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书院,明伦堂。
倭国使团正使小野道臣依足礼节深深鞠躬,但其姿态中仍带着属国使臣特有的矜持。他身后的副使与随员亦齐刷刷躬身,动作整齐划一。
姜淮安然受礼,神色平和。待对方礼毕,他并未急于谈论正事,而是仿佛闲谈般缓声问道:“听闻贵使精研汉学,尤通《春秋》,不知于‘尊王攘夷’四字,可有心得?”
小野道臣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是他精心准备的领域,立刻挺直腰板答道:“回姜公,下臣浅见,《春秋》大义在于明华夷之辨,立尊卑之序。
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诸侯拱卫,四夷宾服,此乃礼之根本。”
“善。”姜淮微微颔首,目光却骤然变得深邃,“然则,齐桓公伐楚,管仲责楚子‘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楚使屈完答‘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其后,楚君遣使谢罪,重纳贡赋。贵使可知,当时楚使,是以何礼觐见桓公?”
小野道臣闻言,脸色微变。他熟读《春秋》,自然知道这个典故的深意强大的楚国虽被视为蛮夷,但在道义问责下。
其使者最终是以臣子之礼向代表周王室权威的齐桓公跪拜谢罪!
他方才只强调了华夷之辨,却刻意回避了其中最关键的权利义务关系:尊王,必行王礼;不尊,则为夷狄,可讨之!
姜淮不待他回答,继续追问,声音依旧平和,却字字千钧:“今吾皇陛下,抚有四海,德配天地,乃当今之周天子也。
贵国主上遣使来朝,口称‘下国’,心慕华风,欲效古之楚子乎?抑或,欲效不通王化之山戎、赤狄乎?”
“山戎”、“赤狄”!这两个在《春秋》中被记载为被华夏诸侯合力征讨、最终覆灭的蛮夷部落名称,如同两把冰冷的匕首,抵在了小野道臣的咽喉上!
他身后的副使显然也听懂了其中的凶险,额角瞬间渗出冷汗。
若承认效仿楚子,则必须行楚使之礼(跪拜);若被归为山戎赤狄之流,则意味着……可讨之!
明伦堂内,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书院弟子都屏息凝神,看着他们的山长如何仅凭寥寥数语,便将外交态势推向如此微妙的境地。顾青岩捻须不语,眼中满是赞赏。
小野道臣脸色由红转白,握着笏板的手指因用力而发白。
他深知,此刻若坚持站立,便是自绝于中华文化圈,坐实了“不通王化”之名,先前所有“慕华”的言辞都将成为笑柄,
更可能为本国招致不可测的后果。眼前这位姜太傅,绝非寻常文臣,其手段与决心,他早有耳闻。
挣扎只在瞬息之间。小野道臣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他整了整衣冠,不再犹豫,向前一步,推开副使试图阻拦的手,面向北方京城的方向,撩衣,屈膝,俯身,以最标准的华夏礼仪,郑重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下国使臣小野道臣,谨代表吾王,叩拜上国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动作一丝不苟。
其身后使团成员,见正使如此,虽面色各异,却也只得纷纷跟随,跪倒一片。
姜淮安然受此大礼,直到礼毕,方才虚扶一下:“贵使请起。
知礼守节,善莫大焉。《春秋》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贵国既慕华风,行中华礼,便是知礼向化之邦,吾皇陛下必以仁德待之。”
他轻描淡写,便将一场可能的外交风波化解于无形,并重新定义了双方的关系不再是平等的“两国”,而是“中国”与“向化之邦”。
既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尊严,又给了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小野道臣起身时,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他再次看向姜淮时,眼神中的恭谨深处,已带上了一丝真正的敬畏。
他终于亲身体会到,何为“上国文胆”,何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接下来姜淮看礼单上的物品,颇为考究:锋锐绝伦的倭刀数柄,色泽温润的深海珍珠一盒,以及……数十卷包装精美的书籍。
姜淮目光在书卷上停留一瞬,淡然道:“贵国主上有心了。只是这倭刀嘛……”他语气微顿,堂内气氛瞬间一凝。
小野道臣心头一紧。
却听姜淮继续道:“……利器虽好,终是杀伐之器。我朝圣天子垂拱而治,以仁德化育万邦,不尚兵戈。不若,多带些诗书典籍回去,以文会友,岂不更美?”
他语气温和,话语却绵里藏针,既点明了天朝上国的气度,又隐隐告诫对方不要恃武逞强。
小野道臣连忙躬身:“姜公教训的是。下国僻处海隅,仰慕中华文化久矣,正欲多多请教。”
他顺势指向那些书卷,“此乃我国新近刊印的一些典籍注疏,其中亦有对《论语》、《孟子》的些许浅见,冒昧呈上,恳请姜公指点。”
文化试探,就此开始。
这并非简单的赠书,而是倭国在展示其文化水平,试探中华的反应。
姜淮岂能不知?他示意身旁的顾青岩。顾青岩会意,起身取过一卷,快速翻阅几页,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对姜淮微微点头。
姜淮心中明了,这倭国对中华典籍的研究,已非简单的模仿,颇有几分独到见解,甚至在某些细节上钻营极深。
他不动声色,微微一笑:“贵国于儒学一道,用心甚笃,可见一斑。
学问之道,在于明理致用,而非拘泥章句。贵使可知,我朝太祖皇帝曾言,‘礼之用,和为贵’?这‘和’字,不仅在于国内,亦在于邦交。”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单纯的学术,引向了国家关系的层面。
小野道臣目光一闪,立刻抓住机会,提出了此行的核心议题之一:“姜公高论,令人茅塞顿开。
下国正欲与上国加深往来,尤其盼能重启勘合贸易,允我商船岁岁来朝,互通有无,永结睦邻之好。此亦‘和’之体现,望姜公成全。”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