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省医院中医科医生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陈墨伏在案前,面前摊开着《景岳全书》和几本现代医学期刊。那位疑难症患者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他知道,要彻底治愈还需要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还在研究那个病例?王嫣然轻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抱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陈墨抬起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是啊,古籍给出了方向,但具体用药剂量和疗程还需要更科学的依据。
王嫣然将文件夹放在桌上,眼中闪着光:我整理了近五年相关病例的实验室数据,包括炎症指标、神经递质水平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结果。也许能帮到你。
陈墨翻开文件夹,不禁惊叹。里面不仅有序地整理了各类检查数据,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了异常指标,旁边还有王嫣然娟秀的字迹写下的注释和建议。
这份工作量太大了...陈墨感动地说,你什么时候整理的这些?
王嫣然微微一笑:这几天值夜班时顺便整理的。我觉得你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如果能用现代医学数据来印证,会对更多患者有帮助。
两人立即投入工作。王嫣然先解释了各项指标的意义:你看,患者的血清IL-6和tNF-a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存在炎症反应。而他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偏高,5-羟色胺偏低,这与中医所说的心神不宁不谋而合。
陈墨边听边记录,不时提出见解:这与古籍记载的营卫失调理论相吻合。我在想,是否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来验证中药的调节作用?
很好的想法!王嫣然兴奋地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观察性研究,系统记录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他们一直讨论到深夜。在交流中,陈墨发现王嫣然不仅西医功底扎实,对中医理论也有相当深入的理解。而王嫣然则被陈墨将古今医学融会贯通的能力所折服。
第二天清晨,患者再次出现轻微发作。陈墨立即为他诊察,发现舌苔转为黄腻,脉象滑数。
这是痰热扰心的表现。陈墨判断道,需要在前方基础上加强清热化痰。
王嫣然迅速调出患者最新的实验室数据: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支持存在炎症反应的判断。
基于这些发现,陈墨调整了处方:在甘麦大枣汤基础上,加入竹茹12克、胆南星9克清热化痰,同时将黄连加至9克增强清心火之力。
为什么要调整黄连的剂量?王嫣然好奇地问。
陈墨解释:舌苔黄腻提示热象加重,但患者本质仍是本虚标实。黄连苦寒,过量可能伤正,所以只做适当增加,同时配伍甘草保护胃气。
王嫣然认真记录着这些用药心得:中医的剂量调整真是精妙。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他们建立了更系统的观察方案。王嫣然负责监测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变化,陈墨则记录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每天早晚,他们都会交流各自的发现。
患者今晨的IL-6水平较入院时下降了30%。周五早晨,王嫣然兴奋地告诉陈墨,这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是同步的。
陈墨也为患者诊脉:脉象确实比之前和缓了许多,弦数之象减轻。这说明营卫功能正在恢复。
他们将这些发现详细记录在病历中。王嫣然还特意制作了图表,直观地展示各项指标与症状改善的相关性。
然而,治疗并非一帆风顺。第二周,患者的症状出现反复,夜间再次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
是不是药力不够?王嫣然担忧地看着监测数据。
陈墨仔细诊察后摇头:脉象细弱,舌质偏淡,这是正气未复的表现。应该调整思路,以扶正为主。
他大胆减少了清热药物的分量,增加了黄芪30克、当归15克益气养血。这个调整起初遭到了一些质疑。
孙小军在查房时直言:症状反复说明治疗方向有问题,应该继续加强清热力度才对。
但陈墨坚持自己的判断:患者本质是虚证,过用清热只会更伤正气。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调整方剂后,患者的症状稳步改善,实验室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
最让陈墨感动的是,王嫣然不仅在工作上给予支持,还细心关注着他的生活。有天晚上,她发现陈墨为了观察患者夜间的病情变化,连续值了三个夜班。
你这样会累垮的。王嫣然带着自己煲的汤来到科室,这是我妈教的安神汤,用的是茯苓、百合、龙眼肉,你也需要调理一下。
陈墨接过保温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谢谢你,嫣然。没有你的帮助,这个病例不会进展得这么顺利。
我们是一个团队。王嫣然微笑着说,其实,通过这个病例,我也学到了很多。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路,对现代医学是很好的补充。
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显着成效。第三周结束时,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指标全部恢复正常。出院前,患者特意找到他们:
陈医生,王医生,谢谢你们。我去了那么多医院,只有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帮助。
这个病例的成功,不仅治愈了患者,也为科室处理类似疑难病症积累了宝贵经验。李建平主任特意安排陈墨和王嫣然在科室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准备报告时,王嫣然负责整理数据分析,陈墨则着重阐述中医理论。他们的报告既有古籍理论的支撑,又有现代数据的印证,获得了全科室的高度评价。
这个病例的成功,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李主任在总结时说,陈墨医生对古籍的深入研究,王嫣然医生对现代医学数据的精准把握,二者的完美配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报告结束后,孙小军罕见地主动找到陈墨:你们的研究很有价值。以后如果有需要,我也可以提供帮助。
这个转变让陈墨感到欣慰。他明白,医学的进步需要团队合作,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傍晚,陈墨和王嫣然再次来到医生办公室,开始整理这个病例的完整资料,准备写成论文发表。
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治疗这类疾病的思路。王嫣然一边整理数据一边说。
也要让更多人知道,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层次的融合。陈墨补充道。
窗外,华灯初上。在这间普通的医生办公室里,两个年轻医者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医学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而对陈墨来说,这份默契的合作,不仅治愈了患者,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中医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第二十二章完)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神医闯关中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