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明的落网如同在滨州港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余波持续震荡。集团内部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抵触改革的中层干部,切实感受到了市委“刮骨疗毒”的决心,风气为之一肃。沈青云趁热打铁,推动改革方案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真正的攻坚克难,才刚刚开始。
与“东海航运”和“环球港务”的第二轮深度谈判,在滨州港务集团的会议室里紧锣密鼓地展开。气氛比第一轮更加紧张和务实,双方围绕着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管理权分配、技术引进清单、员工安置过渡方案等核心条款,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较量。
“东海航运”的代表态度强硬:“周董,沈书记,我们投入真金白银,带来核心航线资源,要求51%的控股权并主导运营,这是基本的商业逻辑。否则,我们无法保证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和战略协同。”
港务集团的首席谈判代表、新任总经济师据理力争:“控股权意味着战略主导权。滨州港是北阳省的门户,必须确保其公共服务属性和区域经济战略的实施。我们可以给予贵方在经营层面足够的话语权,但控股权和董事长职位,必须由我方持有。这是底线。”
双方在45%与51%这几个百分点上反复拉锯,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沈青云在听取汇报后,指示周国梁:“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承诺在合资公司董事会下设由他们主导的‘运营管理委员会’,赋予其充分的日常经营和业务拓展权力,并在利润分配上适当倾斜。但控股权和最终决策权,不容谈判。如果他们坚持,那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而与“环球港务”的谈判,则聚焦于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对接。“环球港务”要求全面引入其全球统一的It系统、操作流程和绩效考核标准,这意味着现有的大部分管理体系和部分员工需要经历一场“颠覆性”的改造。
周国梁提出疑虑:“全面照搬国际标准,会不会水土不服?我们的员工适应需要时间,而且有些流程可能不符合国内的具体监管要求。”
“环球港务”的代表自信满满:“周董,国际化标准是效率的保证。阵痛是难免的,但长痛不如短痛。我们可以提供培训,但标准必须执行。”
沈青云了解到这个分歧后,思考良久,对周国梁说:“国际化是方向,但不能脱离实际。可以采取‘核心系统引入,辅助流程优化’的策略。他们的先进管理系统我们要学,但必须结合滨州港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改造,设置合理的过渡期。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定力,既要虚心学习,也不能丧失自我。”
与此同时,“剥离非主营业务”的第一刀,砍向了那三家问题装卸公司。随着赵德明交代出更多内幕,以及公安机关固定了其涉嫌强迫交易的证据,对这三家公司的关停整顿势在必行。但这直接涉及近五百名职工的安置问题,瞬间成为了最敏感、最棘手的焦点。
这些职工情况复杂:有部分是港务集团早期的“子弟兵”,习惯了国企的铁饭碗;有部分是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技能单一;还有一部分就是马德彪时期吸纳的社会人员,作风散漫。
消息传出,被涉及的公司顿时炸了锅。上百名职工聚集在港务集团办公楼前,情绪激动。
“我们在港口干了一辈子,凭什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关了公司,我们吃什么?喝西北风去?”
“肯定是新来的领导想甩包袱!”
集团负责信访和人力资源的副总被围在中间,满头大汗,解释政策的声音被淹没在嘈杂中。情况迅速报到了沈青云这里。
沈青云没有犹豫,立刻带着周国梁、李伟(常务副市长)以及人社局局长、国资委主任赶到现场。他没有去会议室,而是直接走到了聚集的职工中间。
“工友们,同志们!我是沈青云!”他拿起便携式扩音器,声音洪亮而沉稳,“大家的心情我理解!突然面临变化,有担忧,有不满,这很正常!我今天来这里,就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当面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
人群稍微安静了一些,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第一,市委市政府绝不会简单地把大家推向社会不管!对于这三家公司的关停,我们是依法依规,因为它们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港口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甚至涉及违法犯罪!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他语气斩钉截铁,先明确了底线。
“第二,关于大家的安置,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他示意人社局局长上前,“请大家放心!总的原则是:‘依法依规、分类施策、保障基本、促进转型’!”
