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我娘子天下第一大乾憨婿我的公公叫康熙我在隋唐当暴君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奇门医圣在都市大唐:李二,还钱大明:朱元璋,咱家老五杀疯了豪横大宋花豹突击队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99章 曹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其家族与曹操同出一脉,皆为汉初名相曹参之后。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天下,随后董卓乱政、诸侯割据,中原大地陷入前所未有的战乱之中。

曹休的父亲在乱世初期便不幸离世,彼时的他尚是少年,却已不得不独自面对生存的危机。

为躲避战火,曹休带着母亲踏上了逃亡之路。

他深知中原地区已是兵荒马乱,遂决定南下投奔相对安定的吴地(今江浙一带)——这一选择并非偶然,其祖父曹鼎曾在东汉朝廷担任吴郡太守,吴地留有曹家的旧部与人脉,或许能为他母子二人提供庇护。

从谯县到吴地,千里之遥,沿途不仅有饥寒交迫的折磨,更有盗匪与乱兵的威胁。

少年曹休背着母亲,昼伏夜行,凭借着远超同龄人的坚韧与智谋,竟真的抵达了吴地,在祖父旧部的帮助下得以暂避战火。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式开启了曹魏政权的草创之路。

此时的曹操已成为中原地区举足轻重的诸侯,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也逐渐成为宗室子弟投奔的核心。

远在吴地的曹休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燃起了归乡与建功立业的渴望。

他深知,唯有追随曹操,才能在乱世中实现自身价值,也才能让家族重振荣光。

于是,曹休再次带着母亲北上,踏上返回中原的路途。

为了尽快见到曹操,他甚至放弃了相对安全的陆路,选择从荆州刘表的辖区乘船北上——彼时刘表与曹操虽未彻底交恶,但双方已存嫌隙,这条路同样充满风险。

当曹休历经艰险,终于在许都见到曹操时,这位早已在乱世中磨砺出沉稳气质的少年,仍难掩激动之情。

曹操见他虽年少却身形挺拔、眼神坚毅,又听闻他辗转千里的经历,不禁大喜过望,当着众臣的面称赞道:“此吾家千里驹也!”(这是我们曹家的千里马啊!)

这句评价,不仅是曹操对曹休的认可,更奠定了曹休在曹魏宗室中的特殊地位。

此后,曹操将曹休留在身边,让他与自己的儿子曹丕一同生活、学习,待之如亲生之子。

曹休也自此告别了颠沛流离的早年生活,正式踏入曹魏的政治与军事体系,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

曹操对曹休的培养,始终围绕“军事”展开——在乱世中,唯有武力才能立足,而宗室子弟更需成为军队的核心力量,以稳固政权根基。

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便是闻名天下的“虎豹骑”。

这支部队由天下骁勇之士组成,选拔标准极为严苛,“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统领者也多为曹操最信任的宗室子弟(如曹纯、曹真)。

而曹休刚加入曹魏阵营不久,便被曹操破格纳入虎豹骑,担任“宿卫”之职,负责曹操的近身护卫。

在虎豹骑中,曹休并未因“宗室身份”而懈怠,反而更加刻苦地磨练武艺与兵法。

他深知,曹操的赏识是机遇,更是压力,唯有凭借真才实学,才能在这支精锐之师中站稳脚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

虽然赤壁之战曹操最终大败,但曹休在战役中的表现却十分亮眼——他率领虎豹骑的一支分队,负责保护曹操的侧翼安全,多次击退孙刘联军的突袭,为曹操收拢残部、安全北撤争取了宝贵时间。

赤壁之战后,曹操意识到短期内难以平定南方,遂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以消灭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亲率大军西征,曹休随行出征,并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前线指挥。

在渭南之战中,马超率领西凉铁骑多次冲击曹军大阵,曹军一度陷入被动。

此时,曹休向曹操献策:“马超虽勇,但西凉军各部人心不齐,可派一支轻骑绕至其后,断其粮道,再正面佯攻,必能破敌。”

曹操采纳了曹休的建议,命曹休率领五千轻骑,趁夜突袭西凉军的粮道。

曹休率军星夜兼程,不仅成功焚毁了马超的粮草,还在返回途中设下埋伏,大败前来追击的西凉军。

前线的曹军见状,趁机发起总攻,西凉军因粮草断绝、军心涣散,瞬间崩溃。

渭南之战的胜利,不仅奠定了曹操平定西北的基础,也让曹休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全军的认可。

