间,闲着也是闲着,还能落个人情。
就连媒婆——两头甜王婶也来了,还带着一个腼腆的年轻人和一些木料。
原来是她娘家侄子,年底要结婚,之前一直舍不得请木匠打箱子,这不听说赵大宝手艺好还不收钱,立马就求到这了。
王婶也是讲究人,虽然赵大宝说不收钱,但她还是提了一小点干菜过来,话也说得漂亮:“石头啊,知道你心善,但也不能让你白忙活,这点干菜是婶子一点心意,你可千万别推辞!”
赵大宝笑着收下,心里明白,这就是人情世故。他爽快地答应给做两只结实漂亮的箱子。
有了赵大宝的允诺,王婶在娘家人面前那是倍有面子!
她侄子家原本都不信有这好事,结果一来,赵大宝给足了王婶面子,答应得那叫一个痛快。
第二天,关于那些欠赵家钱不还的人家的闲言碎语,就在王婶和她那帮老姐妹的有意无意宣传下,传得更凶、更具体、更有鼻子有眼了!
赵大宝对此有耳闻,很是满意,深藏功与名,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喜欢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1952,我带全家搬入南锣鼓巷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