他具体解释道:
· 对于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老职工,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理,确保待遇。
· 对于愿意继续留在港口系统的职工,集团将组织统一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根据港口新的业务需求,提供转岗机会,比如转向自动化设备操作、智能理货、环保监测等新岗位。
· 对于希望自主择业或创业的职工,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由市政府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一定的小额贷款扶持。
· 对于极少数涉嫌违法犯罪的人员,则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方案细则,会后会立刻张贴出来,发到每个人手里!市政府和集团联合成立工作组,就在现场设立接待点,一对一为大家解答疑惑,办理登记!”沈青云看着人群,“改革是为了港口更好的发展,港口发展好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所有的职工!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到这次转型中来!”
他坦诚的态度、清晰的方案和现场解决问题的决心,逐渐平息了职工们的激动情绪。虽然仍有部分人将信将疑,但大规模的对抗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后续,工作组进驻,繁琐但至关重要的安置工作逐一展开。
就在沈青云全力应对内部改革阵痛时,通远港方面似乎并未因被排除在滚装码头项目之外而放弃。通远港务集团的董事长,一位姓钱的老江湖,亲自给沈青云打来了电话。
“沈书记,年轻有为,魄力十足啊!滨州港在您手下,真是面貌一新!”钱董事长笑声爽朗,先是一番恭维。
“钱董事长过奖了,滨州港基础差、包袱重,我们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情。”沈青云语气平静,不卑不亢。
“呵呵,沈书记谦虚。上次我们下属公司参与贵港滚装码头项目,可能有些误会。我们绝对是抱着真诚合作的态度来的。”钱董事长话锋一转,“既然那个项目缘分未到,我们也不强求。我们集团最近在研究环渤海区域的港口协同发展,有个新的想法,想和沈书记探讨一下。”
“哦?愿闻其详。”
“我们觉得,滨州港和通远港,与其在某些领域恶性竞争,不如携手合作,优势互补。比如,是否可以探讨一下‘港口联盟’或者‘组合港’的模式?在航线布局、货物集散、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提升我们整个区域港口的竞争力?”
这个提议,听起来高瞻远瞩,符合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但沈青云瞬间警惕起来,这会不会是“掺沙子”不成,换了一种更高级、也更难拒绝的“合作”方式来施加影响?
“钱董事长的提议很有建设性。”沈青云谨慎回应,“港口协同发展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不过,这事关重大,涉及面广,需要省里乃至国家部委的统筹。我们可以先让双方的业务部门进行初步接触,探讨可行性,待形成比较成熟的思路后,再向各自上级汇报。”
他没有拒绝,也没有轻易承诺,而是将其纳入了可控的、需要时间研究的程序性轨道。放下电话,沈青云眉头微蹙,通远港这块“牛皮糖”,看来是黏上了。
处理完一天繁杂的事务,已是深夜。沈青云独自在办公室,回顾着这跌宕起伏的一天。谈判的胶着、职工安置的复杂、外部势力的新动向……每一项都考验着他的智慧、耐心和定力。
他想起一位老领导说过的话:“改革进入深水区,碰到的都是硬骨头,而且这些骨头还带着筋连着肉,牵一发而动全身。”
“行百里者半九十。”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清除赵德明,只是破了题,真正的难题是如何在破之后,稳健地“立”起来。如何在与资本的合作中守住底线和主动权?如何在改革中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如何应对外部看似友好实则可能包藏用心的“合作”提议?
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前所未有的沉重,但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这就是主政一方的常态,就是在解决一个接一个的难题中,推动着一个地方向前发展。这种在复杂局面下的磨砺,正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他拿起电话,接通了周国梁:“国梁,安置工作要细之又细,确保平稳。谈判方面,底线要坚持,策略要灵活。至于通远港的提议……先接触,多观察,慢决策。”
放下电话,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滨州港的万家灯火。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阵痛与蜕变,都与他息息相关。他必须,也必将带领它,闯过这段最艰难的攻坚时刻。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