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城外五里的一片高粱地里,高胜寒举着望远镜,已经保持这个姿势超过一个小时。正值盛夏,高粱长得比人还高,为侦察提供了绝佳的隐蔽。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但他纹丝不动,就像一尊雕塑。
透过望远镜,清河县的城墙在热浪中微微扭曲。城墙上的日军哨兵来回巡逻,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高胜寒的视线缓缓移动,记录着每一个火力点的位置、每一处工事的结构。
“队长,”身边的侦察员小李低声说,“三点钟方向,城墙拐角处,新增了一个机枪巢。”
高胜寒调整望远镜焦距,果然发现在城墙的拐角处,多了一个用沙包垒起的工事,一挺重机枪的枪管从射击孔中探出。
“记下来。”高胜寒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编号G7,重机枪火力点,射界覆盖东南方向。”
小李迅速在侦察图上做好标记。这张由常超绘制的底图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符号,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目标。
与此同时,在旅部作战室里,常超正对着一张更大的地图进行最后的修正。这张地图融合了周海涛提供的城防图、航空侦察照片和地面侦察情报,堪称这个时代最精细的攻城作战图。
“这里,”常超用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日军指挥所的确切位置已经确认,就在原县衙内。地下可能建有加固掩体。”
陈征俯身细看:“炮兵团要重点照顾这个区域。开战之初就要打掉敌人的指挥系统。”
赵铁鹰指着地图上的另一个位置:“军火库在这里。周海涛说里面存放着特种弹药,必须第一时间控制。”
“这个任务交给特务营。”高胜寒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刚刚从侦察位置返回,满身都是高粱叶和尘土。
陈征抬头看他:“情况怎么样?”
“比预想的要复杂。”高胜寒走到地图前,“日军在城外五百米范围内设置了多重障碍。铁丝网、雷区、壕沟,而且都在机枪火力覆盖之下。”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特别是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形成了交叉火力网。强攻的话,伤亡会很大。”
作战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明白,即便有周海涛的内应,攻城战依然是一场硬仗。
“看来,我们的计划还要再调整。”陈征沉思着说。
就在指挥员们研究对策的同时,小王再次潜入了清河县城。这次他化装成卖菜的小贩,推着独轮车,混在进城的人群中。
城门处的盘查比往常严格得多。日军士兵对每个进城的人都要搜身,伪军则在旁边虎视眈眈。
“站住!干什么的?”一个伪军拦住了小王。
“老总,卖菜的。”小王陪着笑脸,从怀里摸出几块银元塞过去,“行个方便。”
伪军掂了掂银元,脸色稍霁:“最近城里戒严,卖完菜赶紧走!”
“是是是,谢谢老总。”
小王推着车进了城,直接往保安团驻地走去。按照约定,他要在今天与周海涛进行战前最后一次接头。
保安团驻地门口也有日军哨兵。小王远远观察了一会儿,决定从后墙翻入。这是他第三次走这条路线,已经轻车熟路。
周海涛正在办公室里焦急地等待。见小王安全到达,他长舒一口气:“你可算来了!情况有变。”
“怎么了?”小王的心提了起来。
“龟田昨天突然调整了部署。”周海涛压低声音,“他把日军主力调到了南门,西门只留了一个中队,其他的都是我们保安团的人。”
小王眼睛一亮:“这不是好事吗?”
“未必。”周海涛摇头,“龟田生性多疑,这可能是试探。如果起义时日军主力就在附近,我们很难成功。”
“起义时间能提前吗?”
“我尽量。”周海涛沉吟道,“总攻开始前半小时,我设法把日军主力调开。但最多只有一小时的时间窗口。”
小王迅速记下这个重要情报:“还有什么?”
“军火库的守卫增加了一倍。龟田可能已经察觉到什么。”周海涛忧心忡忡地说,“告诉陈旅长,行动一定要快!一旦打响,就必须在日军反应过来前解决战斗。”
带着这个最新情报,小王再次冒险出城。而在他身后,周海涛已经开始暗中调兵遣将,为起义做最后准备。
同一天晚上,炮兵团长老杨带着几个骨干,悄悄摸到离城墙只有一千米的一个小土坡。这里是预定的炮兵观测点。
“测量距离。”老杨低声命令。
观测员迅速架起测距仪:“目标,南门城楼,距离一千零五十米。”
“风向?”
“东南风,二级。”
“气温?”
“二十八度。”
每一个数据都被认真记录。炮兵作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是对城墙这种坚固目标,首发命中至关重要。
“标记所有重要目标。”老杨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城头,“日军指挥所、军火库、机枪火力点...一个都不能漏。”
与此同时,工兵营也在紧张工作。他们连夜赶制爆破器材,准备在总攻时炸开城墙。
“炸药量要计算精确。”工兵营长亲自检查每一个炸药包,“少了炸不开,多了会误伤自己人。”
在通讯营,李明带着战士们测试各种通讯设备。攻城战中最怕指挥失灵,他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有线电话线路要铺设双线,防止被炮火炸断。”
“电台要准备好备用频率,防止日军干扰。”
“信号弹、军号、旗语,所有通讯方式都要演练。”
八月十四日,总攻前最后一天。所有侦察情报都已汇总,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陈征站在作战地图前,做最后的推演。地图上,红色的箭头标示着进攻路线,蓝色的圆圈代表着敌军阵地,各种符号密密麻麻,却井然有序。
“一团从南门主攻,突破后直取日军指挥所。”
“二团在东西两门伴攻,牵制敌军兵力。”
“三团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突破口。”
“炮兵团火力准备三十分钟,重点摧毁城墙工事。”
“侦察营和特务营在城内策应,配合周海涛起义。”
“独立团在外围阻援,防止日军增援。”
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
赵铁鹰轻声问:“旅长,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陈征沉默片刻,指着地图上的清河县城:“告诉每一个战士,城里住着我们的同胞。攻城时,要尽量保护老百姓的安全。”
夜幕降临,部队开始向进攻阵地秘密开进。战士们衔枚疾走,装备裹布,在夜色中悄无声息地前进。
王小栓走在队伍中,心跳得厉害。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大规模攻城战,紧张是在所难免的。但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娘的照片,很快就镇定下来。
“栓子,怕不怕?”班长王德柱低声问。
“有点。”王小栓老实回答,“但想想俺爹,就不怕了。”
王德柱拍拍他的肩膀:“好小子!记住,跟着我,看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在同一片夜空下,周海涛站在清河县的城墙上,望着城外黑暗中的群山。他知道,八路军就在那里,等待着总攻的时刻。
“参谋长,这么晚还不休息?”一个伪军军官走过来。
周海涛镇定自若:“睡不着,出来走走。通知各营营长,明天一早来司令部开会。”
“是!”
这个会议,将是他调开日军主力的最好机会。
万籁俱寂,只有蟋蟀在草丛中鸣叫。在这大战前的夜晚,每一个人都在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周密侦察已经完成,万事俱备,只待总攻的号角吹响。
喜欢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