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蒙蒙亮,两辆挂载着货筐的“永久”二八大杠,一前一后驶出了李家院坝。
这次进城,李向阳带上了大哥李向东。
堰塘包下来了以后,按照乡上领导的指示,要在周边三个村子收鱼——想多攒点本钱,只能加快出货速度了。
李向东照着李向阳那辆车的样式,给自己的新车也编了两个结实的大货筐。
这样一来,兄弟俩两辆车齐出,一趟就能驮上三百斤货——这已是他们权衡了安全与效率后的极限。
毕竟,这年头自行车金贵得很,超载跑坏了,耽误事不说,也让人心疼。
李向东最近没蔑活,既然弟弟张口,他自是没话说。反正事后肯定会给他分钱,哪怕五块十块,比盘一天竹条子好太多了。
一百斤鱼干、一百斤黄鳝,外加一百斤大一点的鲫鱼、鲤鱼和鲶鱼,在望江楼换回了三百五十块钱。
今天韩老板恰好在店里,招呼哥俩坐下,还亲自给倒了茶水。
“小李,你们村子谁家有老狼皮没?”闲聊几句后,韩老板张口问道。
“狼皮?”李向阳有点诧异,“我前段时间倒是打了一头狼,不过……皮子卖了!”
“卖了?”韩老板满脸遗憾,“唉……早知道就好了——我这两条腿,一到冬天就疼得厉害,走路都费劲。”
他给哥俩续上水,接着道,“前段时间去扎针,大夫说要是有狼皮褥子护上,不但隔潮保暖,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小李啊,你看,要是再有机会弄到,能不能给我留一张?价钱……两百,不,三百以内都好说!”
李向东听完,下意识地看向弟弟,没贸然接话。
李向阳沉吟一下,应承下来:“韩老板,您这话我记下了。我回去就多留意,尽量给您想想办法。”
韩老板这话,像条鞭子,在李向阳寻找那支五六半的念头后面,使劲地扬了扬……
一张狼皮,开价到三百!比普通工人半年工资都多!
“果然,任何时候都不缺有钱人呐!”回程的路上,李向阳不由地念叨了一句。
第二天,李向阳又带着黑蛋跑了一趟红河食堂和金矿,又顺顺当当换回来两百块钱。
这下,家里的存货,除了黄鳝,算是出了个干干净净。
与此同时,在劳动、光荣、四新三个村子,关于李向阳承包堰塘、大量收鱼的消息,也快速传开了。
各村支书、村长对此极为重视,还破天荒地召开了专门的村民大会。
会议上,干部们讲得唾沫横飞:
“各位村民:就收黄鳝那个,李家老二李向阳,承包了安龙村的堰塘,今天开始收鱼!”
“二两往上的鲫鱼,活的!两毛一斤!有多少收多少!这是给咱们找挣钱的门路啊!都要珍惜机会!”
“办法大家都想一想,拿鱼钩钓、用笼子捞、封滩淘水(把水沟或者水滩的入水口堵住把水舀出去),都行!”
“但是有一条,注意安全!谁也不准逞能,更不准娃们下深水!”
“最后,嘴巴都严实点!这是咱们几个村的好事,别嚷嚷得让外面都知道了!”
与此同时,李向阳正在和左德顺谈话。
“德顺哥,看塘的活儿,我决定交给你来干。”他开门见山地说道。
左德顺眼睛瞬间亮了,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放:“向阳兄弟!呀!感谢感谢!你放心!我肯定……”
“别急,听我说完规矩。”李向阳打断他,“工资一个月三十块。”
左德顺连忙点点头,“没问题!”
“但是……”李向阳停顿了下,“这钱每月只发十块给你家里用。剩下的二十,开春清塘了咱们一起算总账。”
他接着抛出核心条款:“收鱼,一斤是一斤,一两是一两,绝对不准短斤少两,坑害乡亲!你的职责不光是看塘,还得想着法儿让塘里的鱼长膘。”
“每年清塘,称出来的总重量,减去收进来的总重量,多出来的部分,甭管是你自己捉了放进去的,还是鱼在塘里自然长的,都按一毛钱一斤,额外结算给你!”
左德顺听得眼睛发直,心里更是乐开花。
他可是清楚的,那个六亩的堰塘,虽然没养鱼,光跟着河水进去的杂鱼,少说也有两三百斤呢!
相当于白捡了几十块钱呐!
“反过来!”李向阳语气加重了,“要是最后称出来,分量比收进来的还少了,那亏空的部分,你得按两毛一斤赔给我。你看能接受不?”
这一招极其巧妙。
如果左德顺在收鱼时故意多报重量骗钱,但年底一清塘,实际重量对不上,亏空就得他自己掏钱赔。
这等于彻底堵死了他虚报冒领的路子。
想多赚钱?只有一个办法:诚实收鱼,然后千方百计把鱼养好、护好,让塘里的鱼只多不少!
左德顺愣了片刻,随即猛地一拍大腿:“明白了!向阳兄弟!这法子公道!我左德顺要是再动歪心思,就不是人养的!这活我干了!你就瞧好吧!”
李向阳看着踌躇满志的左德顺,心里也松了口气。
各村动员抓鱼的效果立竿见影。
接下来的几天,通往劳动村堰塘的路上,提桶的、挑担子的村民络绎不绝。
正式上岗的左德顺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堰塘角上的那个小房子里,验鱼、过秤、付款,一丝不苟。
李向阳给了他一百块钱的预留资金,每天晚上对账,双方签字。不够了再找李向阳签字支取。
自从管上堰塘以后,这劳动村的“第一阴人”左德顺,像是换了个人。
每天天不亮就提着镰刀在塘边割草喂鱼,没人来卖鱼的时候,就围着堰塘巡视,看得比自家自留地还上心。
逢有人卖鱼,他绝对是笑脸相迎,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别受累了,小心长虫……话说得一句比一句好听。
但是,一旦开始验鱼,立马就铁面无私起来。
活力不足的不要,个头不够的不要,身上有伤的不要!
而且,秤杆子绝对打得平平的!
当然,也没人敢日鬼,毕竟他那名声在那儿放着。
李向阳偶尔也去巡查,看到塘水清澈,塘坝干净,左德顺几乎24小时在岗,后来也懒得过问了。
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有点冒险的决定,竟为他的事业,稳住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方。
而他的目光,则再次投向了云雾缭绕的龙王沟深处。
秋分越来越近,随着村里会做鞭炮的乡亲,送来了他定制的五十个“二脚踢”,距离出发,又近了一步。
甚至进山的理由他也找好了:去帮韩老板找猎户买狼皮,另外考察山货生意。
喜欢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重生1982:我的黄金渔猎时代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