战后,曹操论功行赏,升任曹休为“中领军”——这一职位负责统领禁军,是曹魏政权的核心军事要职,足见曹操对曹休的信任已达到极高的程度。

在此后的数年里,曹休始终追随曹操南征北战,先后参与了讨伐汉中张鲁、抵御刘备北伐等战役。

在汉中之战中,刘备派遣张飞、马超率军攻打武都,试图切断曹军的粮道。

当时曹军诸将皆认为张飞兵力强盛,不宜正面交锋,唯有曹休冷静分析:“张飞虽名震天下,但此次出兵过于张扬,必是虚张声势,其真实目的是拖延我军,而非决战。我军应趁其立足未稳,迅速突破其防线,保住粮道。”

曹休随即率军出击,果然如他所料,张飞的部队并未做好决战准备,被曹军击溃。

此役过后,曹操更加看重曹休的“临阵决断”能力,甚至在病重期间,特意嘱咐曹丕:“文烈勇而有谋,可委以重任,日后曹魏的东南防线,需靠他支撑。”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继承魏王之位,随后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政权,史称魏文帝。

曹丕即位后,对宗室子弟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与提拔,而曹休作为曹丕的“发小”与曹操生前器重的将领,自然得到了重用。

当时,曹魏的东南方向面临着东吴的巨大威胁——孙权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东六郡,始终与曹魏处于对峙状态,且多次派遣军队袭扰曹魏的扬州、徐州等地。

为了稳固东南防线,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负责抵御东吴的进攻。

曹休到任后,并未急于与东吴交战,而是首先整顿军纪、安抚百姓,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一套“坚壁清野、以守为攻”的防御体系。

黄初三年(222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建立东吴政权,公然与曹魏决裂。

曹丕大怒,决定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进攻,史称“洞口之战”。

此次战役,曹丕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象征皇帝的权威,可斩杀违令将领),统领张辽、臧霸等名将,率十万大军从东线出击,直取东吴的洞口(今安徽和县东南)。

战役初期,东吴将领吕范率领水军在洞口江面设防,试图阻挡曹军渡江。

曹休深知张辽、臧霸等老将皆为百战之师,遂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同时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绕至洞口侧翼的陆路,突袭东吴的后方营地。

东吴军队没想到曹军会从陆路发起进攻,顿时大乱,吕范的水军也因后方失火而军心涣散。

曹休趁机下令全军渡江,与东吴水军展开激战。

在战斗中,曹休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冲入东吴水军的阵营,斩杀东吴将领尹卢,俘虏士兵数千人。

东吴军队大败,吕范率领残部狼狈撤退。

洞口之战的胜利,不仅重创了东吴的军事力量,更让曹魏的东南防线得到了巩固。

战后,曹丕论功行赏,升任曹休为“扬州牧”,封长平侯,让他全面负责扬州地区的军政事务——此时的曹休,已成为曹魏镇守东南的最高军事长官,手握重兵,成为曹魏政权的“东南屏障”。

在担任扬州牧期间,曹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

他深知孙权并非轻易可欺之辈,遂一边加强边境的防御,一边积极训练军队,同时还注重安抚百姓、发展生产,让扬州地区在战乱中逐渐恢复生机。

据《三国志》记载,曹休在扬州期间,“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百姓大悦”,不仅赢得了士兵的拥戴,也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这种“军政合一”的治理方式,让曹魏的东南地区呈现出“兵强民富”的景象,为后续抵御东吴的进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太子曹叡即位,史称魏明帝。

曹叡即位后,对曹休更加信任,不仅继续让他担任扬州牧,还加授“大司马”之职——这是曹魏政权的最高军事官职,地位仅次于皇帝,足见曹休在曹魏军政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此时的曹休,已年过五旬,历经数十年的戎马生涯,早已成为曹魏宗室中的“定海神针”。

但长期的胜利与高位,也让他逐渐产生了一丝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种情绪,最终为他的人生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太和二年(228年),东吴将领周鲂向曹休诈降,声称自己因不满孙权的统治,愿意率领部众归附曹魏,并请求曹休率军接应。

曹休接到周鲂的降书后,大喜过望——他深知,若能成功接应周鲂,不仅能削弱东吴的力量,还能趁机攻占东吴的皖城(今安徽潜山),打开东吴的西北门户。

因此,他并未对周鲂的降书产生过多怀疑,而是立即上书曹叡,请求率军出征。

当时,曹魏的不少大臣都对周鲂的诈降表示怀疑,其中以老臣贾逵最为反对。

贾逵认为:“周鲂乃东吴名将,深受孙权信任,为何突然降魏?此事恐有诈,不可轻易出兵。”

