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勘合贸易,即是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利润巨大,且是政治地位的象征。
姜淮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拨动茶沫,仿佛闲聊般问道:“听闻贵国近年来,舟楫之技精进,常涉远海。
却不知,对《郑和航海图》与海防舆图,可有兴趣?”
小野道臣心中剧震!《郑和航海图》乃当时最先进的航海技术结晶,海防舆图更是涉及帝国沿海布防机密!姜淮此言,是试探?是警告?还是……
他不敢怠慢,谨慎答道:“上国物华天宝,下国心向往之。
然此等重器,非下国所敢觊觎。下国只求合法贸易,安分守己。”
姜淮放下茶杯,目光如平静的深潭,却带着无形的压力:“贸易之事,自有礼部与市舶司依例处置。
老夫所愿,是见东海波平,商旅安然。若有宵小借此便利,行不轨之事,或滋扰海疆,则非贸易之福,亦非贵国之福了。”
他语气依旧平和,但“宵小”、“不轨”、“滋扰海疆”等词,却像一把把锤子,敲在小野道臣心上。
这是明确的警告,暗示倭国必须管束好国内的浪人海盗,倭寇,不得借贸易之名行侵扰之实。
小野道臣后背渗出冷汗,连忙表态:“姜公放心!吾王亦深恶此等害群之马,定当严加管束,绝不敢扰上国海疆安宁!”
“如此甚好。”姜淮颔首,气氛稍稍缓和。他话锋一转,不再谈严肃的政治议题,而是与使团探讨起儒学经义、诗词歌赋,甚至问及倭国风物人情。
他学识渊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每每发言,皆切中要害,令倭国使团成员叹服不已。尤其是当他用流利的官话。
吟诵起他们国内一位着名俳句诗人的作品时,更是让小野道臣等人震惊莫名,深深感受到了这位上国重臣的深不可测——他不仅洞悉他们的来意,甚至连他们的文化,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
这场接见,持续了近两个时辰。结束时,小野道臣再次深深鞠躬,这一次,比来时更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敬畏。
“姜公学识如海,气度如山,下使受益匪浅!归国后,定当将姜公之言,一字不差,回禀吾王!”
送走倭国使团,钱文奎忍不住道:“大人,倭人看似恭顺,其心难测。尤其对其学问精进,不可不防。”
姜淮望着使团远去的方向,目光悠远:
“畏威而不怀德,是其本性。故,既要示之以威,让其知我疆界不可犯;亦要怀之以文,让其慕我文化,知利害,守规矩。”
“海关、水师,是‘威’;这书院,这典籍往来,便是‘文’。”
他转身,看向书院中那些或埋头苦读、或激烈辩论的年轻学子,语气深沉:
“真正的疆域,不仅在船坚炮利,更在文脉传承,在制度优势,在人心向背。让他们学我文字,慕我礼仪,循我法度,则无形之疆域,自然稳固。”
“至于些许跳梁小丑,”他语气转冷,带着一丝历经风雨后的淡然与自信,“若敢越雷池半步,雷霆一击,便可令其灰飞烟灭。何须终日挂怀?”
众人皆默然,深以为然。
姜淮接待倭国使团,看似一场寻常的外交活动,实则是一场不见刀光剑影的较量。
他恩威并施,既展现了天朝上国的文化自信与政治智慧,也明确划下了红线,将外交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这一切,都源于他身后那个日益强盛的帝国,以及他亲手参与缔造的、这套已深深扎根的新秩序。
……
钱文奎忍不住赞叹:“大人引经据典,迫其行跪礼,真乃……”
姜淮抬手打断了他,望着使团远去的背影,目光悠远:
“非为逞口舌之利,亦非好为人师。而是要让他们从心底里明白,欲入此门,必守此规。
文化之疆界,有时重过千军万马。《春秋》之威,不在刀剑,而在道统。”
一场看似寻常的外交接见,在姜淮手中,化作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与政治博弈。
他未动一兵一卒,仅凭对经典的精妙运用与对人心世故的深刻洞察,便维护了帝国的尊严,奠定了此后双方交往的基调。
……
明伦堂内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倭国使团成员们收敛了先前那份隐然的矜持,姿态愈发恭谨,甚至带着几分忐忑。
姜淮仿佛无事发生,神色依旧温和,示意众人重新落座。他端起茶杯,轻轻拂去茶沫,仿佛闲谈般问道:
“贵使精研汉学,想必亦知《禹贡》?”
小野道臣此刻不敢有丝毫怠慢,谨慎答道:“略知一二,《禹贡》载九州山川、物产、贡赋,乃地理之宗。”
“不错。”姜淮颔首,“《禹贡》划分九州,定其疆界,明其贡赋。然,可知为何扬州贡‘金三品’,荆州贡‘羽毛齿革’,而青州贡‘盐絺’,梁州贡‘璆铁银镂’?”
小野道臣沉吟片刻:“此乃各地物产之殊异,因地制宜。”
“然也。”姜淮目光深邃地看着他,“天地生养万物,各有其分,各有其主。取之有道,谓之贡赋;取之无道,谓之劫掠。此乃天理,亦是人道。”
他话锋看似仍在地理典籍,但“取之有道”、“取之无道”八字,却像警钟在小野道臣心中敲响。
他立刻联想到近年来本国一些浪人、商贾在朝鲜及大明沿海的劫掠行为,冷汗几乎又要下来。
“姜公教诲的是。”小野道臣连忙躬身,“下国定当严束臣民,谨守‘有道’之规,绝不敢行‘无道’之事。”
姜淮不置可否,继续沿着《禹贡》的话题深入:“九州之外,更有四海。《禹贡》言‘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海之广阔,犹有边际;人心之欲,却难填平。贵国舟楫精良,常涉远海,可曾想过,何为海之‘道’?”
这一问,更是直指核心。倭国近年来航海技术发展,向外扩张的野心隐隐显露。
姜淮这是在询问,也是警告:大海并非无法无天之地,亦有其“道”,亦即规则、秩序!
小野道臣感到压力如山,他意识到,眼前这位老者对倭国的了解,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他谨慎地选择措辞:“下国愚钝,只知循季风,辨星象,以求平安往来。海之大道,还请姜公指点。”
姜淮缓缓道:“海之道,在于‘通’而非‘塞’,在于‘利’而非‘害’。
合法贸易,互通有无,是为‘通’与‘利’;劫掠沿海,滋扰生民,则为‘塞’与‘害’。吾朝水师巡弋万里海疆,护商旅,靖海波,所行者,便是维护此‘海之道’。”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寻觅书屋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寻觅书屋!
喜欢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