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在陈墨在父母的无声支持下,重新燃起斗志,苦苦寻找证据突破口的同时,一股来自暗处的、更强大的力量,开始悄然运作,试图将这场风波强行按入预设的轨道。这股力量的源头,正是孙小军的父亲,孙博涛。
孙博涛坐在自己宽敞明亮、装修奢华的办公室里,听着儿子在电话里带着一丝得意又难掩紧张的汇报,眉头微微蹙起。他对自己儿子的秉性心知肚明,这件事里,孙小军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无辜。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像省人民医院这样的单位,最忌讳的就是这种悬而未决、持续发酵的负面舆情。每多一天,对医院声誉的损害就多一分,而对他孙博涛个人而言,自己儿子牵涉其中,终究是个定时炸弹。
“行了,我知道了。”孙博涛打断了孙小军喋喋不休的表功和对他人的诋毁,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件事,你不要再上蹿下跳,表现得越‘正常’越好。剩下的,我来处理。”
挂了电话,孙博涛沉吟片刻,并没有直接给医院领导打电话,那样太着痕迹。他拿起内部通讯录,找到了一个熟悉的号码——卫生系统内一位与他私交甚笃、同样手握实权的老友,这位老友的职权范围,恰好能对省人民医院形成某种“指导”和“关切”。
电话接通,寒暄几句后,孙博涛便以一种忧心忡忡、完全站在“大局”考虑的口吻,切入了主题:
“老李啊,有件事,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就省人民医院那边,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医疗事件……对,就是一个年轻实习生,开中药差点吃死人的那个。”
“唉,现在这医疗环境,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孙博涛叹息着,语气沉重,“省医是我们省的标杆啊,声誉来之不易。现在这件事,家属天天闹,媒体也盯着,影响太坏了!我听说,调查好像进展很慢?这拖下去,对小患者家属没法交代,对医院的稳定发展更是大大的不利啊!”
他巧妙地避开了自己儿子的角色,将焦点完全集中在“医院声誉”和“尽快平息事端”上。
电话那头的老李,也是个人精,立刻听出了孙博涛的弦外之音,呵呵一笑:“老孙,你这是关心则乱啊?放心,医院方面肯定有他们的考量。不过你说的也对,这种事儿,宜速不宜迟,拖着确实容易节外生枝。我这边,倒是可以适当‘关心’一下,提醒他们提高效率,毕竟,稳定压倒一切嘛。”
“是啊,稳定压倒一切!”孙博涛立刻附和,语气“恳切”,“关键是得有个明确的结果,给各方一个交代。调查嘛,当然要严谨,但也不能一味纠缠细节,有时候,快刀斩乱麻,也是为了保护更多的人,避免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我相信医院领导是有这个智慧和魄力的。”
这番对话,看似在讨论工作,实则每一句都暗藏机锋。“提高效率”、“明确结果”、“快刀斩乱麻”、“保护更多人”……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道不容置疑的指令:尽快结案,找个“合适”的责任人,把事情压下去。
这通电话的效果,立竿见影。
当天下午,医务处副处长、调查组组长赵启明,就被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叫到了办公室。副院长没有明说,但语气和态度,却让赵启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老赵啊,医院最近的情况,你也清楚。”副院长揉了揉太阳穴,显得很疲惫,“那个实习生的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家属的情绪极不稳定,社会影响非常不好。上级领导也很关注啊。”
赵启明心里一沉,谨慎地回答:“院长,调查组一直在抓紧工作,只是有些环节还需要核实……”
“核实是必要的,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嘛。”副院长打断了他,语重心长,“我们要相信同志,但也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问题,影响了我们整个医院的声誉和大局。调查,要抓住主要矛盾,要有效率。对于一些……嗯,证据链比较清晰,责任相对明确的情况,该下结论就要果断下结论。一直悬而不决,才是对医院、对患者最大的不负责。”
他走到赵启明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压低了些:“启明啊,你是我信任的干部,处理问题要有担当。有时候,为了整体的稳定和声誉,必要的‘断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医院几千号人,不能因为一个人、一件事,就陷入持续的被动嘛。你要把握好这个度。”
这番话,如同重锤,敲在赵启明的心上。“个别人”、“证据链清晰”、“果断下结论”、“必要的断腕”……这些词汇,几乎已经为调查结果定下了调子——陈墨,就是那个需要被“断”掉的“腕”,以此来保全医院的“大局”。
赵启明脸色难看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坐在椅子上,点燃了一支烟,久久沉默。他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内心深处,他何尝没有怀疑?王嫣然提出的疑点,陈墨那异常冷静和坚持的态度,孙小军看似完美却经不起深究的证词……这些都像一根根刺,扎在他的职业良知上。
但是,现实的压力是残酷的。副院长的暗示,背后可能存在的更高级别的“关切”,家属日益激烈的情绪,社会舆论的虎视眈眈……所有这些,都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紧紧束缚。他深知,如果自己坚持深入调查,很可能不仅查不出真相,反而会引火烧身,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而如果按照上面的意思“快刀斩乱麻”,虽然可能冤枉了一个年轻人,但却能最快地平息事端,符合“大局”利益。
良心与前途,真相与稳定,在他心中激烈地搏斗着。
这时,孙小军又“恰逢其时”地敲门进来,汇报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汇报完后,他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赵处长,我刚才好像看到王嫣然医生又去找那个患者家属了?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唉,她这样频繁接触家属,会不会反而激化矛盾啊?现在稳定才是第一位的。”
这话,更像是一根毒刺,精准地扎在了赵启明最敏感的神经上。他烦躁地挥了挥手,让孙小军出去。
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赵启明一人。他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一种深深的自我厌恶。他知道,自己很可能要做出一个违背职业操守和良心的决定了。
在随后的一次调查组内部会议上,赵启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当有组员提出,药渣的全面成分分析报告还没出来,是否再等等时,赵启明沉吟了一下,说道:
“药检固然重要,但我们现在掌握的证据链,已经比较充分了。孙小军医生的目击证词,李梦瑶护士证词中关于当时情况混乱、核对时间可能不充分的描述,以及陈墨本人无法提供自己进行了严格核对的有力反证……这些,都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他顿了顿,避开组员们探究的目光,继续说道:“医院的声誉,患者的治疗,都等不起。我们要敢于依据现有证据做出判断。我认为,可以初步形成结论了——陈墨在该事件中,存在用药前核对不仔细的重大过失,是导致患者严重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至于赔偿和后续处理,交由医院和家属协商。”
这番话,几乎是为陈墨的事件定性了。虽然还差最后的药检报告和一纸正式文件,但调查的风向,已经彻底偏转。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了出去。所有人都明白,陈墨成了那个被“断”掉的“腕”,成了平息这场风波的牺牲品。
当陈墨从王嫣然那里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正陪着父母在出租屋里吃饭。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了桌上。他感到一股冰冷的绝望,瞬间从脚底蔓延至全身。
权力的阴影,如此沉重,如此不讲道理。它甚至不需要直接露面,只需要几句暗示,一番“大局为重”的说辞,就能将真相和公平轻易碾碎。
他看着父母担忧而茫然的脸,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愤怒!
难道,就这样认输了吗?
难道,就要背着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断送掉自己视若生命的医者生涯吗?
不!绝不!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燃烧起更加炽烈的火焰。就算所有人都放弃了,就算面对的是无形的铜墙铁壁,他也绝不放弃!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最后的希望——那份尚未出炉的、关乎生死存亡的药渣检测报告。他必须在那份报告被“处理”掉之前,找到那个能扭转一切的铁证!这场战斗,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喜欢神医闯关中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神医闯关中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