曹叡也对此次出征持谨慎态度,遂下诏命曹休“小心行事,不可冒进”。

但此时的曹休早已被“平定东南”的功名冲昏了头脑,他认为贾逵等人是“过于谨慎”,遂不顾劝阻,率领十万大军南下,直奔皖城而去。

曹休率军抵达石亭(今安徽桐城西南)时,果然遭遇了东吴的埋伏——孙权早已命陆逊、朱桓、全琮等名将率领十万大军,在石亭设下三重埋伏,就等曹休自投罗网。

当曹休意识到自己中计后,为时已晚,东吴军队从四面八方发起进攻,曹军瞬间陷入混乱。

曹休虽然在危急时刻展现出了名将的素养,率领亲兵奋力突围,但曹军主力已被东吴军队分割包围,损失惨重。

据《三国志》记载,石亭之战中,曹军“死者万余,粮草器械尽失”,多名将领战死或被俘,是曹魏自赤壁之战后最大的一次军事失利。

曹休率领残部突围后,一路向北撤退,幸得贾逵率领援军及时赶到,才击退了东吴的追兵,保住了性命。

但此次战败,对曹休的打击极为巨大——他不仅损失了十万大军,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骄傲自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深感有负曹操与曹丕的托付,更有负曹叡的信任。

回到扬州后,曹休一病不起。他终日郁郁寡欢,时常在梦中回忆起石亭之战的惨状,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愧疚。

太和二年(228年)九月,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曹魏名将,在悔恨与病痛中病逝于扬州任上,享年约50岁。

曹叡得知曹休病逝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下诏追赠曹休为“大司马”,谥号“壮侯”,并命人将其灵柩运回谯县,与曹氏宗族的祖先一同安葬。

曹休的一生,是曹魏宗室子弟的缩影——他们生于乱世,凭借着家族的庇护与自身的努力,在曹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曹操口中的“千里驹”,曹休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他早年在虎豹骑中崭露头角,随后在西征马超、南御孙权的战役中屡立战功,最终成为镇守东南的最高军事长官,为曹魏的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曹休的人生也存在着明显的遗憾。

石亭之战的失败,不仅让他失去了十万大军,更让他的名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究其原因,除了周鲂的诈降手段极为高明外,更重要的是曹休自身的骄傲自满——长期的胜利让他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谨慎,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尽管如此,历史对曹休的评价依然以正面为主。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曹休:“休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曹休作为宗室亲信,在当时地位尊贵,辅佐曹魏建立功勋,都有显着的功劳。)

这一评价客观地肯定了曹休对曹魏政权的贡献,也指出了他的宗室身份与自身努力在其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曹休的一生,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曹魏宗室集团发展的缩影。

在三国时期,宗室子弟往往是政权的核心力量——他们既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抵御外部威胁、稳定内部秩序的重要支柱。

曹休作为曹魏宗室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经历也反映了宗室子弟在乱世中的机遇与挑战:他们凭借着家族的优势得以快速崛起,但也肩负着比常人更重的责任,一旦犯错,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命运,更可能危及整个政权的稳定。

如今,当我们回望曹休的一生,或许会为他的石亭之败感到惋惜,也会为他的忠诚与勇武感到敬佩。

他就像汉末三国乱世中的一颗流星,虽然最终以悲情收场,但他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的光芒,却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宗室虎臣”,也为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喜欢中国古代名人传请大家收藏:(m.xunmishuwu.com)中国古代名人传寻觅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爱你成瘾偏执霸总的罪妻我在仙界富甲一方即鹿穿越之幸福日常大明第一狂士精灵之这届训练家不正常人在创骑:开局奈克斯特形态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植灵女王升级记吞天造化诀开局一枚建城令农女医妃富甲天下老子是癞蛤蟆睡龙一战惊九霄最美不过小时光领主太邪恶大唐官绝世妖帝师兄说得对
经典收藏三国之霸王孙策初唐夜行极品小夫君点化野猪王,我在古代做最大地主殿下有疾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冷清王爷精灵妃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锦绣浮世烟云特种兵之特别有种邪妃来袭,帝君的蛮妻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打造火影世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阅读变强南宋弃子逍遥秀才
最近更新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衣冠谋冢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靖康前夜:帝业重光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笔架叉将军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穿越之原始之路历史中的酒馆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铜镜约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
中国古代名人传 轩辕风雪 - 中国古代名人传txt下载 - 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 中国古代名人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